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宏圆法师讲的非常好,以上是视频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字版。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面两节课,我们从五个方面,对这部经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来正述经文。一般经文,前面有序分,后面有流通分。序分就是经的开端、六种成就和译经的发起因缘,流通分就是经文的结尾: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而我们今天读到的这个《心经》,为什么没有序分和流通分,只有正宗分呢?因为《心经》是从《大般若经》里面节选出来的,所以序分和流通分都被省略掉了,没有采用一般经文的格式,但是对经的义理方面,没有丝毫的影响。
在《心经》的七种译本中,除了玄奘法师和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其他的五种译本都具足了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比如唐代的般若共利言的译本中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时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尔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于是,观自在菩萨说出了这部《心经》。这段经中,世尊入于广大甚深三昧,就像拈花微笑的公案一样,这里也是这样,世尊也是无声说法,当机者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并不是不懂,而是要为众生阐绎大法,所以去祈请观世音菩萨来讲解。正如俗话所说,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观世音菩萨(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化现),早已位超等觉,离诸苦厄。这就像两位大学教授相互配合着讲课一样,世尊入甚深三昧,给大家做示范,另一位旁边在做讲解,观世音菩萨讲解如何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在经的后面,释迦如来从广大甚深三摩地起。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那由此看来,《心经》应该是世尊和观世音菩萨共说,菩萨说即是佛说。我们今天用的这个译本,没有这首尾两段,非常的简洁,从短篇经典来看,这样更能受大家的欢迎。
下面我们来看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开头的四句经文,就是《心经》的总纲,《心经》的一切义理,乃至整个佛法的义理,都包括在这四句之内了,下面的经文都是阐述、描绘、分解这四句的无量含义。而第一句,观自在菩萨,更是这四句的纲中之纲,单单这一句,就能包括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观就是观照,我们前面讲过了,做一切功夫都离不开观照,三藏十二部经文都离不开观照,所以它能总赅一切法。
我们先看第一句观自在菩萨,可能有人会问了,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两位菩萨吗?不是的,观世音菩萨就是观自在菩萨,因为表法不同,所以这里用的名号不同,但是都是一位菩萨。观世音菩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因中自利的修行功夫;第二是果上利他度生的大用。
我们先来解释因中自利。这位大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从耳根圆通修起。他在海岛上,听闻海潮涨落的声音,追问能听到声音的是谁?那这个听不到声音的又是谁?这就是用耳根来听海潮音,因而证圆满菩提的这种修证方法。人们往往认为,听到了这个声音就是有闻,就是听到了;而没有听到声音的时候就是无闻,没有听到。其实有声音的时候你听到了声音,没有声音的时候也是听到了声音,听到的是寂静,听到的是没有声音。如果你没有听到,那怎么会知道没有声音呢?怎么会知道是一片寂静呢?就像我们大家在看东西,我们的眼睛看见东西了,就说是见到了,那如果眼睛不好的、有眼疾的,他们看不见这个东西,就说是看不见,其实不是不见,还是见了,他见到的是黑暗,见到了黑暗也是见,这就是我们见性和闻性的作用。它是永远不坏的,至于有光还是无光、有声音还是没有声音,那是色尘和声尘,与见性和闻性无关。尘是有生灭的,它是因缘法,光也是有生灭的,有声音是生,没有声音是灭,是因缘法。