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谈中阴救度法

发布时间:2023-02-14 16:10:17作者:心经问答网

  前阵子有关于(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西藏生死书)的热潮,还有最近“临终关怀”的话题,带起大家对生死的关切,近来笔者亦受邀在佛教卫视台,主持一系列有关“临终关怀”的节目,因为这些因缘,而引起了写这篇文章的动机。前阵子华航坠机造成二百多人罹难,在媒体报导下,凄酸惨烈的景象使人同悲,但除了家人的悲泣,救难人员捡起尸块装进袋中,和友人花果的摆设外,我们也看到了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的人士为亡者在事件地点立即做了些救济的工作,其实这是宗教界人士认为最有利于亡者,也是亡者最需要的一份关怀与帮助。当然我们肯定各宗教对临终都有一套有效的救济办法,亦可看出生命在繁华落尽之时,仍然有更多的事尚须料理,本文基于此,试对中阴救度提出个人浅易的看法。

  (一)“中有”意义与特质

  “中阴”又叫做“中有”,所谓“中有”,即是将来发起投胎之神识,或者俗说灵魂的这么一个生命体,是今生这个生命与来生(下一世)之中的过度期。“中有”既不属于今生这个生命,也不属于下一世的生命。今生的生命,叫做“本有”,下一世的生命,叫做“生有”,在“本有”与“生有”之间的就叫做“中有”。本有、生有是属于六道轮回中的天、人、畜生、阿修罗、恶鬼、地狱等六道,而“中有”则不属于六道轮回任何一道;如果属于六道中的一道,即具有那一道之特性,而不同于其他五道,而且其特性稳定不变;反之,“中有”它不属于六道中任何一道,其特性亦具有六道且多变性,所以“中有”是一个很特殊的生命状态。

  以“中阴”的名义说,“中”就是刚刚所谈的在本有与生有中间的,叫做“中”;什么叫做“阴”呢?阴就是所谓“五蕴身心”的“蕴”,蕴是一堆身心物体的聚合体,“阴”是所谓阴覆生命本性、佛性的意义,五蕴即是五阴,“有”就是所谓“生命”的意思,“中阴”或“中有”简单意思就是在前后两个生命中间的另外一种生命形态的意义。

  就“中阴身”的生命情境言,“中阴”从人死亡这一刹那起,就叫做“中阴”

  。我们一般所说的神识离开了他的肉体以后,直到他投胎到下一世的母胎里面之前,都叫做“中阴”。中阴的生命期,短从一秒钟,长到四十九天的寿命。中阴的形态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属“本有”(今生),后期属“生有”(来生)。比如说他今天命终到他投入母胎,成为下一生的中阴身,有二周十四天,中阴身前一周是属于今生的形相,第二周是属于下一生的境界情形。例如他今生是男人,他头七天还是类似一男人的形态,如果他下一生要投胎一只母狗,那后面七天,以母狗的生命形态而出现,那么他也会慢慢看到他下一辈子狗的父母亲的生命境界。一般而言,中有的生命是如此存在的。

  “中有的形体”,是没有障碍的,除了母胎及佛的金刚座外,他可以超越穿过任何东西。所以他可以来去自如,而且他能够听到远处的声音,看到远处的事情,乃至可以看到前生,所以中有也可以说他有一种神通的力量。另外要说明一点:“中有”和鬼道众生是不一样的,鬼道众生已经是投胎的生命,而“中有”是没有投胎的众生,这一点要分清楚。有的时候,亡者的亲人会梦见亡者回来,也可能是以“中有”的情况而回来的,以上我们简单地介绍“中有”的意义与特质。

  (二)从禅定、梦境比较“中有”解脱之特性

  我们今天要讲的问题是“中阴的救度”,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呢?也就是说十二因缘生死轮回,从投胎开始就算是“无明”──混沌的无知,以从无明起的这个心念去投胎,就是所谓的“行”──一种思惟动作,而入胎的神识就是所谓的“识”,即俗称的精神灵魂。如果我们从十二因缘来讲的话,“中有”就是属于无明、行的这个状态,等他到达“识”的状态时,就已经进入了生有的阶段。事实上讲起来,以佛法而论,我们在十二缘起的每一时段里面,都可以契入解脱的生命情境里,所以“中有”也是一个我们需要去解脱的生命情境,而在某一个特性上面来谈“中有”,有一点很特别,即是他的生命情境已经没有肉体的牵绊,这在(西藏生死书)第三○五页,引用莲花生大士的引文中有可以证明的说法:我们的心,被包在“业气”的网子里面,而“业气”却又被包在肉体的网子里面,结果是我们不得解脱或自由。

