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仁波切”们的生财之道

发布时间:2023-09-10 01:21:34作者:心经问答网
张铁林

(搜狐网)导语: 前几天,关于张铁林在上师“仁波切”指导下“坐床”的消息再次点燃了网络。不少佛界大咖纷纷站出来指明这种行为纯属“瞎闹”,而其上师白玛奥色法王也被扒出实则是一名“散养仁波切”。有人称现在是“仁波切”们的春天,且看在这样的春天里,“散养仁波切”们如何空手套白狼。

散养“仁波切”大批涌现 因为钱太好赚了

先简单解释一下“仁波切”,这个现在常常在微博上见到的名字,实则是被用于活佛的尊称、广泛受尊重的转世僧人、此世很高修行的成就者、以及器物等。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敬称,而并非需要专门“册封”等获取。我们可以尊称德高望重的藏传佛教大师为“仁波切”,但任何人也可以称自己为“仁波切”,就好比姓王的叫自己“王大师”。

因为“入职”门槛低,大批的“仁波切”不断涌现。“朝阳三十万散养仁波切”虽然是一句笑谈,但事实上“散养仁波切”也不少。如今,在商业活动、朋友聚会、文化沙龙你都有可能碰见各色各样的“仁波切”。在微博输入“仁波切”找人,就有2800多条结果。

不仅“入职”门槛低,“散养仁波切”们修行成本也很低。真正被尊称“仁波切”的人是需要极深的佛法知识与刻苦的修行。“散养仁波切”则容易很多,他们不用在寺院清修、还能生儿育女,给自己、家里和社交媒体进行一番形象改造基本算是完工。如此低成本的投入,却能换来高回报,何乐而不为。

供养:“散养仁波切”赚钱的遮羞布

供养关系是“散养仁波切”们赚钱的一张王牌,依靠富裕者的慷慨本就是藏传佛教长期以来的底色。但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散养仁波切”们将这一关系发挥到了极致,这种关系被歪曲,供养俨然成了他们的敛财的遮羞布。

有弟子财大气粗资源供养型。例如曾有一位女企业家,挥金6000万支持师傅的项目,而给“上师”们购置豪宅,“捐功德”的更是不胜枚举。以张铁林的“上师” 古祖白玛奥色仁波切为例,有新闻显示在天津爆炸时他捐了100万,如此挥毫,可以想象平时弟子们捐了多少“功德”。

有的冒牌“仁波切”也会直接诈骗。义云高就是一位被通缉的“活佛”。义云高告诉弟子,“‘大师’的话,弟子不可违背,否则会遭报应下地狱”。被洗脑的弟子不敢违背“大师”的意志,按照其指示,将价值6394万港币的股票作为“供养”,汇入“上师”指定的一家公司。

弟子:“散养仁波切”的人工提款机

能够让弟子们掏钱的明目实在太多了,“禅修班”就是一项比较昂贵的花销。某知名仁波切在北美建立了国际学院,从其官网可以看到,学院即将举办2015年的禅修班:“大手印观禅修营”正在招募当中,暑期一共有三个营,每一个营学期是9天,学费在585美元到880美元不等,如果三个营一起报是1500美元。这样的禅修班还算正规,而更有“三无禅修班”聚众播放某大师的录音,赚取“禅修班”费用。

例如张铁林的上师白玛奥色就搞了一些重点项目,其中一个叫做“全球天泉计划”,另一个叫做“阿尔法全脑开发”。“全球天泉计划”说白了就是推销空气取水机;“阿尔法全脑开发”其实也是并不鲜见的青少年速读速记培训而已。

还有一些散养“仁波切”靠卖药、卖法器等赚钱。自称为“大活佛”的陈某就像弟子宣传一款名为“诺达康”的保健品。称诺达康中含有义云高修法得来的“佛降甘露”,吃一口能活到120岁,吃两口可以活到150岁。但最终被披露“1200多人民币一瓶,一瓶90粒。其实成本只有十几块钱。”

供养与被供养 形成了利益互换圈

在藏传佛教中,供养与被供养者其实一直有一套循环机制。首先,向寺院和僧人供养与布施(捐赠田地、金钱、食物)确保了捐赠者的善的“ 因果报应”——包括自己和他人的“回向”。佛教的“因果报应”这一概念最常见于“福田”,对佛教寺院或僧侣的任何布施与供养,好比农耕季节的农民在田里播撒种子一样,用少量的种子在秋收的季节赢得丰收,给予供养与布施者会获得比原始捐赠更多的回报。

其次,供养与布施为布施者产生并积累文化资本。比如看不见的资产:声望、好名声、文化精神权威等。这种文化资本间接的也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形成了一套有趣的循环机制。

而如今,“散养仁波切”将佛教中原本的供养关系扭曲了,让原本善念的供养关系极尽功利化。一些“散养仁波切”与一部分明星、商人、政客等组成了利益共同体,挂着宗教的外表,盈着自己的利。

转自搜狐网 http://news.sohu.com/s2015/dianji-1759/index.shtml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