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弟子有一事不明,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菩提心真发出来了?如果真发出来了,那怎样实践?急盼。
恒传法师:阿弥陀佛!我们要了解何谓“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的基础上的无上圆满教育的智慧之心。发菩提心,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发起的一种求取无上菩提的真诚意愿和行持。《弥勒菩萨菩提心赞文》中云:“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 入菩萨行论 中云:“发菩提心已,睡觉放义时,功德亦不断,其量等虚空”。它具有两种特征:
第一: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海;
第二:欲成就无上菩提即成佛。如果我们所发的心,只要是去利他,而不为了成就佛,就是说只有第一个特征而不具备第二个特征,这个时候发起的心只是大悲心而不是菩提心;如果但求成佛,不为了利他,那么只能是自利心,也不是菩提心,
“菩提心还具有两种鲜明的特征:
第一:欲度有情出生死苦海;
第二:欲成就无上菩提,一定要即身成就。这样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按照发心的次第可以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三类: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那么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者合而为一又称之为世俗菩提心,这样也就是可以把菩提心分为两种:“一种是世俗菩提心,一种是胜义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首先要发大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愿为百业之先,具有伟大的抱负、深宏的誓愿,这是修菩萨行的一个先决条件,比如我们在皈依的时候,发的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如果我们所发的这个四宏誓愿是真正从我们的心里发出来的,就是愿菩提心的开始。有了愿菩提心,又付出行动,就可以提高为行菩提心。愿心是行心之始,行心乃愿心之成,只有把愿心付诸于行动,提高成行菩提心,菩提心这个誓愿,就会深深地深入到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去了,此时我们所发的愿心、所持的戒行、所行的修持,就必然会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到了行菩提心这一步,世俗菩提心就完整地发出来了,如果成就了世俗菩提心,即使在睡觉或者是有点放逸,那么,你的福德都还是继续在相继生长的,其功德等量多得像虚空一样。
胜义菩提心,是慈悲和空性的真正统一,此心一发,就已经悟入到“无生法忍”了,“无生法忍”是我们习修的一个境界。转识成智,证得真如实相,这种境界是没办法用语言描述的,忍什么,忍就是忍证得空性,证得空性的时候要忍,这种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无上智慧,不生不死、涅槃寂静。也就是说真正证得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法界同一体性没有分别、没有二元”的境界,当然不是说空,真的没有,而是在证得了真如实相下的“空性”,这就是胜义菩提心。以上的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可以视作发菩提心的三个阶段。但是又各有侧重,愿菩提心,侧重于发愿;行菩提心测重于得悲利他;胜义菩提心侧重于体证般若。三者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开的。菩提心的产生,哪怕是火花那样一点点,就已经具足了无量的功德,所以,在佛经中他赞叹初发心的菩萨为“众生的上首”,可见菩提心对学佛的人有多重要.其次,我们再谈谈如何发起菩提心?
第一步:忏悔罪业。在一个充满烦恼和罪业的心中是发不起菩提心的,这就好比是一个瓶子,它要装纯净的水,这个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瓶子洗干净,否则的话装进去的清水又会被重新污染,所以,纯净的菩提心,必须要在三业清净的心中才能够生根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发菩提心,首先要做的就是忏悔罪业,如同洗瓶子一般,把心中脏东西清理出来。佛陀在《四法经》中说:“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减轻所造久劫过最,何等为四,所谓悔过行、对治行、自治力、依止力”。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成就菩萨的这些众生们,如果想减轻或者除去过去很久积累的罪过,方法有四种:悔过行、对治行、自治力、依止力。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中,他又把这四个过程作了一些适当的调整。(1)悔过行。悔过行要建立在觉悟的基础上。所谓忏悔,是在觉悟的基础上才会忏悔,觉得自己有错误才会有忏悔,知道自己罪业深重,这就是觉悟的开始,发露先罪称之为悔过行,就是将心中的罪业抛露出来,如同一个吃了毒素的人,吐出腹中的毒物,这样做的方法,就是为了避免这些罪恶潜伏我们内心的深处作祟,造成更大的一些隐患,要把它吐出来。(2)依止三宝。我们叫它依止力,依止三宝就是要寻找精神上的依托,以消除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就好像病人要寻找医生,从医生那里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帮助一样。(3)要依教对治。我们也叫它对治行,依教对治就是用佛法调伏烦恼,如十善、四摄、六度等等,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佛法对治我们先罪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用佛法来来调伏烦恼,积累资粮、恢复道力,就好像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调理、恢复健康一样。(4)誓不犯罪,又叫自制力。誓不犯罪,就好像病愈以后要处处小心,以免再度引发疾病。忏悔了以后要严守戒律,戒是要保护自己的,精进持戒以防止罪业的再度发生。持度是为了度毁犯的,毁犯了以后我们才会去忏悔,如果我们不毁犯,那么就不需要去忏悔了;所以,持戒是为了保证我们身、口、意的清净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手段。
以上四步是忏悔罪业的最有效、最圆满的方法。像这样的习修,日久功深以后,原来五毒炽盛的心理温床,就会逐步转化为安详、慈悲、智慧的土壤。而菩提的种子,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自然地生根。开花、结果。望这位善士你能早发菩提心。阿弥陀佛!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