  可是,一旦我们的身体分开成心和物两部份,在心还没被未来的肉体网子再度包围之前,有一个间隙。这个时候的心有奇特的展现,没有坚固的、物质的支持。在它没有物质基础的这段期间,我们不受肉体的束缚──我们也可以认证心性。

  这一段话,说明了“中有”在没有肉体的状态下,所以比较容易得到解脱。这个问题,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为什么往往很多的修行者要进入很深的禅定,而后得到所谓的“解脱”呢?因为在禅定状况中,禅定的心性离开了肉体的束缚,旦在定心当中是没有五根(五官)的束缚,虽然在禅定中,他的神识还是在他的肉体里面,这个时候,他已经脱离了五根、五识的干扰,所以他能够很自在地运转心识。而我们比较禅定与中有的状态,禅定是由我们自主的意识控制肉体的干扰,中有则是由业力的招感而脱离肉体的干扰。“中有”是一种很自然业力的转移,可是相对的这种业力转移了肉体的束缚,但他也带来了另外一种新的业力的束缚、障碍。即在中有的期间,由其宿世业力引发种种生命情境的干扰,也就是说在中有的生命境界里,他还有其他业识境界会现前。比如说美丽的仙境、恐怖的鬼神、野兽等境界,会现出幻业的境界来干扰心识。同时在“中有”生命状态而言,他本身没有禅定,所以他的神识,比较不能集中力量来觉察,来自我超越与控制;相对的在禅定中间禅者的心识,其禅定力量暂时摆脱肉体对生命的束缚,在禅定中间一直超越心性的深处而见道,这是因为他本身在禅定中间,有一种禅定的定力与智慧力觉悟的心性,而作为一种支持的力量,他利用禅定力量把外在的人的生命境界中种种贪嗔痴等烦恼、肉体的干扰,还有外在六尘境界的干扰,已经把这些都排除、消化掉,这个时候是透过强而有力“觉”的抉择力量,而达到这种境界,所以禅定比较容阳达到开悟,这是他们之间的差界点。可是有一点相同,即是他们都已经脱离摆脱肉体的束缚。

  另外,“中有”也可以与“梦”作比较。梦境可以说是在如幻的境界当中,而“中有”也是在如幻的生命境界当中,因此可以说“中有”的生命境界就跟梦境中的境界是一样的。在梦境当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生命情境,会碰到我们亲人,会看到很多可怕的境界,也看到很多美丽的田园、宫殿,可是在梦境里面我们都会随着梦境而走,“中有”生命情境的意识与梦境的意识,其实是一样的,梦境、中有的境界,都是随着我们的业力而显现的,而梦境中间对梦境的无知、昏暗而产生的执着,无知的程度,“中有”也是一样有属于这种类似于梦境的无知状态,跟禅定境界是不能相比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梦境的生命境界比拟成“中有”的生命境界,我们会随着梦境而作出种种贪嗔痴行为而好梦连连,同样的我们在“中有”,也会随着「中有”的境界而作出种种贪嗔痴的行为,继续的轮回下去,道理是一样的。中阴、梦境、禅定若与现实生命境界,对比而言,三者都是脱离了现实生命情境,而进入了另外的一个生命情境,在三者中现实生命已然不存在,而此三者相对于现实生命中,三者亦不存在,但在中有梦境禅定中,其相对于现实不存在的境界却是那么真实而存在,这就是三者对于现实生命所产生最大的反省处,也是生命奥秘的契入处。

\

  (三)中有之解脱方法与救济

  我们今天要讲的问题,就是因为“中有”摆脱了肉体的束缚,所以他比较能够有这样的利益而得到所谓的“解脱”,这个问题谈到这里,接着来谈解脱的方法。以下我们来谈谈从经典上面看到几种从中有得到救济或解脱的方法。

  第一个就是所谓的“自证”,是靠着自已的智慧力而解脱的,这在小乘很多在证得果位的圣者,他们在“中有”时能觉性分明而知道继续修行,即于中有断一切烦恼,证悟涅槃,这种圣者的涅槃就称为“中般”,也就是他们在“中有”的生命境界中而得到“般涅槃”的,这就叫做“中般涅槃”。从“中般”在经典明确、切实有此境界、层次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圣者确实可以在中有的生命境界当中,以自觉智慧力而得到解脱。

