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舍利塔,又名齐云塔,乃佛法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佛舍利塔,创建于东汉己巳年(公元69年),即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据《释源大白马寺舍利塔灵异记》说:汉明帝刘庄驾临鸿胪寺,谒见二位印度高僧。当时摄摩腾问道:寺之东南是何馆室?汉明帝答道:很早以前,那里忽然涌起一个土阜,高一丈有余,人们把它铲平了,接着又很快隆了起来。土阜之上,经常放出光芒,当地百姓感到很奇怪,都称之为圣冢。自周代以来,经常祭祀,祷求灵验,皆认为是“洛阳土地之神”,不知这是何故?摄摩腾答道:在佛灭度后一百余年,印度有一位阿恕伽王,安放佛舍利于天下,共计有八万四千处,东土中国境内则有十九处。陛下所言“圣冢”者,即十九处中之一处。汉明帝听到这里,就偕同二高僧、百官臣僚等一同去观看“圣冢”。当他们走近“圣冢”时,只见上面涌出一个圆影,汉明帝和二高僧三人身现圆影之中,如鉴照容,分明可见。看到此种圣境,众人皆叹未曾有。汉明帝十分感慨地说:我若不遇二位高僧,怎知佛在保佑我呢?于是便令主管衙署在“圣冢”之上,依腾、兰二高僧所传印度佛塔样式,兴建佛塔。当年三月一日动工,次年十二月八日完成。塔九层,高五百余尺。“珠宫幽邃,遥瞻丈六之光;?堵凌云,依稀尺五之上。”“岌若岳峙,号曰齐云。”
我国早期的佛塔皆为木结构,大约在五代时,鉴于我国木塔容易烧毁而导致火灾,故而改为砖塔,但形状仍仿木塔建筑。据塔前金代撰写的《大金国重修河南府左街东白马寺释迦舍利塔》碑文说:在北宋靖康元年(1126),木塔遭劫火一炬,寺与浮图俱废,唯留遗址。五十余年后(1175),彦公大士看到“荒榛丘墟,彷徨不忍去”,故重建砖塔十三层,高一百六十余尺。今之齐云塔,就是此次所修,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塔身上下共十三层,通高53米余,齐云塔整个塔体结构严谨,造型别致。塔内中空,有踏窝可攀登而上。塔的第十层向南有门,俗称“南天门”。出南天门,由塔外再向上三层,可直达塔顶。此时举目远眺,邙山洛水,尽收眼底,洛阳古城,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