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中的众生 珍爱身边的环境
佛教放生的传统始于何时已经不大可考,佛教徒把放生做为积功累德的一门重要修行功课却有越演越烈之势,翻看报章,网络,乃至一般不具规模的小寺院小道场,动辄有几百人耗资数万元的放生资讯,粗看起来,可谓佛门兴旺之态,细细想来,却又身怀担忧。担忧者如是:
其一,盲目放生而不懂得动物物种的生活习性,名为放生实为放死。本为海水鱼类的,却被丢进淡水湖泊或者淡水河中,尽管放生者大力的念经念咒,却又无可奈何于生命固有习性的不可更改性,眼睁睁看着所拯救物死于自己的慈悲之行下,实是悲哀的可怜。无论于所放生物类,还是于放生者自身,都一样的悲哀的可怜。
其二,不了解生物种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名为放生实为置之绝地。曾见报纸报到,北京一批热心放生人士,把一车子蛇放生于北京展览馆公园内,结果导致很多蛇无处生存四处游走,把游客从游船中吓得落水,人蛇两不安。后来没有办法,园区工作人员只好封园,招募不怕蛇的人来四处抓蛇,搞得人心慌慌的,好久不敢去这个公园游玩。
其三,不为救他急难而为数量多寡哄抬物价甚至形成放生动物集市,名为放生实为灾祸。佛弟子慈悲物类,珍爱环境,最大可能地与生命环境之间协调,因此不忍杀生,还要放生,其前提是建立在救他急难的条件下。可是目前佛教徒放生,是按照一套严格的仪轨,提前去选购大量的被拯救物于道场之中,还要等待佛菩萨生日之类的重要佛教节日,一番仪轨下来,那些从集市上买来的鸟儿不知已经褪去多少毛发矣。真正的放生是看见被生命窘迫逼迫的状态下,迅即的帮助对方从生命死亡或者被宰割的生命危机中解决出来,帮助它们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
其四,不为慈悲物命而放生,纯粹为了积功累德而放生,其放生的目的已经跟生命无关,整个放生的行动不过是为了自己修行加上一些功德色彩和深重的修行砝码,更有一些佛门为师者更是大张旗鼓宣传鼓动这些为自己修行而做得功德放生。于是乎,动物的生活习性如何,动物的生存环境如何,动物的未来归属如何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唯一要顾虑的就是数量对少,仪轨是否合乎师长的要求。这样的放生才真真的可怕。
其五,不是源于慈悲物类的善念而放生,纯粹为了自己的要求而交换交易。经常见到一些佛教徒,因为身体原因,因为儿女求学原因,因为自己事业不顺原因,因为种种现实人生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于是从师长那里学来一套完整的放生交易法,只要放生多少动物,就可以怎样怎样得到现实的利益和欲望的满足。究其本心,何来慈悲?再问物类,哪里身安?呜呼哀哉的佛门放生,就这样被沦落为赤裸裸的功德交易。
佛教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唯理或者唯事的佛教。佛教有着完满的教理,有着严谨的行仪,有着深厚的社会底蕴,有着与万物为友的广阔胸怀,有着天地一体万类同源的缘起生命观,因此,把握好佛教的立教根本,从自己的生命中根除真正的贪嗔痴三毒众生才是真真切切的佛弟子分内之事。一个没有了贪嗔痴三毒的人自然所在之处,与万物不争,一个根除了三毒烦恼的人自然生命中焕发出生命本有的光辉与灿烂,给无穷尽的生命带去光明与希望,给无数量的众生带去清凉与安宁。
呼唤广大的佛门弟子,更多的放飞心中的胎卵湿化四生,更多的拔济身心的二十五有,让自己所在所行之处,众生无惧无忧,让自己所到所安之处,一切众生皆安。
2007年9月13日于北京怀柔朝阳寺丈室
本文为新加坡《佛陀教育》杂志第二十三期卷首语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