  第二个,就是所谓的“佛力”,“佛力”这在汉地传统佛教常听闻到的净土法门,因为称念弥陀圣号的关系,而蒙阿弥陀佛或是观音、势至菩萨的接引往生,其实接引往生,也就是弥陀在我们这个生命过度到下一世的中有的生命境界时,将我们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么,为什么佛不在这一期生命或下一世生命来接引我们呢?就表示说,因为我们现在这个肉体──“本有”或“生有”的生命当中,有这确切肉体的业报体,所以佛的力量没有办法提升我们现在的生命而往生极乐世界,唯有在“中有”生命情境,佛的力量才可以跟我们的生命感应而得到这种解脱。

  第三个,就是所谓的“业力”,什么叫“业力”呢?业力有如物质不灭,即凡所有身心的施为造作都将在另一个时空中体现其结果,业力在中国佛教是很普通常用的方法,只是大家没有体会到这层涵意,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做七七”。中国人为什么会“做七”呢?其实,就是因为在“中有”的这个阶段里面,他投胎转世是七天为一期,就好像我们分发当兵一样,七天分发一批,分发到陆战队,分发到陆军,分发到空军,分发到后勤。“中有”就是七天分发一次,第一七末分发则延至第二及至第七分发到六道去投胎转世,所以七天是个“分发期”。在他还没有分发投胎转世前,我们替他做点功德,他就凭着功德可以超到善道,或是带着这个福德去投胎而得到来世的福报,所以这就是属于“业力”,因为凭着阳世亲人、眷属,替他诵经、拜忏,或者为善修福,而“中有”即得到福报助力,比如说要堕到恶道当中做鬼、做畜生而得到超升到人、天善道去,这在历史上这种的例子不胜枚举,佛门里面常流行的“做七”,就是说明了“业力”救济“中有”解脱、超脱,当然这个时候的超脱,一般人最高只能升到人、天善道罢了。

  第四,“中阴救度法”,可说是自己的忆念抉择力,而“中阴救度法”所谈到的就是,他在中阴身的时候,看到种种的光而去认证到自己本性的觉性,比如说《西藏生死书》第二九三页,所引用经文:我将放弃一切攀缘欲望和执着,毫不散乱地进入教法的清晰觉察中,并把我的意识射入本觉的虚空中。

  这也是莲花生大士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中有”的阶段里面,因为他离开了肉体束缚,所以比较能够容易地更接近去亲证到我们本来的觉性。其实,如果以十二因缘来谈,“中有”也是在无明、行、识生死流转当中,以无明就是佛性、觉性而言,那么他当下就可以认证就可以亲证、觉悟到当下“中有”本识就是所谓的“佛性”,因为“中有”他已经脱离了肉体的束缚,所以他能够更便于突破这样的迷而证悟法性、佛性。关键在于这个时候“中有”的有情,他是不是有这样高的觉性,以及毫无业力障碍,能在“中有”的时候得到这种认证。这就是“中有”证悟的最大问题所在,这在我们前述中有、梦境、禅定三种心识状态的表中可做一比对思惟。

  从另外一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中国禅宗里,也有提到这类的问题,也就是禅师常常检查自已禅定的功夫,如在梦中时候,他有没有办法觉醒到自已在做梦?而在梦中产生种种境界后,自已能够在梦中境界里面,知道自已应该如何而不会犯戒,或是不会迷失觉照?这就是中国禅宗里面很多禅师在讨论彼此修行功夫时,所常常谈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说明,“中有”的有情,他在“中有”的时候是不是能够不会迷失?是需要极高度、极超越智慧、觉性来证悟,自觉到法身、法性的存在,那么这种方法不是普通人能做的功夫,而是要有相当修为的人,才能够在“中有”的这种情境中间证悟,就像中国的禅师以梦境来检验自已的智慧程度是一样的。

  总之,我们把小乘的中般圣者,净土宗的佛力接引,传统佛教为亡者超度的理念和佛事,以及藏传的中阴救度法等法门,都说明了在“中有”这个生命境界,超越生死的苦难,乃至解脱、证法性的可能性的存在与意义。这篇文章是做为此一问题简略的提示,当然,再更进一步深刻的讨论,可能有待于诸位各界大德、先进提出更好的意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