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佛法智慧使我不被“毒箭”所伤

发布时间:2024-02-20 01:19:17作者:心经问答网
佛法智慧使我不被“毒箭”所伤

导师讲过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我们所经历的逆境是“第一支毒箭”。之所以我们会认为我们在经历逆境,是因为我们在那个当下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以及所遇到的人不符合我们的期待,但每个当下的经历都是世界给我们的真相。而被称为逆境的真相与我们的期待、设定以及我们的种种执著不吻合,所以我们拒绝接受这种真相的存在,我们只想活在一厢情愿的种种设定里,于是我们又被“第二支毒箭”射中,这“第二支毒箭”便是因为我们持续执著于我们的种种设定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我不希望再被“毒箭”所伤,也不希望身边的人经历这些,因为过往的经历让我深知“毒箭”的伤害无法估量,害人害己。

十八岁时我被查出患有抑郁症及焦虑症。我不跟任何人讲话,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有自杀行为,必须持续接受药物治疗。这个结果便是“第二支毒箭”带给我的伤害,其实伤害的根本来源于我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设定。

从小父亲就特别疼我,去公园时我不愿走路,他就让我坐在他肩上或抱着我,长大之后才听家里人说,每次带我出去玩回来后,他都会胸疼好几天。我四岁时父亲跟母亲离婚了,之后每次来看我,他都会提前准备好漂亮衣服和化妆品,每天出门前都会帮我换衣服并给我化妆。每个学期开学时,都会准备好新的书包、铅笔盒、文具。印象中几乎我提出的要求都会被满足而且是超额满足,总有意外惊喜。

得到这么多爱的我不懂感恩,不懂分享,并将这些视为理所当然,并以此为标准去要求我的母亲,使得我与母亲之间矛盾丛生,冲突不断。而且随着我年龄的增加,矛盾与冲突不断升级,我不认同母亲的行为,对于她歇斯底里的情绪爆发更是抵触,我选择了不跟她沟通。

我执与无明让我将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爱变成了别人爱我的标准,这种错误的设定使我经历了“第一支箭”。我以为这是“逆境”,并执著于我所设定的标准,期待母亲能改变她自己来满足我。当我的期待无法被满足时,我产生了负面情绪并安住于此,所以呈现出了受到“第二支毒箭”的苦果。

这个让我失去快乐、远离幸福的果,是谁造成的?是谁的错呢?不得不承认是我自己造成的,如果有人错了,那这个人就是我自己,用“毒箭”射中我的是我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设定,是我凡夫心的无明与我执。

如何通过我所学习的佛法来躲避这些毒箭呢?我要怎么去理解并运用呢?贪心如我,甚至连第一只毒箭也不想经历。所以我不断思索到底有没有方法让我们不被任何“毒箭”所伤呢?通过学习佛法,我们了解到成、住、坏、空才是一切万物(人、事、物)的常态发展规律,所以无常才是持续发生的“常”。不能接纳无常不断发生的凡夫才是需要被改变的,因为这是“毒箭”的根源。

我开始关注我的起心动念,哪些是不如法的?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念头与想法?怎样才能如法地去对待每日每时所经历的人、事、物的呈现,怎样才能将“无常”转为“常”呢?突然发现这方法就在我们学习的法义里。导师用简单的语言、生动的举例教导我们如何用佛法智慧来看待我们的日常经历,只要我们将所学到的法义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全然接受所发生的一切,不做任何分别和期待设定,去如理思维、如法生活,便能破除“我执”。相信一切的发生是最好的呈现,并从中找到我们可以改善和提升的部分,便能将“无常”转为“常”。《金刚经》中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让我们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入理如法地活在当下。

当我这样去做了之后,心中无比坦然平静,喜乐自在。工作中因交接不当导致严重失误时(第一支毒箭),我先检讨自己的疏忽,虽然主因并不在我,我也愿意承担所有责任与处罚,因为我希望避免争论,避免互相指责(避免第二支毒箭),也觉得这是我培福和传播佛法智慧的机会。事件的结果是有人愿意和我共同承担责任与处罚,而当时没有这样做的同事也在事后承认了自己的疏忽。我们的相处依旧融洽,彼此的配合也更默契。真的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时,发现所有问题都可化解,都可解决,果然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幸参加三级修学的我感受到了师兄们的爱护与帮助,感受到了导师的慈悲与智慧,我想将我的感受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能够受益,让我们都能远离“毒箭”,不再被它所伤。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