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心宽忘屋窄,野旷得天阔

发布时间:2022-12-08 21:58:55作者:心经问答网

  心宽忘屋窄,野旷得天阔

  宁静不是归于混沌,亦不是避世求隐,而是置身于喧嚣之中,你的心依然能够保持安宁……

  心外世界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一个胸怀开阔的人,即便身居囹圄,亦可转境,将小小囚房视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心思狭隘、欲念横流的人,即便拥有整座大厦,亦不会感到称心如意。

  一个囚犯的“丑事”大白于天下,定罪以后遂被关押在某地区监狱。他的牢房狭小、阴暗,住在里面很是受拘束。囚犯内心充满了愤慨与不平,他认为这间小囚牢简直就是人间炼狱。在这种环境中,囚犯所想的并不是如何认真改造,争取早日重新做人,而是每天都要怨天尤人,不停地叹息。

  一天,牢房中飞进一只苍蝇,它“嗡嗡”地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囚犯原本就很糟糕的心情,被苍蝇搅得更加烦躁,他心想:我已经够烦了,你还来招惹我,真是气死人了,我一定要捉到你!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被捉到时,它就会轻盈地飞走。苍蝇飞到东边,他就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边一扑。捉了很久,依然无法捉到。最后,囚犯感慨地说道:“原来我的小囚房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

  感慨之余,囚犯突然领悟到,人生在世无论称意与否,若能做到心静,则万事皆可释怀,若能做到心静,自己也绝不至于身陷囹圄。其实他早该明白——“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天地宽”。

  心中平静,内心自然凉快。我们在遭遇问题、困难、挫折时,若能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迎接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则世界就会变得无限宽广。

  曾闻人言:心灵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贫穷。一个人,倘若脱离外界的刺激依然能够活得快乐自得,那么,他就能够守住内心的安宁与安详。然而,我们多是普通人,每日穿梭于嘈杂人流之中、置身于喧嚣的环境之下,又有几人能够做到任心清净呢?于是,很多人需要寄托于外界的刺激来感受自己的存在;于是便见得一些人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久久不能自拔;于是又见得一些人自诩为“隐者”,远避人群以求得安宁。殊不知,故意离开人群便是执著于自我,刻意去追求宁静实际是骚动的根源,如此又怎能达到将自我与他人一同看待、将宁静与喧嚣一起忘却的境界呢?

  求得内心的宁静在于心,环境在于其次,否则把自己放进真空罩子里不就真静无菌了吗?其实,这样的环境虽然宁静,假如不能忘却俗世事物,内心仍然是一团繁杂。何况既然使自己和人群隔离,同样表示你内心还存有自己、物我、动静的观念,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宁静和动静如一的主观思想,从而也就不能真正达到身心俱安宁的境界。

  真正的心静之人,对于外界的嘈杂、喧嚣具有极强的免疫功能,他们耳朵根子听东西就像狂风吹过山谷造成巨响,过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他们内心的境界就像月光照映在水中,空空如也不着痕迹。如此一来,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便都宣告消失了,这才是真正的物我两相忘。

  佛家所谓的“六根清净”,不单是指耳不听恶声,也包括心不想恶事,眼、耳、鼻、舌、身、意六者都要不留任何印象才行。而物我两忘是使物我相对关系不复存在,这时绝对境界就自然可以出现。可见想要提高人生境界就必须除去感官的诱惑,要做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

  当然,以现实状况来看,绝对的境界即人的感官不可能一点不受外物的感染,但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强意志锻炼,控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排除私心杂念,建立高尚的情操境界却是完全可能的。

\

  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开始,由己及彼,从心着手,净化灵魂,则我们必会受益匪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