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净土法门法师:依照佛陀的教学求财富、功名,会一帆风顺、愈来愈兴旺

发布时间:2024-05-27 01:19:39作者:心经问答网
净土法门法师:依照佛陀的教学求财富、功名,会一帆风顺、愈来愈兴旺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81集 2015年2月21日 讲于 香港

无论在家、出家,依照佛陀的教学一帆风顺,所以财富、功名、富贵要用正当方法去求,那你愈来愈兴旺;不能用负面的、不是正当方法得来的,眼前受用,你心不安,将来死了以后三途去了,那个就真可怜了,真可怕!

所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都不外乎“儒、释、道”三家,它有意思的,它能互补。你看儒讲“伦理”,伦理教育;佛讲“道德”教育;道讲因果教育。

它互补,一而三,三而一,所以这个教育是非常圆满,三家不能缺少,在中国古代,一直到现在。现在看不到了,这也是方老师很痛心的一桩事情。

儒家,代表儒家的祠堂,祠堂代表孝道,“慎重最远,民德归厚”;佛法,寺院庵堂,道德教育;道教的这些宫、观,这都是道教的这些道场,他们重神仙,讲因果报应。

我们今天扎根的教育,用道教的《太上感应篇》,用佛教的《十善业道经》,用儒家的《弟子规》。这个事情现在已经展开了,很多人都在认真学习,好事情。根要扎得稳,要扎三个根,一个不够,鼎立三足,稳当。如果要出家真正学佛,在佛教弘法利生还要多扎一个根,《沙弥律仪》,四平八稳,这根扎得稳,才真正起作用。

要用老的教学理念,还是要用老的方法这比什么都重要,新的东西对大众弘法起一般作用,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科学方法一点用都没有。所以让我想到,老师告诉我,六十七年之前,学校里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我听到很难过,为什么?不是老师不教,学生不肯学。学生可以学了,没有恭敬心,在家不孝父母,在学校不尊重师长,对人没有礼貌,没有真诚心,怎么教?老师教,他吸收不进去,他听不懂,难在这里。

你看真正好的老师,确实遇到一个人他都舍不得放弃,为什么?他一生能传一个,他就传下去了,真的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儒”跟“道”也如此,真正看到你是个可造之才,他不会把你放弃。我跟方老师那个时候,对他一分钱供养都没有,补习还要交学费,我没交过学费,所以对老师非常感恩。他真教我,所以我也真报他恩。老师走的时候我在香港讲经,我参加他的告别式,听到秦孝仪的报告,才知道老师一生大概的情形,老师自己没跟我讲过。师母晚年的时候,我的环境比较好了,对她照顾比较多。老师的儿女,跟自己的亲兄弟一样,要永远照顾。非常可惜就是三个小孩,都是很小就到美国去了,在美国住超过六十多年,回来不习惯了。天华来看我,我都希望他能够回到老家去住,我可以帮助他;或者到香港来,跟我住在一起,都非常好。他不习惯了,朋友都是在外国,回到这边来,人地生疏;而且怕年老的体力衰了,这个医疗在美国有保险的,回到这边来一切都感到困难。我是非常喜欢他跟我一起住,很可惜,你看去年走的,大概半年前就过世,我听到很难过。

所以学佛要细心去观摩释迦牟尼佛的一举一动,他的那些作为,含的很深的教育意义。为什么要去托钵、苦行?把世间的一切烦恼习气放下了,他能做得到。真正开悟之后就开始讲经,为什么?没有一样不知道。

经里面大多数都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佛陀给他解答以后写成文字,集结成为经典。要知道,古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佛经使用毕菠萝树叶,很重,那个树叶我们看见过,故宫博物院有,一部经要多大的分量,你说传到中国来谈何容易!这么远的距离,能够使用的就是骡马,用马来背,而那线一断的时候叶子就散掉了,所以非常艰难到中国。

到中国时通过翻译,在汉朝那个时候纸还没发明,都是写在竹简上、写在布匹上。那个时候丝绸已经发明了(丝绸黄帝时候发明的),写在这布上,真不容易,哪有现在这么方便!

