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净土法门法师:他心目当中是供佛

发布时间:2024-05-16 01:20:18作者:心经问答网
净土法门法师:他心目当中是供佛

「《探玄记》曰:生我福故,名福田。」我的福,它能够生长我的福报,这就是我的福田。「又《优婆塞戒经》明三福田」,我刚才说的。第一个,「报恩福田,父母师长也。」父母是生我之恩,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师,父母跟老师对我是有恩,这是恩田。所以父母是应供,老师也是应供,应该接受我供养,我们应该供养他。第二,「功德福田」,这是三宝,佛法僧。现在有人说,这个僧已经他不持戒了,甚至於行为还不如在家人,现个出家相,要不要供养?要。为什么?他既然是这个形象,我们是恭敬三宝,他现的相是三宝之一,他自己破戒不如法,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几个人败坏佛门,把整个佛门都把它放下,这是错了。一百个出家人里头,九十九个不如法,还有一个真如法的,都不得了。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我们「礼敬诸佛」,那是没有分别的,他的功德大!他不是看作僧,他看到那个出家人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还得了吗?他心目当中是供佛。他不管他是真僧、假僧,我心目当中是供僧,你就得福。不可以起分别,不可以起执著;起分别执著,你自己把你自己的福田破坏了,别人破坏不了,这个道理要懂。

大圣大贤、诸佛菩萨都教导我们,「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虽然是个破戒比丘,一切都不如法,他的本质是佛,他的本性是善,所以你从本性上去看,他是佛,他是善,我们就应该供养他。所以十大愿王里头「广修供养」没有分别心,一律平等供养,都是把众生看作佛,所以他能成佛。佛眼看众生全是佛,凡夫看诸佛如来都是凡夫,这是什么?境随心转。所以问题,我们是什么心,外面就是什么境。我们是个佛心,所有境界都是佛,我们是菩萨心,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你看到是个破戒比丘,那是你的看法,真破戒假破戒与我们不相干,要看我们自己用什么心,这个才重要。希望我们从今以后不再用轮回心,用轮回心,你看的、你想的、你说的、你造的全叫轮回业,往后继续不断再搞轮回,就干这个事情。

我们把轮回心舍掉,净宗是大乘,大乘是菩萨,我们至少要用菩萨心。用什么菩萨心?用普贤菩萨心。为什么?这一部经,第二品就讲到「德遵普贤」。

所以净宗是普贤行,净宗都是普贤菩萨。由此可知,净宗的修学是以普贤十愿为主,我们用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那是辅助,十大愿王是主科,这是我们辅助的课程、选修的课程,十大愿王是主修的课程。我们有前面这四种,把我们十大愿王修圆满,这叫真修。你不懂这个道理,不是这样修法,不是弥陀弟子。弥陀弟子在遍法界虚空界,普遍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尊重,受到一切菩萨的欢喜赞叹,我们凭什么?你要明白这个道理,就凭这五科就对了。五科有宾主,普贤菩萨是平等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分别,有执著,不是普贤菩萨。所以大乘经里面佛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普贤菩萨没有分别执著,其他的菩萨还有分别执著,至少还有分别执著的习气,普贤菩萨没有了。这是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们订的行门的五门功课,勉励我们同学个个自动自发要把它做到。所以这个福田,讲到报恩福田,讲到功德福田,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何况佛又是我们的老师,是老师,佛也是我们的恩田。

第三,「贫穷福田,贫穷困苦之人」,我们要供养他,我们要布施他。你看菩萨布施,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供养,就不叫布施,功德不一样。普贤菩萨对众生是多么尊重,都把众生当作佛看待,所以极乐世界成佛快,道理在此地。没成佛之前,已经把所有众生都看成佛了,平等的供养。「供养此上三者,均能生福,故皆名福田。」那你要问,供养哪个福大?哪个福比较小?不在对方,在自己的用心,你的心愈真诚,你得的福就愈大。心里面如果带著怀疑、带著傲慢、带著勉强,你的福就小,就这么个道理。如果你用清净平等觉的心布施贫穷人,那个福报跟供养佛一样。为什么?佛清净平等觉,你用清净平等觉的心去修供养,还得了!你得到的福报是圆满的。由此可知,人人都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修究竟圆满的福报,只是你不认识,机会在你面前,你不知道。你还是一个怜悯心,可怜,给他一点吧!有福,福小。吉凶祸福完全在自己存心,心地真善、真净、真慈悲,祸害全消掉,福德完全现前。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九一集) 2011/7/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9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