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善巧与利他

发布时间:2024-08-22 01:20:09作者:心经问答网
善巧与利他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它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是一名好园丁的技艺。我们的导师!这也正是您传法的最佳艺术。

导师的传法内容丰富多彩,绘色绘声,循序渐进,这让末学在心悦诚服之余,甚感惭愧。想到自己虽为一位出家人,却长期以来为人刻板,不知灵活善巧,导致在传播佛法过程中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由于缺乏智慧,在约束自身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标榜了自我,总觉得出家人就应如此,与俗有别,将自己的心装到出家人固有的一种圈套里出不来。想要与人宣传佛法,却好像对象必须是已经有信心的居士或出家人方可交流,否则不知从何谈起。对于未接触佛法者,更有“话不投缘,半句也嫌多”的感觉。更甚者,还总觉他人没有善根,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善根深厚之人!

殊不知,是自己没有智慧,不知变通,没有方法,对任何人所言几乎都是自己习惯爱好的一种方式,满嘴带着浓浓的宗教味道,觉得这才是原汁原味。现在想来,真是可笑至极!正如自己喜欢吃某道菜,就觉得这是最好的,也希望人人都喜欢。还觉得其他的不重要,也不去了解与学习。从自身初步学修来说,这似乎无可厚非,但让所有人的胃口都要适应这道菜,岂不荒唐!对于不同根机,习惯、爱好、阅历等等千差万别的芸芸众生来说,需要有适合他们的不同的入门方法,也因此佛陀才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接引众生。

学习之后,我将敞开胸怀,多多认识各种传法方式。不可拘泥单调形式,只要能够利益到众生,就要如导师一样采取各种方式,去适应众生的需求。曾经由于无知,看到学长们或慈善、或探病、或助念、或参与其他寺院法会的互助等等,每日忙碌不已,不知随喜反生讥嫌,认为这样向外攀缘,每日跑路,如何修行呢?当然,在随顺别人的同时,要先有自己的人生准则及修学体验,否则不要说把佛陀的慈悲与智慧传递给众生,不将自己的贪嗔痴传给众生就不错了!

对自己而言,之前在知见上是有所偏执的,在具备自我要求与发心纯正时,这不正是在适应众生的各种需求吗?这难道不是利益众生,广结善缘吗?不是引人入佛门之各种善巧方便吗?站在自利的角度,不也是突破我执的有效修法吗?闻思不广而一叶障目,如今反省,真是惭愧,忏悔!

导师细心叮咛,在传法表现形式上,不仅要有声有色,还要无形无相,不要过分张扬,更不要有团体我执和优越感。不要有任何对立之心,在随喜赞叹他人的同时,做好自己的事。所谓:不惊扰别人的宁静,就是慈悲;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就是善良。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去吹灭别人的灯,这也正是导师慈悲无我精神之体现。导师教导弟子们,做任何传播佛法之事,皆是为了突破我执而非巩固我执;是为了平等利他而非你高我低;是为了趣向觉醒而非从迷至迷。

传播佛法之旅,注定不会没有风雨。因此,称菩萨为大道心众生,坚忍不拔,勇悍精进。此时的自己虽脆弱无比,但也应随时以善巧慧而调之,坚之!外在一切,因心成体,心生则种种法生,但护此心,直了成佛。保有一颗传法之愿,珍惜每个善缘,站在利他的角度,跨越我执的陷阱,不必患得患失。

太阳光照大地,有人觉得光彩照人,温暖无比。但也有人会觉得格外刺眼,浑身不适;月光降临,诗人眼中,美之赞之,皎洁如画;窃贼眼里,避之厌之,唯恐不及。但太阳与月光还是默默地照耀着大地,送您温暖与清凉是我的本意,喜欢与否,决定在您。但护自心,显自本性。共处在这个世间,不可能不去顾及他人的感受,但若太过于在意他人的感受,太过于留意外在的音声,最终也将扰乱心绪,莫衷一是。智者不被外在的流言蜚语所中伤,就是因为他守有一片不变的心灵星空,在人生顺逆境中总是默默地点亮那盏不灭的指路明灯。

弘化的路上,愿你我一路向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