因缘合和了,就产生了;没有因缘了,就灭了。声尘、我们所见的色法,还有光、六尘都是生灭的,而性是不生不灭的,是不增不减的。我们的眼睛能见色,如果眼球坏了,虽然不能见色,但是我们的性,我们的见性还在。就像电灯,如果电灯的灯丝断了,灯不亮,但是还是有电的,如果你换了一个好的灯泡,那它还是亮的,你不能说没有电,而是电灯坏了。所以不能住在相上,见光是见,见黑也是见,听到声音是听到,听到没有声音也是听到。我们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性和尘它是怎么来的,我们所闻到的声尘,都是我们的性一直在起作用。所以我们的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永远没有生灭的。就像我们用镜子来做的一个比喻一样,镜子你把它正面来照,它能照到我们,你把它翻过来,其实它还是在起作用的,放到桌子上它照到的就是桌面,只不过我们看不见,不能因为我们看不见我们就去否认它,所以这就是见性。
观世音菩萨就是从耳根听闻上悟了道,海水涨潮落潮,潮声有生有灭,但是能听闻的自性无生无灭。正因为它不灭,所以才能听到有声和无声,能听声音的闻性是不生不灭的,它是亘古长存的。我们凡夫都是耳根对声尘而起耳识,随着声境流转,因而生起贪嗔痴的心。听到悦耳的声音心里欢喜,听到烦燥的声音,不对自己心的声音,生起嗔恨烦恼之心,生厌恶心,这就叫妄闻。我们都是活在妄识当中的,没有反闻去闻自性。不管是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它的根在哪里?反闻闻自性,它是闻性的作用。而观世音菩萨称性起智,闻一切音声,不起妄识来分别所闻之声,只是观照能闻之性,这就是反闻闻自性,也叫做回光返照。参究听见声音的是谁,听不见声音的又是谁,究竟是谁呢?就是自性,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性。一切处它都是在起作用的,所以经中说不生不灭。没有灭的时候,也没有生,它一直都在起着作用。就像异见王问婆罗提尊者,性在何处?婆罗提尊者说,性在作用。在眼,眼能看见是性的作用;耳能闻到是性的作用;在鼻辨香,鼻子能闻到这种味道,也是性的作用;像师父在谈话,也是性的作用;在手,执提能够起作用;在足,运奔也能够起作用;这些都是佛性的妙用。所以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这一切作用就是我们的灵明觉性,就是佛性。我们要保护这个佛性,时时刻刻观照,来除尽我们的妄执、我们的习气,才能究竟成佛。
观世音菩萨在因行当中,由反闻自性,从耳根下手来用功,圆成了无上道。《楞严经》中说,我从耳门圆照三昧,得三摩提,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这是观世音的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因中自利的修行功夫。我们在行住坐卧当中,千万不要忘了,这是我们的自性在起着作用,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非常高兴的,修行会非常快速的。我们说,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都是我们的性在起作用,不过凡夫却执着外境,把这个尘、把这个我,认为是真的了,而我们背后清净本性的这种性的作用,我们没有看到。如果你看到了,你的一举一动都是我们的性在起作用,不管你是乐于布施还是杀人放火,都是你的性在起作用。我们看不到,我们所见到的都是我执了,是我见、我执了,是错误的。
第二方面是果上利他的度生大用。凡世间一切众生,遇有灾难之时,能够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菩萨寻声赴感,无求不应,无苦不拔,所以称为观世音菩萨。《法华经·普门品》中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千手千眼来帮助我们解脱苦难,这是在果上利他度生的大用。由上可知,观世音菩萨这个圣号,是根据因中自利、果上利他这两种事实来建立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观自在这个圣号,根据本经,观自在这个圣号是因依菩萨修证的功夫来建立的。菩萨行深般若,照见五蕴身心空寂,了达五蕴虚妄不实,所以不生执着,不被所转,因而得解脱自在,所以本经称为观自在菩萨,这是解释名号的建立。那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个观自在呢?我们要时时刻刻观照我们自己本来的面目,这个自,就是自性、佛性,一切现象都是佛性的作用。我们刚才讲了,一切的现象、一切的事物,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假的、不可得的。我们要时时刻刻观照佛性、这个本来不被客观环境所左右、不被物镜所牵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佛性。要勤除习气,等习气消除,我执法执都尽了,分段、变易二死也就没有了,就得到了大自在。
