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愚痴者 交往贤圣人 敬应尊敬者 此为最吉祥
【《吉祥经》经文】远离愚痴者 交往贤圣人 敬应尊敬者 此为最吉祥
正文第一句是什么呢?“远离愚痴者,交往贤圣人,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下面是释迦牟尼佛以偈颂来回答天神的请问,都是一些偈子,一共是十一个。最后一个是总结前面的,核心就在前面的十个偈子。
“远离愚痴者,交往贤圣人,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这个偈子讲的是关于交朋友,选择朋友。佛教有一句话:亲近善知识,远离恶友。这个偈子教导我们不要跟愚痴人接近,要跟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接近。因为一个人所生活的环境,周围的人际关系,无形中会影响我们。与愚痴人亲近,我们会染上愚痴的习气;与智慧的人亲近,我们的智慧会增长;与有道德的人在一起,我们的德行会增长。这个是我们生活中必要的选择,不光生活中是必要的,包括修行中也是必要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优婆塞戒经》云:“亲近善友,能自利益,及利益他。”自己能得利益也能利益他人,所以亲近善友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孤立存在,我们周围要有很多环境和人事关系,它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个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自己心性的表现,我们的心性如何,就会发现我们的趋向如何。比如说,我们经常跟一些善行的人坐在一起,愿意跟他们讨论问题,或是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这样我们的身心就得到清净。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修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在家居士不要到寺庙去,而应该在家修行。这样就远离了善知识,也接触不了善知识,而善知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说我们一个人爬一座高山。当我们开始爬的时候,感觉到力气很充沛,等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力气就接不上了。特别是再往上爬的时候,就很费力气。这时候如果上面有一个人拉我们一把,或底下有一个人推我们一把,很快就登上这座高山了。
我们的道业如同登高山一样,我们要借助很多人——朋友的帮助、善知识的帮助。没有这些善知识的帮助,我们想一个人完成道业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亲近善知识不光自利,还能利他。佛没成佛的时候都是不断地亲近善知识,杜绝恶友,最后成就佛法的。
在一次轮回里,菩萨——指释迦牟尼佛,出世为一个男孩,名叫阿克提旁地达。帝释天王曾向他许过诺言,若他提出要求,将赐他一个礼物。阿克提旁地达恳求,要求什么呢?不接触愚痴者。他没要别的,一般如果有人向我们许下一个诺言,说我满你一个要求,我们第一个要求肯定不是钱就是财。这是我们的习性,往往把这些当作礼物。
释迦牟尼佛不是这么看,他在当菩萨的时候,就知道真正的财富是善知识。所以说想得到善知识,首先要远离愚痴者。如果没有愚痴者,所有的人都是你的善知识,这个是很重要的。
这时候帝释天王感到很惊奇,便问他为何提出如此特别的要求?他解释道:“无明愚痴者,如不明善行的世人,他时常诱导朋友走上歧路和犯罪。因为他们不了解何谓正道,也不愿听到善行及正道。他们对善行及正道感到愤怒。”
这里佛说了为什么要远离愚痴者,因为愚痴者不明白善行的事业,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善。比如现在,我经常遇到一些人来问问题。他说:“比如我做生意,有时候难免要撒谎,撒谎以后我能挣钱。我也知道撒谎不对,但能把东西卖出去。所以说利用一种小小的方便把这些东西卖出去,我挣了钱供养三宝。师父,你说我这个做法对不对?”
当时我就告诉他,我说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是不正确的。佛法的教育是让你远离妄语,不妄语才是真正的财富,不要为了供养三宝而去撒谎。你不撒谎就是真正地供养三宝。这样给他一个正确的解答,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如果有的人告诉他:你可以小小地撒谎,挣的钱可以供养三宝。这样的人确实有,这就是愚痴的人。
什么是供养三宝呢?就是你的正行、正念、正语言、正思惟,就是供养三宝。愚痴者呢,他就不会这么教育了,他就会告诉:小小的犯戒能获得金银财宝,而能种上更大的福田,以小过失取得更大的功德。这种做法表面上看着好像是有点道理,实际上不然,这是一种愚痴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愚痴者往往会把人引到邪路和犯罪的路上去。
【法师简介】妙祥法师,辽宁海城大悲寺住持。居家学佛期间开始过午不食,严持五戒。后礼安慈法师剃度,于山西五台山受比丘戒。1995年自五台山行脚至辽宁盖县,沿途托钵乞食,不摸金钱。1996年至1999年在辽宁本溪深山止语闭关,期间主修楞严七,每七122天,头7天常立不坐,中7天发愿;后7天诵咒,共22天不睡,接着静坐100天。闭关三年共打八个楞严七。2000年起住锡海城大悲寺,每年率大悲寺僧团行脚乞食至今。凤凰佛教《般若讲堂》栏目今日刊登法师开示如上。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