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佛教文化中,修行徒众有几种称呼吗?
说到佛学知识,内容极多。
但又未能有半点马虎,否则就容易让修学者误解。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佛家文化与时代的变革,总需要有突破。就像时代进步,网络互联网发达到物联网,在到现在的人工智能。这些都是时代的改革,但是由要保留原有智慧的思想。佛家的文化,是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之其一,本文大茶经就佛学知识来探讨,通过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中来探讨佛家基础的知识,在佛教的文化中,修行徒众的等级称呼思想。从本质来讲,佛教文化的思想是主张平等的,所以众人都有信佛的权利,即“众生皆有佛性”就是佛教的观点。但在修行的程度上说,所谓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在佛教的文化中,因为持戒的高低不同,等次就有不同。在佛学大师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一书中就说到修行徒众的等级称呼有九种,那么是哪九种呢?
佛家老祖寺文化廊佛教文化,佛家修行徒众的九种称呼佛学大师圣严法师书中有言,九中称呼就是:“近事男、近事女、近住女、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这九种。受了三皈五戒(十善)的在家善男善女,称为近事;受持八戒或住于寺院的善男善女称为近住;受了十诫的出家男女,称为沙弥及沙弥尼;受了具足(即全部)戒的出家男女,称为比丘及比丘尼;式叉摩尼是由沙弥尼至比丘尼之间必经的阶段,为时两年,目的是察女子曾否怀孕,以及能否习惯出家的生活。在现在的宗教寺院有规定,出家应受家人的允许情况下才得以。而至于受菩萨戒的人,就不在等级之中。既不在等级之中,任何一个等级都可以受持菩萨戒。
老祖寺爱国爱教宣传栏对于佛教文化戒律等,很多修行学佛者可能有所不知。在时代的变迁与大小寺院中都有不同的戒律。就如有部分寺院还未来得及宗教注册或寺院稍小,可能在戒律上不是完善。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出家可随意。秉承着爱国爱教的思想,这些年来在国家宗教的不断完善,寺院等戒律逐渐改善,有统一的规范规则。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