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解释经文,他习惯性用对比的方式,我们看第一段:
我们先讲我们住在娑婆世界的身心状态。
从表面上来看,我们的生命是有苦受跟乐受,娑婆世界你很难十全十美,你有这一部分如意安乐的果报,你就有另外一分不如意:你看福报很大,身体却不好;你身体很健康,但是为了衣食而奔忙。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是业报身,是业力所招感的一个身心。如果我们今天反省一下,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在造业的时候,你不是一天都全部造善业,哪有一个人白天、晚上全部都是造善业呢?你可能大部分的时间造善业,但偶尔也会起一些恶念。我们一般是造了善业、也造了恶业,这善恶业夹杂在阿赖耶识当中;所以你得果报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出来了。
你有一些果报让你如意,有些果报让你不如意了,这个很正常。
甚至于我们可以说娑婆世界是苦多乐少:我们过去没有学佛的时候,造的罪业是多,偶尔造造善业,所以苦乐相杂;但是说身心世界的果报是苦乐相杂,这样的认识是很粗浅的。
如果从本质上来看,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你不如意的果报是痛苦──短命、多病、贫穷等等,这让我们感到逼迫、不称心如意,这个容易理解。
乐是坏苦不久住故,这个地方,包括修行人也很难参透。
说我过去造了善业──富贵从布施中来、尊贵从持戒中来、庄严从忍辱中来,你得到这个富贵、庄严的果报,你应该感到满意了吧?不对!其实这个快乐的感受,本身就是苦。
为什么?因为他有无常败坏的危机。你得到这个安乐的果报,你心有一种不安全感在里面,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破坏?说你这间房子盖得很漂亮,但是这间房子盖在地震带上,你哪一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这间房子被破坏了!
所以我们凡夫对果报体是有所执着,心有所住,当你对快乐的果报产生习惯性的执着,等它消失以后,你就会很痛苦。所以说快乐的果报,因为有一种不安稳性,所以这个就是苦,这个诸位要参透的。
第三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
你说我也没有什么快乐、也没有什么痛苦,安住在一个平等的舍受,其实这个也是苦。
为什么?因为它这种流动性,相对涅槃来说,也是一种不寂静的痛苦,这个是很微细的。
总而言之,娑婆世界如果从本质上来说──完全是痛苦的,没有快乐的感受。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