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印度高僧达摩笈多长安译经

发布时间:2024-07-22 01:19:00作者:心经问答网
印度高僧达摩笈多长安译经

印度高僧达摩笈多(图源:网络)

文 / 一心

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来西安时,专程参访了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并题写了留言,经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及其学生的翻译,内容如下: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在追寻终极的安宁。相对于物质生活来讲,精神生活才是获得永久安宁的最终途径。玄奘曾经到过我的家乡,而今天我非常荣幸地来到这块伟大的土地。我的古吉拉特同乡达摩笈多曾经花费26年时间在这块土地上传播佛教经典和佛教哲学,为这里的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向为了传播佛法和提升精神而做出巨大努力的你们合十致礼。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只能意味着战争。

其中说到的达摩笈多,是隋代著名的“开皇三大士”之一。达摩笈多(?-619年),又作达摩崛多、笈多,义译“法密”或“法藏”,南印度罗啰国(今印度古吉拉特地区)人,为刹帝利种姓。

达摩笈多23岁出家,25岁受具足戒。一次,他听说大支那国(中国)佛教兴盛,于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一路往北,到了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

龟兹王喜好大乘佛教,听了达摩笈多讲法以后,受教甚多。因此,国王每天从早到晚都劝他留在龟兹,但是,笈多系心东夏,并不愿意停留于此。后由此东至乌耆(今新疆焉耆县)阿烂拏寺,住了两年,依然讲解了《说破论》和《如实论》。接着到达高昌国,在高昌游历参访各地的寺院,并在这里停了两年,不过,高昌国的僧人大多讲的是汉语,所以他并未讲经。

后来,又到伊吾(今新疆哈密县)停留一年。在这里他遭遇到了困难,避地西南。这里的路全是砂碛,没有水,也没有植被,太阳炙烤着沙漠,令人口渴难忍,和他一起来的人相互照顾着,都已经快绝望了。他们把带过来的经论都放置在道路的两边,然后翻越大山,希望能找到水来维持生命,结果不仅没有找到水,反而徒增了更多的劳弊。无奈之下,他们专诵观音咒,一直诵到晚上,终于下了一场大雨,令他们身心愉悦。有了体力和精神以后,他们就计划按原路返回,但是极目望去,一片茫然,竟然迷失了道路,不知如何是好,于是继续前行,到达瓜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才知道他们把路走错了。

笈多远慕中国,经过好多年的长途跋涉,和他一起前来的同伴,有的中途留在了别的国家,有的在半路上去世,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独顾单影的到了东土。静下心来想一想,他觉得真是的悲喜交集。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下诏将达摩笈多迎入长安,住大兴善寺,受命译经,同时向长安学僧讲解佛教义理。

达摩笈多到了长安以后,就跟随阇那崛多译经。从达摩笈多到达长安的当年,即开皇十年到仁寿末年(604年),一直都是阇那崛多在主持译经事宜,达摩笈多主要是参与译经。仁寿末年以后,阇那崛多因为他事,被流摈东越。此后,达摩笈多才主持翻译工作,大业年间(605-617年),隋炀帝又为他在洛阳的上林园建立了翻经馆,他就在此译经。因为他“慈恕立身,柔和成性,仪容庄重,气节清高。性好闲居,简约俗务,寡薄嗜欲,杜息希求”,所以人们都对他非常尊重。唐武德二年(619年),达摩笈多于上林园圆寂。

大业年间,当时在译场中担任传译、笔受的沙门彦琮认为达摩笈多从印度游历至中国,去过了好多的国家,见闻丰富,这都超过了以往的史传所即记载,于是根据达摩笈多的自述,写成《大隋西国传》一部,这部书又被称为《西域传》,其中包括十篇:方物、时候、居处、国政、学教、礼仪、饮食、服章、宝货、盛列山河国邑人物,可惜此书佚失。另外,彦琮还撰写有《达摩笈多传》一部,也已经佚失。

据《大唐内典录》记载,达摩笈多翻译的经典有9部46卷。

腾讯佛学原创稿件,作者一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