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为什么定课成了我的负担

发布时间:2023-11-22 01:17:53作者:心经问答网
为什么定课成了我的负担

进班已经16天啦,在此期间有欢喜常伴,也有顾虑随身。其中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很多师兄把早课定在早上6点?

早上6点,通常是自己最珍贵的睡眠时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都市白领都处在加班多、睡眠少的恶性循环中。

在这个离上班还有3小时的时间闻思法义!假如前一晚失眠,会不会影响一整天的工作都效率低下,还让身体吃不消!

面对这个疑惑,我思考了很久。

首先,为什么要在早晨定课而不是晚上?第二,每天的定课对我有什么意义?第三,同班能早起的师兄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参加了第一次的小组共修,因为第二天要去珠海参加考试,为了不影响小组共修,自己特意购买了最晚的一班高铁。不巧的是,共修后虽马不停蹄地奔向车站,但到了闸口还是错过了检票。

错过了最后一班高铁,却仍旧没有想明白第二天为什么要早起。在折腾了近2个小时后,终于拼车在凌晨3点前抵达入住的酒店。由于第二天8:20前要抵达考场,而入住酒店到考场的距离要1.5小时左右的BUS时间。这就是说,需要在早晨5:50第一次闹铃,在早晨6:00准时起床,6:30左右前往考场。

早晨的珠海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昨晚的倾盆大雨还有积水等待着。一连串的辛苦和奔波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出离愿望,在感叹生活的劳苦之余,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要闻思法义。

为了早日进班,改变行程参加读书会;为了第一次班级共修,周末放弃睡懒觉的机会;为了第一次小组共修,选在最后一班高铁连夜奔赴珠海。这一切的追逐和付出,不就是为了能够早日自觉觉他,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圆满的机会吗?

回忆起导师曾经比喻,如果一个人犯了无期徒刑,只有一周的机会可以忏悔改过免除牢狱,他还会有心情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纵情玩乐吗?

打开手机,反反复复地看普秀师兄的《改变生命轨道从早定课开始》,深深地被下面这段话打动了,“共修时喊着要出离轮回,出离烦恼,每天早晨却出离不了被窝;发愿要舍凡夫心,发菩提心,成就佛陀品质,却舍不了懒觉!跳出来看看,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个场景。”

“能在固定时间做定课,就像在波涛汹涌的瀑流中投下一颗锚,将自己与三宝牢牢连接在一起。就算有些颤颤巍巍,也不会再随波逐流。”

有了普秀师兄的加持,突然觉得自己也可以每天早定课闻思法义!与其随着串习和业力的账单听天由命,不如想清楚自己的目标,重掌“心灵王国的主权”。

从珠海回来后的第二天,索性依着前一天的时间,5:50准时铃响。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还是舍不下这难得的凡夫美梦!突然回想起“暇满人身”四个字,反思自己为了一晌贪欢而浪费了这暇满的人身,一种拖沓和浪费的感觉油然而生。

后面的故事也许您能猜得到,直至这篇文章的诞生,我已经坚持了好多天早定课闻思佛法了。每天6点固定的时间闻思法义,并没有之前担心的那样头重脚轻、一整天浑浑噩噩。反倒是听了《慈经》,唱了《处世梵》,学了法义,让自己一整天都处在菩提的快乐之中。

没有了烦恼,忘记了担心,突然觉得快乐就是此刻的宁谧。为了更多的师兄可以克服违缘,突然特别想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我觉得,只要能够按照早定课的流程一步一步去适应,其实改变生活习惯是一件挺顺其自然的成果。

◇第一天

可以只去班群里打个卡(哈哈)。

◇第二天

1.在班级群打完卡后尝试找一个安静、干净的地方(例如床上),三称本师圣号,然后恭听《慈经》。

2.十分钟的《慈经》可以缓冲困意,放松心情(如有困意可以什么都不想)。接下来听《处世梵》,可以渐渐跟着哼唱(让自己从睡意中慢慢清醒)。

3.是时候闻思法义了!打开法宝,仔细体会这来之不易的法缘吧。

4.如果感觉眼皮打架,要支撑不住了的时候,可以放下法宝端坐冥思,最好脑子里什么也不想,体会这当下的快乐。

5.如果实在支撑不住,第二天可以允许自己睡个回笼觉哦,可是要及时定闹钟,不要耽误工作。

◇第三天

一般到了第三天,各种困意都已经无法阻止你,只要打开《慈经》,就会顺利进入早已期待的宁谧之中。

最后,做完早课不要忘记回向,在班级各位师兄的相互加持下,你也是那个让其他师兄羡慕的能早定课的师兄啦。

回忆起自己闻思佛法之前的状态,简直不忍直视!真心感叹,怎么这么轻松就克服了从小养成的晚睡晚起的坏习惯?惨痛的失眠经验竟然早已远离,曾经倍感羡慕的《10秒钟快速睡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已经不再遥不可及(经验:默背《心经》,学习先接受杂念,后慢慢忘记杂念可以快速入眠)。

核算了一下时间成本,竟然发现每周可以节省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在这篇心得的最后,马上迎来药王菩萨圣诞、伽蓝菩萨圣诞、韦陀菩萨圣诞和观音菩萨成道日,让我们在诸佛菩萨、导师和义工菩萨的加持下,一起同获法喜,抛弃以往的不良串习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