那修行主要是除习气,所谓的习气,我们常说的主要是五种习气:财、色、名、食、睡。我们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财,就是我们对钱财的欲望、贪欲,钱越多越好,哪怕花不完,放到银行里,自己没有事拿出存折来看看,也是心里的一种满足,这个就是对钱财的欲望,被迷惑了,甚至为了得到钱财,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来伤害我们清净的本性;色,就是一切的色相,不仅是男女之色,其他一切的饮食起居、声色犬马、穿着打扮等等都包括在色相里面;名,就是好名誉,喜欢听别人的夸奖,听到别人的赞叹,心里就特别的高兴,别人要是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就特别的懊恼,甚至嗔恨去攻击别人,还有一些人沽名钓誉,做一些伪善的事情,这个都是不好的习气,没有看到我们清净的本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赞叹也好、诽谤也好,只不过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因缘合和法,刹那生灭的,回光返照,能听到别人赞叹我的是谁,能听到别人诽谤我的是谁,没有离开你清净的本性,何必留下痕迹呢?没有必要的;食,就是饮食,我们说嘴馋、好吃、贪求美味佳肴,造了种种杀业,果报肯定就是三途;睡,就是睡眠,我们说的懒惰,主要是指懒惰。我们想想,如果我们一个人每天睡八个小时,那你一天就睡了三分之一,如果再加上两个小时的午睡,一天就是十个小时,你们都很能活,活到一百,师父都讲你们活到一百,那你们会有四十年的时间是在做梦,在梦眛之中,这样就是一种懈怠,浪费了大好时光,这个就是我们主要的五种习气,障碍了我们的修行。
我们再来具体的解释一下观自在。观的内容有三种:空观、假观、中观。什么叫做空观?简单的说,就是以般若妙智先观一切外境,都是缘起假相,当体即空,都不是实有的;再观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终归要坏灭,没有一个本来的实我,我们没有一个本来的实我,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不要有我执的;还要观六识妄心,生灭无常,离开六根和六尘,本无自性,这就是空观。空观就是要让我们明白,一切都是因缘合和而生,没有自体。就像师父一样,四大假合而成,种种的因缘,身体的细胞也是刹那生灭,你们今天见到的师父,和昨天见到的师父,甚至和前一秒见到的师父,细胞已经在变化了,刚才的细胞已经灭了,又生出新的细胞,刹那生灭的,和昨天的又更不一样,所以他就是因缘变化合和而生的,本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师父在。我们再说远点,你们今天见到的师父,和一百年以后再见到的师父,都不是一个师父了,都不是师父现在的面貌,他是合和而生,随着师父的善恶业,师父的修行,他都是因缘合和而生的,法不孤起的,都是在变化的,所以本无自性,这是空观。
假观,就是用般若妙智观一切外境,虽然了达一切法,当体即空,虽然知道这是空的,这是没有自体的,但是不废缘起诸法,应物随缘,于一切境上不生执着,这是假观。明白了都是因缘合和而生,但是你还不舍一切法,你不能舍一切法,要舍一切法了,那不就成顽石了,像师父这样怎么给大家讲课?对不对,怎么和大家共修?所以不舍一切法,这是假观。
中观,就是用般若妙智观一切法都是中道,彻证性相不二,色空不异之理,不取不废,圆融无碍。虽说师父这个相是假的,因缘合和而生,但是这个相、这个作用没有离开性,没有离开我们的本性而起的作用,见到相了,你就要立刻见到性,反闻闻自性。
总之,空观不着一切法,假观是不舍一切法,中观圆融一切法。中观,虽不着,而同时不舍;虽不舍,而同时不着,这个境界是非常高的。观自在菩萨就是由这三观而得到自在的。
自在也有三种。一是观境自在,就是菩萨用般若妙智,了达真如之境,于一切法圆融无碍,观境自在;二是观照自在,菩萨在修般若观照时,能不假分别,不加思索,直接彻见五蕴皆空、了无障碍,亲证诸法实相;三是作用自在,菩萨行深般若,亲证法身本有,从体起用,随缘赴感,观机设教,恒常往返于生死涅槃之间,以三十二相、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等神妙作用,深入世间,寻声救苦,无所障碍,这是作用自在,利益众生自在,没有障碍。以上三种自在,观境是所观之境自在,观照是能观之智自在,这两种自在是属于智、属于因,是自利;作用自在呢,是度众生自在,属于悲、属于果,这是利他,这就是所谓悲智双修自利利他。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