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则·福德的力量
昔日维卫佛带领比丘六万二千人,出山回其文王的国土。国王得知维卫佛归来,为了广纳僧人,便在城外划地大兴精舍,使六万二千比丘僧人得以安居修行。
有一位比丘,告诉左右住户人家,想请他们再亲自建造一栋房子,而不要全靠国王的力量。
当地有一家的男子不答应,而其老母却不顾自己年迈体衰,想亲自造屋。这位老母亲每日搬砖运土,收集建屋材料,精心建造,不久一栋房舍便建成了。
因为连日工程建造关系,老母亲的十指被土石磨破了,她毫不在意,能建造房屋供比丘居住,是她老人家最大的心愿。因此,在房屋完工后不久,老母便迎请僧人到家中长久居住接受供养。
有一天,在这老母房舍内居住修行的比丘,整日用功修行,入火光三昧禅定中,此时房舍就像是起了大火般的光亮。老母遥见火光熊熊,心中悲凄,念自己如此辛苦好不容易建造起来的房屋怎么起火了呢?自己的福德是如何的微薄呀!
老母向着火的房屋奔去,入屋看比丘却安然坐在屋中,全身发光,甚感惊喜。但由于老母又惊又喜、悲喜交加,再加上长久以来的劳累过度,终于不支倒地,不久就去世了。老人家以此建造精舍供养比丘的功德,寿终生于天上,成为天人。
天人念及自己在世时广修供养的福德,得以成为天人,享受天上的快乐,便邀请其它的天人一同到人间请求释迦牟尼佛和僧众们明日接受他的供养,世尊默然应允了。
同一天,波斯匿王也来拜见世尊,想供养佛陀及圣弟子们,世尊回答:「我已受天人所请。」
波斯匿王惊奇地问:「我怎么没看见天人所准备供养的食物呢?」
波斯匿王很疑惑,第二天派人去观察仍无迹象,仍不见供养所需之物。时近中午仍不见丝毫动静,波斯匿王便令属下准备佳肴,如果到时还没有丰盛的饭菜供佛,波斯匿王准备自己供养佛及僧众。
就快到日中了,天人还是没有准备饭菜,只见天人带了诸天女,鼓瑟齐鸣,前来顶礼佛陀。到了吃饭的时刻,天人举手拂袖则诸事皆成。眼看百味甘露从地而出,又举手拂袖,只见饮食饭菜,美味佳肴应有尽有,诸佛及圣众皆得满足。
波斯匿王见此情景,又惊又喜,顶礼佛陀开示:「我不识此天人,他有何宿世福德能手出百味甘露?」
世尊对波斯匿王说:「此天人前世为一位信佛虔诚,但却体弱多病的老妇人,比丘请人造屋,左右村庄健壮男子都借故不建,唯有这个老妇人亲自搬运泥土、木材,辛辛苦苦为比丘建一座房屋。房舍建好之时,她十指皆已磨破,血肉模糊,露出筋骨。由于她年老体迈,诚心所至,建起此屋,以此功德命终生天九十一劫,得享天福,能手出众物,其福德远不止如此呀!」
波斯匿王听了佛陀讲述天人的前世因缘,深深地敬佩这位老妇人,同时更坚定不惜身命,也要维护佛法、供养佛陀及圣众的信心和力量。
福德是什么意思?
1、(术语)以名一切之善行。又以名善行所得之福利。无量寿经下曰:“福德自然。”
语出【佛学大辞典】
2、指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又,修道若著相而修,那是“福德”,若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才是“功德”。语出【佛学常见辞汇】
3、谓佛说经,为令众生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行,调伏诸根,无所放逸,则得天人果报,长乐无穷,是为福德。
语出【三藏法数(明.一如编)】
佛教的福德观是什么?
闻听一位巨富斥资几十亿修建宝塔,在法门寺供养佛舍利。一位朋友对我讲起此事时还在赞叹,说这该是多大的福德!
有钱了,修庙建塔,供养一下佛法僧三宝,这确实是无量福德。当然,福德远不止于供养三宝,正所谓行善积德,人世间需要行善的地方多得很。比如,救人一命就胜造七级浮屠。
佛教还设计了一些让众生有机会行善积德的机缘,如化缘乞食。但寺庙里花千元万元点一柱巧立名目的高香,却未必有福德在,因为其中掺杂了太多的俗世心机。
其实,《金刚经》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信众大可牢记于心,即佛问须菩提“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回答“甚多”,佛告须菩提“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什么意思哪?释迦佛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你用堆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释为金、银、琉璃、水晶、车渠、赤珠、玛瑙)布施所获得的福德,还不如仅仅受持金刚经中的一个四句偈语。
释迦牟尼佛曾说,乱我佛者,着我衣者。即乱佛法的不可能是俗人,只能是穿僧衣的僧人。提起这个话题,正是想提醒信众,要谨记四法印,辨明佛法真伪。特别是在寺庙遍地、上人横行的今天,更应受持真佛法,树立正确的福德观。以免为假佛牟利者所乘。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