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佛家所说的空与色分别代表什么?

发布时间:2024-01-27 01:20:51作者:心经问答网
佛家所说的空与色分别代表什么? 有质碍者为色。其相有四,为地水火风。凡固体通名为地,液体通名为水,气体通名为风,其温度则名曰火。身内如是,身外亦然。心能领纳外色,名之曰受。心感受外色后,能如外色而想像之,是为想。心想外色后,即有好恶之念,发为身口之业,是名曰行。对于外色种种分别,记忆不忘,是名曰识。 有人把“色”解释为物质,把“受想行识”解释为精神,我觉得对于这样的解释,我们不要抱以宽容的态度说不严谨,而要干脆负责任的说,不正确。做为基础佛理,我们必须从概念学起,要完整准确掌握佛家的理论体系,不能不严谨。 全世界上的东西,按有无外在形象上划分,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形象的,一类是无形象的,有形象的佛家叫色,没形象的佛家叫空。有形象的东西,人能看得见,有重量,占空间或说有体积。与此相反,没形象的则人不能看见,也没有体积,没有形状。可见,色与空是佛家从有无外在形象上对一切事物所进行的简单分类法。 明白了上面的意思,我们就知道,色和现代人所说的物质, 特别马克思所说的物质不是一回事,而佛家所说的空,也和一切都没有,不是一回事。但说到这,你还要注意,佛家所说的空,字面意思,还就是无或没有的意思。只是它是指形象或外形上的没有。因而,电滋波一类东西,用佛的看法,没有外形,当然,也是空,显然,这和一切没有完全不一样。释迦牟尼成道后,发现的道是缘起性空,这里,性空中的空,也还是没有或无的意思。

所谓性空,就是在性上没有或在性上无,即无自性。 现在再说“受想行识”啥意思?有人把受想行识说成是精神,这样解释,五蕴中“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好象佛家是正好把物质与精神现象全说进去了。其实这还是错误的。有句话叫,佛与根利人讲五蕴,而与根不利之人讲十二因缘。而五蕴也好,十二因缘也好,全是在讲人的产生过程,和宇宙的产生过程的。佛在楞严经里借阿难之问讲“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即讲宇宙是怎么来的,但你要是真的懂了十二因缘或五蕴,你不用看楞严经,就能知道世界是怎么产生的了。 佛家是纯唯心论,在佛家看来,这个世界除了心,没有物质,有物质也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依附于心。心物一元,物即是心,心即是物。简单地说,人因为无明,而造做,造做即做业,做业则得果报,果报就是人和山河大地。因而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就是告诉你人和宇宙是怎样出现的。一一地讲就是,人接触外境后,会有感觉,这个感觉就是受,接着会思考,这个思考就是想,然后去造做就是行,最后,造做的结果被记录在阿赖耶识中,这就是识。这个识再变现成果报后,就是人自身和外境的一切,即所谓的色了。 佛家所说之空,可从体相用三个方面来理解。我文中提到的是相上空。还有体上空,用上空。任何一个事情都有体相用,体即本质,相即表相表面,用即用途性质功能一类。体空一切物质皆由空相而来,空为万有之源。相空,佛用慧眼可以直接观看到物质原子结构以下结构,此时物质不再呈颗粒状,而是没有形态,以能或场形式存在,而凡夫则必须修得慧眼才能亲睹。凡夫所迷迷就迷在这,以假为真。用上空,也叫性上空,即一切物质皆无自性,即无固定恒常之性,刹那生灭,变化不停,不但最终结果是空,而且当体即空。后面的生就是前面的灭,永不停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心经》中的两句。色——是我们意识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认知,名之曰——色。它包括物、事、语言文字、思维意识。比如我们的观点,知见,什麽主义(唯心唯物)等等都属於色。因为这些抽象思维性的意识是我们的心意识对万事万物分别执著而产生的,它牢固地染污著我们的心性,所以也属於色相。色是无常的,短暂变化的,不长久的,就是物质宇宙也会毁灭,所以《心经》上讲:“色既是空”。无常啊! “空即是色。”这个空——是我们思维给它定的定义,这个概念是心意识的产物,是念头,它与“有”一样是我们意识对事物的认知,所以这个“空”也属於色。凡是语言文字,思维意识里的空概念都是色相,不是真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