我学佛那个时候,台湾佛书很少,书店买不到。全台湾只有两个书店,台北市一个,朱镜宙老居士办的台湾刻经处,量很少,不多;台中有个瑞成书局;台南还有一个庆芳书局。印佛书的就这三家,数量少,种类少。多半都是应付一般经忏佛事的。真正提供研究的这些典籍几乎一部都没有,怎么办?要到寺庙里去抄。寺庙有《大藏经》,《大藏经》借不出来,要在寺庙里面抄经。我们最初还抄过十几部,所以学的很辛苦,但是很有受用,学得法喜充满。

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与一般名号不一样,它是自性的名号。换句话说,是我们自己本性的名号。念这个名号,也把我们自己唤醒。它有这个功德在,所以它不是好名,他立这个愿是正确的。他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也靠这句名号。管用吗?管用。

现前的海贤老和尚,他就是一句名号,这个老法师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家庭生活非常清苦。

……

古人这“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为什么?容易得定。学太多了不容易得定,要一门。得定之后、开悟之后,这一门通,一切门全通,所以他能讲经。什么经都能讲;他能注疏。给书作注疏传给后世,都能做得到。没开悟不行。

那我们没开悟,李老师鼓励我们学生出来讲经,说没开悟怎么讲法?讲错了谁负责任?老师教给我们,没开悟讲注解,讲错了注解的人负责,我们不负责,他负责。像我们现在讲的,是黄念祖的注解,他负责任。我们只要不要把他的注解讲错就行了。如果要不讲,老师说以后没人讲了,佛法就断了。这是真的,我们是在老师这个教诲之下才接受了,出来讲经。

讲经的基本条件还是德行,基本的基本还是两个字,一个是“孝”,一个是“敬”。对父母要孝,对老师要敬,然后把这个孝敬转变成对一切众生,对于这个世间任何一个人,我们都是用孝敬的心来对待,这叫行菩萨道。像海贤老和尚做的淋漓尽致,真了不起,他做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岁往生,真不得了,点点滴滴他完全做到了,所以他这本书,如果你一天念三遍,一年一千遍,这一千遍就是讲,中国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就有悟处,大悟没有,小悟肯定有,说不定遍遍都有悟处,小悟。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彻悟,只要一门,不能换题目。彻悟之后,回过头来再去学别的经教,行了。

所以“四弘誓愿”里头有“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为什么要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是开悟,悟后你再去看一切法门,你看得懂,你马上就明白了。像龙树菩萨开悟之后,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用三个月的时间全通了,这正确的。

所以佛家指导原则我们要记住,就是“四弘誓愿”。第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是愿,一定要发大心。我为什么学、为什么修、为什么讲经、为什么教学?就是为了帮助众生,叫度众生,不是为自己。我们做出牺牲贡献,帮助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认识佛法、学习佛法、弘扬佛法、传承佛法,这就对了。这么好的东西,一代一代要传下去,不能把它到我们手上灭掉,否则那罪过就无量了。决定不为自己,自己这样做法,会欢喜得不得了。

你看海贤老和尚这个人,一百多岁,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看他,都是满面春风,欢欢喜喜,从来没有看过他发过愁,从来没有看过他批评过人,从来没有看过他骗过哪一个,没有,你都找不到,都是那么样真诚、那么样的慈悲、那么样的爱护,他都有礼物送给人,他的礼物是他的农作物。他种田收成的那些粮食、蔬菜、水果,他都用这些东西供养大家,去看他的,他会给你准备带回家去,都是老和尚自己亲自栽种的,没有人跟他见面不生欢喜心,都受他的慈悲感召。他教人东西非常简单,告诉你天下无难事,他念这一句佛号念到成片、念到事一心、念到理一心,这在别人讲,难。事一心等于阿罗汉,那就超越六道了,理一心,法身菩萨,超越十法界了,他真做到了。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凭什么?他常常去,我们只是听说,没见到,他常常见到,什么时候有机会见到?功夫成片就有资格。那到一心不乱的时候,真是想佛,佛就现前;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现前。一点不假。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遇到这样的人,太幸运了!他为我们表法,他教导我们这个佛号怎么念、怎样运用到生活上。生活当中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就一句佛号,见什么人都是阿弥陀佛,他自己当然是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一切众生共有的,就是真心自性的德号,你只要抓住这个,你就抓到一切,只要你肯放下,你就跟他一样,三年五载就得功夫成片,换句话说,往生极乐世界你有把握。

一生要记住,决定不能跟人作对。作对什么?就结冤仇,这是最愚蠢的人。所以要真正能够学到,对我们有些过不去的不愉快的人与事,都要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他跟我结仇,我不跟他结仇;他毁谤我,我不毁谤他,你永远快乐。“知恩报恩”决定化解冤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