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要清净。持什么戒?“三皈”、“五戒”、“十善”就行了,保证跟你接触的人对你都很欢喜。“三皈”是榜样,我跟谁学?跟佛学,跟法学,跟比丘僧学。这个里头要注意的,比丘僧要戒德清净;戒德不清净的,我不跟他学,就对了。
在家同学当中要注意:哪一个人能守戒,我跟他学;不能持戒,不跟他学。用这个做标准。
我们净宗早年在美国成立“净宗学会”,这个建议是黄念老要求我的。“净宗学会”这个招牌是夏莲居老居士他老人家发起的,但是没有组成,没有真正组成。真正组成第一个是在加拿大温哥华,第二个在美国旧金山,第三个是洛杉矶。我早年在美国到处讲经,美国跟加拿大总共有三十多个“净宗学会”。
“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写了一篇“缘起”,“缘起”里面提出“持戒”,我用了五科,五个科目,这就是“持戒”,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第一,“净业三福”,大家都很熟悉,这是修学佛法,不管是哪一个宗、哪一派、哪一个法门,共同的、没有例外的、最高的指导原则。佛说的三世诸佛没有一个不是这样修成的,这“三福”就是三条。
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头一条一定要做到,人天福报。“戒德清净”,你能把这四句做到算是清净,你不能往生,决定不失人身,六道里头你来生还是人道,说不定到天道去了,人天道。这是学佛的根本,最低限度要保住不失人身,这四句要做到。
“孝亲尊师”这里头有十善业。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身三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对在家居士的。
第二条是入佛门。入佛门,“受持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具足众戒”,这个“众戒”简单的说就是“五戒”、“十善”。
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小乘没有“发菩提心”,大乘要“发菩提心”。
五科这是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科目:“六和敬”。佛法四个人在一起共修,就叫“僧团”。僧团里头最重要的是团结,家和万事兴。团体不和是灭法、是破坏佛法,团体一定要和。别人不跟我和,我要跟他和,他要不能接受、排斥我,我只有走路,我不干扰他们,不能破坏他。
这六条戒:第一个,“见和同解”;第二个,“戒和同修”,就是戒律;“身同住”;“口无争”;“意同悦”,法喜充满;最后“利同均”。十方供养每个人都有份,不是专门供养哪一个人的,人家供养我,我要知道这个供养十方出家人统统有份,“利和同均”。这是第二个科目。
第三个科目,“三学戒、定、慧”。我们依什么来指导我们修行?持戒;修定;开智慧。
第四个科目,“菩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最后一个科目“普贤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到“普皆回向”。
五个科目这是属于“戒”。我们不要学很多,这五个科目我们都做到,“戒德清净”就够了,决定得生净土,我们的目标是到极乐世界。
“定”,持戒就能得定,定就能开慧,这是讲“戒德清净”。能够把这五条做到,我们想想,谁不尊重?!谁不欢喜?!自己法喜充满,带给大家的是欢喜,你说法别人相信,别人喜欢听,道理就在此地。
如果没有戒行,你说得再好,别人听了也很欣赏,但是怎么样?对你半信半疑,是不是真的?有没有骗我?不能叫人断疑生信,没有“戒德”。
“戒德”是叫人生长信心。如果有定功,别人对你尊敬要加倍,你教人自自然然有吸引力,能够帮助人,能够成就人。所以“菩萨戒德清净,故所言说,能令闻者,心悦信伏”,我们要学,要非常认真的学习。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