「修学唯以自悟心性为主,不重经教,谓之宗下,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者,谓之教下,此佛家自称宗教也。」这是先说明佛法修学法门无量无边,像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经典上佛常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说明修行方法途径之多。
但是再多的法门,不外乎宗跟教两大类,佛家称为宗门、教下,这是佛教自己称宗教的意思,跟我们现在一般观念当中的宗教完全不相干,这个诸位要知道。宗门是特别指佛门里头禅宗这一派,除禅宗之外,在中国古时候十大宗派当中,其余的九宗都叫做教下。所以宗门单单指禅宗。为什么这样分?因为禅宗跟其他宗的教学有个很大的差别,就是下手不一样,但是诸位要晓得归宿相同,殊途同归。因此则说宗教不二,因为它的方向是一致的、目标是一致的,手段不一样。宗门的修学是以自悟心性为主,这是禅宗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所传,它标榜的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这在大乘确实是顿教,成就非常快速,不必按部就班,要用现代教育里面的名词来说,这是天才班,不是普通班,因此它不重经教。可是诸位要晓得,它不是不要经教,而是不在经教里去下功夫,只掌握到纲领。六祖惠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在这部经里只抓住两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抓住了纲领,枝枝叶叶统统不管,都不理会,从这个地方真的去实践。不是说听这两句就开悟了,我们听的太多遍了,为什么不开悟,人家为什么听了开悟,我们听了不开悟?我们听是耳听到了,心没到,心里面还是妄想分别执著,还是有住,还是不生心。所以这两句话是听到了,不是自己境界。他为什么开悟?耳到心到,把佛的境界完全变成自己的境界,自己跟如来无二无别,他得到了。他一听到无住真的就无住,像前面讲的,空有、双亦、双非全放下。生心,生个什么心?度一切众生之心,他真的生心了。
所以我们凡夫看六祖在黄梅跟五祖见了一面之后,就派到槽房里面去做苦工,这个事情只有他自己跟五祖两个人清楚明了,别的人没有一个知道。他在槽房里八个月,做的什么?修行、实践,真正契入无住生心。他在那个里面修的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波罗蜜就是菩萨万行。所以人家是在生活当中活活泼泼的显示出来,一般人做不到。这是宗门的教学,是非常的手段,但是一定要对上上根人,不是这种根性的人没用处,你要用这个手段对付他,那就太残忍了,那是不应该。所以,教学要观机施教,要看他的程度,六祖是这样的根性,五祖用这种方法教他。就好像这个世间教学,老师观察这些学生,学生程度不一样,根性不相同,还有生活环境背景不一样,都要了解、都要清楚。然后教导的方法、原则就恰恰好适合,教的人很轻松,学习的人很愉快,那才能成就,不懂得观机就没有法子教人。
所以宗门的班是天才班,这是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讲得很清楚,他所接引的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中以下都不是他教学的对象,他的对象是上上根人。什么样的人才是上上根人?妄想少、烦恼轻,这就是上上根人。他本来妄想就很少,烦恼就很轻,这个方法很好,一点他就能悟入;如果对於一个烦恼重、妄想重的人,这个方法一点效果都没有,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所以禅门接引的人,古时候跟现在不相同,古时候禅德真的是善知识、好老师,你不是这个根性的人他不要你,他会介绍你到别的地方去。这正是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看你在我这里不适合,我这里录取的标准不适合;比这个标准低的,别的地方有,他可以介绍你到其他的地方去。这就是真正的善知识。
教下入门的方法就不一样,它接引的是中下根性;换句话说,上中下根性都有,都行,不像宗门,专接上上根人。它「依文字,起观照」,文字是经典,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教科书,由浅而深,由小而大,循序渐进,这样来开班教学,好像从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顺序渐进,这是教下所说的,教下的方法。依照经典所讲的原理、原则起观照,要用功去实行,渐渐的证实相。宗门是自悟心性就是证实相,它下手目标就定在此地,所谓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就是证实相,见性就是生实相。这是说两种教学,手段不一样,佛教自称宗教是这个意思,万万不能够误会。
摘自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三集) 1995/02
美国圣荷西 档名:09-021-0003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