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剑来》陈平安种善因得恶果,因果齿轮啮合下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3-09-19 01:20:26作者:心经问答网
《剑来》陈平安种善因得恶果,因果齿轮啮合下的真相

转载自作者:雪夜孤灯读闲书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最朴素的世界观,但世界复杂处就在于,在因果齿轮啮合之下,有时候种善因会得恶报。陈平安曾经凭借双拳洞穿了一个山头,就是为了伐木工人的运输便利。这件事无论是从动机还是过程,都是无可挑剔的好事,但有了隧道这个便利,本应该死在山间的两个人得以存活,那这两个人今后做恶的源头,就是今天陈平安的善行,陈平安需要为此承担因果。虽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阴间的律法也算是网开一面,那两个人造下再大的罪孽,也不会因此惩罚陈平安,但事情还是透着不平,凭啥做了好事,还要承担恶报,那以后还怎么做好人办好事呢?

因果律是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佛教更是以因果律为立教之本。佛陀的最核心原创理论就是四个字,那就是“缘起性空”。所谓“缘起”,简单讲就是因果律,佛陀认识到万事万物都在因果律的束缚下,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今天发生的事一定是前因造成的,今天做的事一定会成为以后某件事的原因或原因之一。“因”就是“业”,“果”就是“报”,也叫“果报”、“报应”。“因果”就是“业报”,因果律的束缚力就是“业力”。当你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件事,甚至仅仅动了一个念头,都是种下了一个因,将来必定导致一个果,种下一个“因”,这就叫“造业”,就是说制造了一个“业”,将来一定会有相应的“报”。

在佛陀“缘起性空”基础上的业报理论,“业力”就是因果律的紧密齿轮,万事万物的前世今生都牢牢扣死了。这很好理解,既然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前有因后有果,挣脱不了摆脱不开,你无论怎么想怎么做,都是在因果律支配之下的必然行为,都是被先前的业力决定好的,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世界上的一切发生的事,都是机械化的必然。而所谓“善恶有报”,是佛教思想最浅显的一层,从根本上来说,以佛教的世界观来看,人活着就是受苦,挨冻受饿是受苦,锦衣玉食依然是受苦,所谓的“善有善报”,就算能让你得到具体好处,例如升官发财,不还是身在苦海中吗?而且由于生活惬意,会让你的“佛性”更加不会显现,那这到底是“善报”还是“恶报”呢?在佛教看来,“善恶有报”没啥意义,哪怕是死也仍然处在轮回之中,想真正的脱离苦海,那只能信仰佛陀,也就是出家了。

佛教不关心“善恶有报”,他只关心你最终的信仰,对陈平安的窘境更不关心,但世间的事总要有道理来指导。儒教也承认因果律的存在,但却更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说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天地有自己的运转之道,面对因果时,君子更应刚毅坚卓增厚美德,自强不息容载万物。这就是说个人的努力,是能够打破因果齿轮,世界并不是锁死的。这是佛教和儒教理论的根本区别。陈平安本命瓷破碎,这是因,所以留不下福缘是果,但通过陈平安的努力,终于度过难关,打破了这个因果关系,走上了修炼道路。

儒教认为善恶是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陈平安打出一个隧道,是为了给伐木人方便,能救下了那两个人,这更是大善,至于那两个人行恶事,需要他们自己为此负责,帐并不能记到陈平安头上。陈平安并没有因为此事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事规则。随驾城面对天劫,那是更大的因果,陈平安还不是抽剑向天,宣告自己就要逆天行事。这是儒家的“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管什么得失、因果,只要是应该做的,那就义无反顾的去做了。当然,城隍的好心提醒,也让陈平安反思,毕竟随着修为的提高,自己的一举一动,带给世间影响也在增大,需要时刻警惕自己,所谓的“正本清源”,就是要看自己的念头,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义”之所在。

到了现代社会,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因果关系就变的犹疑起来,科学家关注更多的是相关而不是因果。陈平安能够得到顾佑的指点是果,那因是什么?顾佑的家族恰好流散,顾璨恰好是陈平安的邻居,两人关系恰好是亲如兄弟,顾璨离开时恰好把撼山拳留给陈平安,而陈平安恰好符合撼山拳的属性,陈平安又恰好到了顾佑眼前,等等这些都是那个“果”的“因”,是众多的因素共同导致的“果”,也就是说这些“因”都与“果”相关,用“相关性”来描述更准确。大多数看上去是因果关系,其实都是相关性,只是相关性也有大有小而已。

春天来了,草木发芽。看上去是春天是“因”,发芽是“果”,但春天并不一定导致发芽,影响草木发芽的还有很多因素,像降雨、气温、土壤等等。准确的描述春天和发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关性”,春天与草木发芽相关。看起来用相关性比较准确,但相关性也有问题。每当树发芽的时候,草也发芽了,看上去树发芽和草发芽具有相关性,但这是伪相关性。这就很尴尬了,你说没有因果只有相关,然后又说有的相关是真的,有的则是伪相关,那判断有没有意义的标准是什么呢?难道不还是要借助因果吗?

无形之中,还是觉得有因果关系更可靠,虽然我们无法用纯粹理性定义因果。我们如此信任因果,倾向于因果思维,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因果思维很有用,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就能胜过无数的经验,因果关系是我们认识世界最有效地工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