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朋友提及了本生经。
本生经就是记载佛陀未成佛前还是“菩萨”时的前生故事,有些故事散见于原始佛教经论中,典型而精彩的还被大量刻画在敦煌石窟,如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月光王施头等等比较鬼畜的,以及我们从小就看过那个特别美好纯真的动画片《九色鹿》······
“
本生经曾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世,“菩萨”是沙门隐士……
在原始佛教中,“菩萨”一词专指未成佛前行菩萨道,并一心发愿成佛的悉达多·乔达摩——“菩萨”既然发心成佛,誓愿圆满能够达致成佛的菩萨道,放弃了当生解脱的解脱道,那么他在未成佛前的生生世世里,命运的套路仿佛就注定了:经常要离家、非家、出家,成为一个沙门,也就是做一个舍弃世欲、出家乞食的游方僧,因为要圆满波罗密——波罗密,就是所有菩萨行者必修的善德,是发愿成就究竟菩提的一切圣者的根本资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欢喜地,恒持初心,发愿成佛,不管遇到什么世情缘起,内心都该是禅悦自得吧……但读过这一则本生经,我发现有时候,“菩萨”也不都是那么快乐。
朋友说,那时估计不像我们现在的出家,可以有很多玩的乐的,甚至有这么多教派宗流与各式游艺般的禅修方法,可以浪费精力,耗散时间——《本生经》中佛陀的出家生活,好像没有欲乐、没有杂染,所以可见他的时间是很多的,怎么个多法呢?
多到时间几乎都是自己的,多到几乎都在“菩萨行”,多到时间仿佛成了敌人,多到让人不快乐,时间就是那么多。
故事里,一直供养护持菩萨的一对夫妇的宝贝独子,不小心被蛇咬了,青瘀肿胀很严重,所以夫妇俩很着急,此时突然想起他们一直还供养着一个出家人,于是他们商量,或许这时候,菩萨会有办法。
他们就去找到菩萨。
那一世的菩萨,也不能飞,也不能“上身出火、下身出水”,不会念咒治病,更不会预测未来,也没任何神奇力量,也就是说,他完全没有所谓的一丁点神通,那怎么办?
供养一个这样的出家人简直是白费……但最后菩萨说,不如这样吧,我说一个“真实语”,看看管不管用。
于是他说道:“我出家以来呢,只是刚开始快乐了几天,后来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快乐,以此真实语,愿小儿子康复!”
你猜怎么着?
奏效了,小儿子病情当下好转。
夫妇俩看到这样,马上也要试试,于是丈夫首先说出了他的心里话:“我们这么久以来护持您呢,其实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妻子接着指向丈夫说:“嫁给他以来呢,我也一直很痛苦,但都敢怒不敢言!”
于是,他们三个人的真实语纷纷说出当下,儿子竟然起死回生,奇迹般彻底康复了。
——这确实是很有意思的一则本生故事,好笑,也感人。
每次想到这些故事,就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它真实到,就好像自己被带入了菩萨所处时地的角色。
两位对于佛法没有多大信心的信佛在家人,一个还有很多缺陷、不圆满,并非理想神型的出家人,都因为真实地讲出了“真实语”,而获得疗愈的力量,超越神通和神奇的那种力量。
“
在《中部·指鬘经》里,我还读有佛陀时代的另一个故事:
当佛陀住在祗园精舍时,央掘摩罗告诉佛陀有一位女生临盆难产,即将母子双丧。
佛陀随即指示央掘摩罗,去到那女生跟前宣说“真实语”,就可以帮她顺利生产。
央掘摩罗赶到女生跟前,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是澄定身心,直心一念当下说出:
“自从我成为阿罗汉的那一天开始,我不曾有意地杀害生命——以这真实语,愿这对母子都安康。”
这么说后,那妇女随即毫无困难地生下了儿子,母子安康。
“
佛逝之后,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比丘大弥多的母亲生了乳癌,她就向身为比丘尼的女儿说:“去找你哥哥!如实告诉他我的病难,以及向他要些药回来。”
当妹妹见到哥哥后,大弥多说:“我不懂得如何采草配药,但我会告诉妳一种药:自从我出家后,我不曾因见到异性而生起欲念,不曾因此而破了根律仪——愿如此说真实语能令我母亲病愈。你回去重复我所说的真实语,再按摩母亲的身体。”
妹妹马上回家把“真实语”转告母亲,并依他的指示去做了——母亲的肿瘤即刻如水泡破灭般地消失了。
母亲当下站起来愉快地说:“若世尊还活着的话,他会不以他那有宝幅网印的手摸我儿子的头吗?!”
由此也可见,比丘那如实宣示戒律清净的真实语,竟有如此的力量,为什么?
据说,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有几条戒都有可能犯到,也就是说,他也伤害过众生,也邪淫过,也有偷盗,饮酒也有。
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守护着真实。
守护真实,有时候即使是面对诤议、悲伤,甚至牺牲生命。
对要体证解脱的修行人来说,不真实,忘了初心,才是最大的敌人和障碍。
而且,只是有时候思维一下最初的真实,就能带来很多法喜和禅悦。
因为当光明还没有展现,至暗的时刻,他们只要守着真实,守着法与律。
“
真实不败。
即使光明缺失。
即使前路迷惘。
即使遭遇不情愿的人与事。
即使要袒露和揭开丑陋与阴影。
即使不快乐。
只要心中有光。
只要向着未来开放。
真实语,能够胜利一切。
真实不败。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