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见的布施

发布时间:2024-10-17 01:16:40作者:心经问答网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见的布施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讲讲,这个众所周知的布施。布施呢在佛法里面叫做檀波罗蜜,又叫檀(越)。你看如果我们一般到庙里边做功德的人,常被称之为斋主,有时候又叫做檀越,所以说这个檀就是布施的意思。我们常说的檀香木的那个檀,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布施呢,大家都晓得一些,就是说能够舍嘛,也明白说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因为我们现在,大家的贪著普遍都比较重,所以对于这个舍呢,有时候往往就会起,这个怀疑和错误的理解之心,甚至有时候觉得说,哎呀,这个佛门建寺院呀,做道场呀,塑佛像呀,就是要钱要钱,好像佛门很贪、很贵似的,甚至有一些人呢,误以为说,就是说由于佛法佛门去接触的时候,都接触不起。其实呢,布施大家首先要有一点,不是强求的,一定是自愿的,发自内心的认为说,我做这个功德能够利益大众,那么回馈过来,也于我自己也能够,倍倍的增加这个福慧功德,是这么一个机制。

所以布施来讲,对于一个人的,修道人特别是来讲的话,它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种行为,特别是从最高的层面来讲的话,虽然我们行布施,但是我们也没有执着说,高高在上,我是能布施,他是被我所赐,应该回馈的十分的抬举我。或者我给了他多少多少东西,这些都不执着,那么这叫做三轮体空。那么现在我们通常,有时候会说起布施来,是怎么一个行为呢,就是叫做以舍以利,这是布施的条件。我们去行布施的时候呢,一定是这个行为会对人家有利益,这是一个条件。二一个呢,我确实发了舍的心,把这个东西可以舍给他。你不能说,我没有发舍心,是别人借走的钱,结果不还了,要不回来了,你说我就算布施了,这不算的。从以利来讲说,你布施的一定对他有利,你不能给他一些什么毒品或者凶器,让他去杀人放火。所以以舍以利,这是布施的前提。

那么第二个布施的对境是什么呢?就是叫做,有的叫做悲田,有的叫做敬田。敬田呢,尊敬的敬。叫做福田嘛,叫做供养。你比如说这个父母、师长、三宝等等这些,我们作为一个供养,这叫做敬田。种福田嘛,布施。那么还有一些贫苦呀无助的人呢,我们进行发心进行救济,这叫做悲田,有时候也叫做苦田。给了我们发善心的机会,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呢,首先我们要自己发心,除了田以外呢还要我们的发心。这个心,你比如说,发的猛烈,恭敬心越浓,那么你的功德越大。那么你的慈悲心越到位,那么你的功德越大。你不能说看见他可怜,好了,扔给点儿你去吃,那这就比较,虽然也有功德但就比较淡了,这是从发心来讲。那么从刚才讲到的田来讲,你恭敬所有的这个,比如说,远一些的远房些老人,肯定不如恭敬自己的父母亲,从出世间来讲,恭敬世间的,肯定不如恭敬出世间的修行者。那么从这个住持法道来讲呢,一定是恭敬三宝,要比恭敬世间的其他的,更为来的利益功德大。这就叫做敬田。

那么悲田,你去怜悯一个,可能说没有,失去生活能力的一个残废人,这样的一个人,或者说已经不能自理的一个老人家,肯定比去怜悯一个,一切都具足,就是不想干活,偷懒而去伸手向别人乞讨的人要功德大。这就叫心的大小和田的大小。如果你的心和田都持平了,那下面接下来就看事的大小了,就是确实是,如果你能拿多的物资来供养布施,比能够拿少出来的,发的心量要切大和广,那么你的当然功德就大。所以这叫做心田事不同。

当然如果从发心上来讲,你比如说,你只有一百块钱,那你今天布施了十块钱,十分之一,那可能有一个人他有十亿,他布施了十万,那相对来讲,你的发心,在发心上要比他大,那么功德上也在这个上面有差别。所以等等,布施其实我常说的是一门学问。

布施也有一种不如法的,你比如说为了沽名钓誉而做慈善,这也要不得。或者说祖上有人学佛,留下来,我为了满足这个,父母亲爷爷奶奶的这种期望,替他们做一点儿当然也好,结了个缘,但是这也不是一种正确的心态。或者有的人比较爱面子,这个要饭的要东西的人到跟前了,他顾于面子,心里很不愿意,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就给他点儿,这也不算做如法的布施,不是为了求解脱,而是为了具足福报,求升天,等等这一些,这都不算一个正知正见的布施,他的功德都会打折扣的。

所以这样讲起来呢,其实布施还是一门学问。而且也是整个佛法的修持过程中的,一个主要脉络,一个方法。

因为什么,所有的佛法其实就是一个舍,舍自己的所有的物资财物,这叫做财布施。舍自己对于身体的执著,这个对于佛法的见解跟别人分享,这叫做法布施。那么最后所有的舍了,连我能舍的这个我慢,这个自我为中心的这种认知、见解,乃至连舍的这个概念都舍了,这就叫三轮体空。能够做到这样的,那就是意味着要解脱了,所以希望能够了知到佛法的人呢,多去行布施。而且能够用这个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布施行为,使他达到一个最顶点的状态,最后由布施而得到解脱。彻底把这个世间能够舍下放下,就能够得自在解脱。好,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