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出自《法华经·普门品》,是佛陀亲口宣说的戒淫法门。
现在戒色的方法很多,有很多体系、步骤、专业书籍等,绝大部分书籍都提到了借助佛法的力量,例如持咒、忏悔、禅坐、求加持等等。
这些方法固然是好的,是值得提倡的,但可能并不是最方便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陀在三藏经典中明确开示了:“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佛陀既然明确告诉我们,这个问题应该这样对治,这便应该是最方便有效的法门,我们就不需要绕开它再去佛法中另找法门了。
举个例子就好比,佛陀知道我们后世都会感冒,提前就告诉了我们,感冒了吃感冒药就好了。这是非常明确的对治,多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离欲,说的清清楚楚,毫无疑问。
但是有个别方法却绕过了这个明确根本的解决方法,反而去另寻他法,这是不应该提倡的。
佛陀已经开示了淫欲的问题要念佛和恭敬来解决,结果有人偏偏去持咒、打坐,这样是不正确的,因为佛陀的开示一定是契合大部分人的根性的,而且念佛这个法门三根普被,不管是聪明还是愚笨,只要去如法念佛,必定可以得大利益,达到戒邪淫的效果。而现代人的根性去参禅打坐,却不一定能得到利益,或者只有少部分人能得到部分利益。
所以,我们既然学佛、信佛,就应当按照佛陀的开示去做,不应当以自己的知见去代替佛陀的知见。如同佛陀已经告诉我们着火了用水可以扑灭,我们老老实实用水就好了,就不用再去寻找、尝试其他方法了。
当然,或许有些同修暂时念佛念不进去,反而喜欢持咒、诵经,这当然是好的,但是我们最应当提倡的还是“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毕竟这是佛陀对戒淫宣说的正对治。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看起来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实在来说,还是有很多人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因此,我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实修感受以及见解,供各位同修参考。
首先,这个方法有四个要点“常、念、恭、敬。”
常:常常,指时常,经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前面是百度百科的解释,那么这个根据常的字意我们就需要注意到两个要点:1.数量2.频率。
发生的次数多指的是数量,间隔时间不久指的是频率。
有些师兄,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能一天能念5000遍,但是一口气念完后,一天再也不会多念一次,这算是常吗?我想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常”,因为他只符合了数量,并不符合频率。
那么另外一个人,每隔20分钟念1遍圣号,这算是合格的常吗?恐怕也不是,因为他符合了频率,不符合数量。
因此,我们就能明白两个误区,一个是只注重数量不注重频率,另一个是只注重频率不注重数量。
严格来说,我的念诵数量并不及一些师兄,但是效果感应却出奇的好,几乎每天梦里都能提起来念圣号,这是因为虽然我单次念的不多,但是一旦想起来念诵,圣号就在心里绵绵不断,只要得空没事就念,因此频率高,数量也不是很少,也就比较符合“常”的要求。很多师兄把念圣号当做差事,逼自己念很多,一旦念完就再也不念了,这应当算是一个误区,需要纠正。
念:念这个字,上今下心,可以理解为当下的心即是念。
那么念就有两个要点:1.安住当下2.要有心力。俗话讲,小和尚念佛——有口无心,他只是嘴巴上出声,发出了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声音,或者心里念叨着“南无观世音菩萨”,实际上在走神琢磨游戏,这是典型的心没有安住在当下,所以只能算“出声”,不能算“念”。
还有一些人,念佛时没有一点感情,冷淡并且无力,像念一个不相干人的名字一样,这样毫无感情的念,即使能安住当下,但是因为没有心力的参与,有“今”而无“心”,也不能算合格的“念”,也就不容易感应菩萨的加持。
好比我们求人救命,我们给人打电话冷漠的说:喂,我要死了,你来一下吧。别人一听,你是在开玩笑呢,就挂了。
他感受不到你的心力、你的情感,所以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如果你语气很急切,充满了恳切至诚,那么别人一听就知道不是开玩笑,也能迅速的响应你。
关于念佛,印光法师开示道:“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
可见,我们要向亲自获得利益,必须要恳切至诚,而恳切至诚,正是心力的发出,如果没有心力的参与,便很难和佛菩萨感应,慢慢见不到利益,也就容易退失信心,与此殊胜的方法失之交臂了。
恭敬:恭敬应当分开来看——恭是肃敬、谦逊有礼貌的意思;而敬是谨慎、不怠慢的意思。
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恭是身体行为上的表现,而敬指的是心里钦佩的敬意,因此两个要点为1.身体行为的恭谨2.内心中的敬意。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一共有以下几个要领:念诵频率、念诵数量、心安住于佛号、有心力的参与做到至诚恳切、行为上的恭谨、心理上的敬意。
如果您在念诵时能做到以上几个要领,我想距离真正戒掉邪淫,咫尺之遥而已。
另,以上是末学个人的分析和见解,不一定完全正确,谨供各位同修参考,祝愿各位同修早日戒除邪淫,在佛法上更加精进,早成佛果!阿弥陀佛
来源: 网络 编辑:大力
(转载)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