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礼敬,乃至回向。’从礼敬一直到普皆回向,这是怎么个修学法,请他详细地说明。‘普贤菩萨告善财言。’你看看这个用字,这个地方我们都要注意,为什么呢?这修普贤行,普贤行第一个就是礼敬诸佛,所以首先要知道修敬。意敬,言词也敬,身口意三业恭敬,你才能够真正得到东西。因为敬是性德。是修我们自己的性德。说老实话,对人没有关系,难道普贤菩萨一定要人对他恭敬,如果他有这种分别、执著,他是凡夫,他就不能称为大圣了。所以这个敬,是修自己的性德,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绝对不是说老师一定要勉强叫学生对他恭敬,没有这个道理。你自己不能修敬,你的性德没有办法开显,道理在此地。
好,我们修敬,这修敬怎么个修法呢?我们敬也要有个对象。好,我们拿父母,拿老师,拿佛菩萨,拿别人,来作个对象,使我们性德能够显现出来,是这么个意思。不但出世间法,成佛从这个地方做起,世间法的修学也是从这个地方做起。所以诸位要打开礼记,你就明了了,礼记是儒家的,礼记在教学上也是礼敬放在第一个项目。那么在此地,我们先讲讲这个礼,礼敬,我们先说礼。
在礼记,郑康成的注解里面说得很清楚;礼者,体也,体是本体,换一句话说,就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做人的根本。那么又当作履也,履是什么?鞋子,你走路要穿鞋子,这个比喻非常地恰当,这是真正说根本,统之于心,一体。郑康成是汉朝的大儒,他那个时候,佛法已经到中国来了,可能也接触到一点佛法。因为郑康成比安世高早一点,安世高到中国来的时候,好像郑康成过世大概十几二十年的样子,所以差不多他是在三国之前。他死了之后大概二、三十年之间;三十年,他死了以后三十年,三国那些人物出生,曹操那些人都那个时候出世的。比郑康成;出生的时候,距离他们死的时候大概三十多年,是在那个时代,这佛法已经到中国来了。那么他的说法,与佛经里面讲法非常接近,所以礼之体是心,真心。见而行之,悦之。以真心待人接物,这个叫礼,所以礼的本体是真心,儒家讲诚意、正心,应用在生活上待人接物,这个就叫做礼。
所以礼有体有用,就是礼之作用是待人接物,用至诚心待人接物,这个叫礼,因此他要从敬开始,要从敬做起。在礼经,中国礼经通常指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而礼记,实在讲它是周礼跟仪礼的注解,发明礼的意义,所以它是一本杂记一样的,杂志一样的性质。那么我们初学对这本书应当要重视。礼记里面说,道德仁义礼,这五样东西是一桩事情,但是有高下层次不相同。失道而后有德;德再没有了,这就行仁;仁要没有了,就讲义;义没有了,这才讲礼;礼要没有了,就天下大乱了。现在我们不讲礼了,所以称为乱世,乱世,人不讲礼。
我们学佛的同修,最低限度,我们讲对社会有贡献;要报佛之恩,我们回向偈,上报四重恩,这个四重恩是国家的恩、父母的恩,佛是老师,师长的恩,佛是我们的老师之一,父母、师长、国家,以及众生,一切众生对我们都有恩德。你要想真正讲到报恩,必须要从自己本身,从礼敬做起,这是真正的报恩。别人不守礼,我要守礼,我起一个带头的作用,从我本身做起,影响我附近的人,希望呢,能够影响到整个社会,人人都讲礼,人人都重礼节,这个社会才能祥和。我们在世界上每一个地方去走走发现最不讲礼的是中国人,而中国人号称礼义之邦;那是过去的中国人,过去的中国人讲礼,现在这一代的中国人不讲礼,对不起我们祖先,有愧于炎黄子孙。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