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自幼沉迷佛经,母亲王凤玲为了割断儿子这个癖好,就带他去梨园听戏,希望他能从戏里看到外面的世界。
谁知,他很快又迷恋上了听戏,情窦初开的他,对天仙园的姑娘杨翠喜心生了爱慕,两人爱得炽热。
天仙园听戏为了斩断两人的情丝,王凤玲开始为他物色妻子。李叔同自然是不愿意,母亲就骗他说,先娶俞家姑娘,然后再把杨翠喜接进李家。
李叔同还是不愿意,拖着结婚的日子,索性去参加科考,文章一篇一篇写完,完了,还是没能逃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拜堂成亲婚后,俞氏对他没有太多束缚,他还是继续和杨翠喜纠缠在一起。母亲和二哥心狠下来,安排他赴上海南洋公学经济科学习,新婚妻子俞氏陪同。
上海南洋公学杨翠喜知道两人无果,也果断地和他决绝了。
桐达李家在上海有钱庄账户,二哥李文熙交代他从那里取钱平日花销,不为生计发愁的李叔同,加入了城南文社,还组成了“天涯五友”。
文社设在华亭诗人许幻园的宅院里。许幻园家中富有,为人也慷概,一度是上海新学界的领袖人物,经常举办悬赏征文活动。
李叔同加入文社后,就立即显示出过人的才华,第一次参加,就获得了一等奖。
天涯五友许幻园夫妻也极其欣赏李叔同的文采,便邀请李叔同夫妇同住。
1899年,李叔同搬进了大观园一样的城南草堂。
城南草堂有座玲珑楼,叫天籁阁,是许幻园和夫人宋梦仙的爱巢。
许和宋两人情投意合,相敬如宾,夫唱妇随,闲来无事还会续写《红楼梦》,慢慢竟续出八个版本,取名《八红楼》。看着这样的夫妻,再想到自己和俞氏的包办婚姻,更是心生怨恨。矛盾同时,俞氏已经有喜了。
李叔同不太关心俞氏的身体,甚至有种本能的抗拒,他只顾忙着布置新书房,为书房题字“李庐”,这也是他给自己起的一个新别号。
“李庐”李叔同和许幻园,志同道合,他们一起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特别支持男女恋爱婚姻自由。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的一份子,也引来了社会上众多的目光,因此名声大震。
为了支持学潮运动,他主动退学,创立了新学组织“沪学会”。还与画家任伯年等设立了“上海书画工会”。
随着辛亥革命、军阀混战、二次革命失败等一系列社会变故的发生,许幻园家业败落,几近破产,生活也相当艰辛。
1914年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一片凄凉的景象。许幻园决定携妻儿去北京从政,临走时,李叔同,写下了这首《送别》送给他,以表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李叔同与许幻园合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
李叔同《送别》1927年秋天,“天涯五友”中的四友李叔同、许幻园、袁希濂、张小楼在上海重聚,此时五友中的蔡小香已经去世,官运不济的许幻园早已家道中落,之后还去了上海大王庙当居士。
而李叔同,早在1918年,就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为僧,取名演音,法号弘一,后被世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李叔同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