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在寻觅另一个自己
有些时候,我们会莫名的哭,不是我们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在误解面前,没有一个真正理解我们的人出现,告诉我们,也告诉众人,不是我们的原因,也不是我们的失误。但凡有感情的人,似乎倾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懂他之人。 某年中秋,汉阳江口,风浪过后,云开月出。伯牙鼓琴弹曲,弦断遇知音,见到了柴夫钟子期。伯牙将其邀于船上,弹奏《高山》《流水》,得到了钟子期最精准的点评,从此两人结拜为弟兄,约定来年八月十五再相会。次年中秋,伯牙得知钟子期染病身故,葬于江边以听琴,伯牙凄楚弹奏《高山》《流水》,慨叹“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对伯牙而言,钟子期无疑是最懂他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总是投入少得到多,有人看不惯,鲍叔牙却说:“他家困难,他比我更需要钱。”两人一起充军,冲锋时管仲总是落后,兵退时却冲在前方,首领想要杀掉管仲以儆效尤。鲍叔牙为他辩解:“他家有80多的老母无人照顾,他这样做是为了活着尽孝道。”管仲听了,哭着说:“生我父母,知我鲍叔牙矣!”对于管仲,鲍叔牙绝对是最懂他的人。 每有烦心事,古人都会到寺庙进香,将所有烦恼统统向佛祖倾吐,佛祖盘坐于金莲之上,双唇紧闭,面露笑容,左手拈花,右手捻成兰花指。 人们诉说完毕,再见佛祖,佛祖仍拈花不语。人们顿悟,高高兴兴地走了。原来,对百姓而言,佛祖应该是最懂他之人。 其实,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几人能真正懂你? 对于钟子期,只是悟得伯牙的旋律以及弦外之音,而并非懂得伯牙的全部理想与志向; 对于鲍叔牙,却是对管仲多了几许宽容和理解,并能慧眼识人; 对于佛祖,也只是懂得学会倾听,等得人们将心中积蓄已久的苦闷释放,再看他拈花的手指以及淡淡的微笑,自然会顿觉轻松。 从生到死,究竟谁才是那个懂你的人?而你是否也是懂他之人?钟子期死后,伯牙伤心欲绝,荒于事业,引得妻子不满,伯牙叹息:“同床之人,却不如子期了解我,天之大,知音难觅呀!”一日,伯牙至子期墓前,其妻追至,抚琴弹奏,正是《高山》《流水》,时而惊涛拍岸,时而流水淙淙,伯牙从未见过妻子弹琴,更不知她的琴艺已远超自己。曲终人静,妻子说道:“天下不只子期一人,也不只伯牙一人。知音难觅,实为心难觅矣!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