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一贯道概说
一贯道,为我国民间宗教之一,又称天道。起源于明朝中叶,盛行于明末清代。最早的教派可能是罗教,之后分化各种不同教派,一贯道是很晚才兴起的一支。其渊源可溯至清末王觉一。他借用《佛说皇极金丹九莲证性皈真宝卷》及《开示经》中的偈语,建立「东震堂」,接续先天道统。以无生老为信仰主神,标榜弥勒佛三阳信仰,并以儒家为中心,主张三教合一;在形式上,夹杂著中国古老的谶纬图说;在组织上,无出家之说,而由俗家信众求道后称为道亲。
一贯道于一九四六年自天津、上海、宁波等地传入台湾。直至一九八七年始获核准成立「中华民国一贯道总会」为合法的宗教团体。谨此简介如下:
一贯道的历史沿革是将其祖师道统分成:东方前十八代、西方二十八代与东方后十八代三种。在祖师传承方面,与先天道的九祖到十四祖都一样,从十五祖起才分道扬镳,各自发展。真正将教门改称一贯道的是十六祖刘清虚,而由十八祖张天然重订新规,始形成今日的一贯道。一贯道的宗旨,在于敬天地,礼神明,爱国忠事,孝父母,重师尊,改恶向善,冀世界为大同。一贯道的经典有「无字真经」「有字真经」二类。
一贯道职级分有:师尊、道长、前人、点传师、讲师、坛主、道亲等。
一贯道的仪式承袭先天大道的传统,再加以简化成「作揖」、「献香」、「叩首」、「默念愿忏文」四大项。具显著的儒教化,其科仪仿自祭孔及祭天地的仪式,是由天然师尊于一九三九年,依据道中流传下来的三代古礼制定《暂订佛规》建立的。其仪式内涵有三:叩首礼佛、念弥勒经、反省忏悔。道亲们参加聚会仪式时,是著中国传统的礼服长袍、大褂。有关供品是水果、饼干、糖果、素菜等,不燃鞭炮,不烧纸金。常用的礼规有:飞鸾请坛礼、日常烧香礼节(各组家庭佛坛烧香程序稍不同);参辞接送驾礼;献供请坛谢恩礼;大典、年节及各代祖师圣诞礼等,大都遵中国古礼,采烧香跪拜磕头的方式,道亲间则以「作揖」来相互问安。关于求道的仪规是求道者须由引师、保师的引介保证,并须缴纳少许功德费,其次在神佛前焚烧表文,内容包括求道人及引保师姓名、求道年、月、日及佛堂住址,并须虔诚发出诚心抱守、实心忏悔等十条大愿,如果不真诚依愿而行,愿遭天遣雷诛,其后再由点传师传授三宝,才算正式入道。
一贯道的修持,是在追寻个人身心内外的纯净,也寻求教团组织的纯净。个人注意长幼尊卑,注意行为礼节,形成了一套仪式规范。
一贯道的基本教义主张人类要「归根认」,就是要藉各种修道方式回到「老」的身边。说明「三期末劫」将来临,故要「三曹普渡」,以期收圆渡回「九六原灵」。此外,其上帝观:是采有一神和多神、磨炼说。世界观:是将仙圣、人类等众生所处的世界,概分为理天、气天、象天。人性观:分有本然之性、气质性二种。道德观:「内圣外王」指提倡中华文化道德八纲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再者「外在行功」指广度众生为第一要务,第二为立佛堂,再者印善书、宣扬道义等行济人利物之事。报应观:肯定各宗教的「因果报应」、「业力轮回」说,但另提倡上天已命弥勒祖师设「龙华大会」,将按功定果安排始终不退心志的道亲在无极灵界的品位。天命观:广义面指在宇宙万类生灵(动、植、飞、潜、矿、气物等)体内,均包含上天赋予的天机性灵;狭义面指有形界有「奉天命来降生的帝王」,譬如:黄帝、尧、舜、禹;宗教界也有所谓「奉天命降世渡化众生的明师」,譬如:释迦牟尼佛、孔子、老子、穆罕默德、耶稣等。神秘观:一贯道自创有「守玄关」、「抱合同」、「念真经」三宝并用之说,并强调能藉此顿见先天道心,明心见性,后再行涵养的功夫,就能与先天性海结合,「反本归元」。合作观:主张道亲于发展道务时,举凡理天仙佛、气天神只等,皆会暗中护持推动。
目前,一贯道在台湾的发展与分布状况,自一九五三年在台湾各地发展至今,触角已伸展到世界各国。在文教方面:注重于家庭佛堂的开班讲道,曾设立「国学班」,举办青少年、青年国学研习营、儿童读经班等,以提供社会大众研读经典。选用经典包括:四书、《孝经》、《道德经》、《庄子》、《清静经》、《心经》、《金刚经》等。此外,常于法会或聚会上讲解「生活礼仪」课程,以提升道亲素质;成立文教基金会、研究所、道学院及出版各种期刊、杂志,以定期的精神食粮灌溉道苗,目前正积极筹设崇华大学。在慈善方面:致力于施药、施棺、济贫、救难、兴学、抚孤、养老等,倡导俭朴的生活,持斋茹素是其最大的特征。
总之,一贯道的历史迄今虽只近百年,但现已成为中国民间宗教,值得重视。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