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慈经》带给我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3-09-20 01:20:57作者:心经问答网
《慈经》带给我的成长

经常修习《慈经》不仅可以帮助我培养正知正念,令心安住、调柔,更是一种有爱、有温度的生命态度。从座上观修爱自己到爱一切众生,延续到座下慈心的运用,关键是学会如何用心。

一直以来对禅修都很好奇,也有一份很强烈的设定和期待,总是希望通过一个快捷的禅修方法让自己能证悟到什么境界。因为有过练习瑜伽冥想的经历,经常暗暗觉得自己的根器应该比别人好,禅修也应该比别人更容易找到感觉,也许可以更快顿悟。

就这样带着各种设想,我开始了每日早上六点的《慈经》常课。对于习惯早起的我来说,早上做常课也不是件太难的事情。在刚进班三个月时就远赴印度学习瑜伽两个月,因为有两个半小时的时差,早上国内六点还是会有一些挑战。但是为了感受参加集体常课的各种好处,通常是晚上11点睡,第二天凌晨3:30就爬起来跟着一起聆听《慈经》。也正是因为对常课的坚持,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过春节,我克服了因为想家带来的各种情绪,也克服了贪嗔痴的欲望。每日午后小伙伴们结伴外出各种游玩和逛街,我都是默默地在宿舍安心自修法义,慢慢地,感受到自己可以全然地安住在学习中,不受外界的过多影响。

在坚持常课的过程中,经常能观察到内心很多的念头和情绪。每每听到“愿我无敌意、无危险,无精神的痛苦,无身体的痛苦,愿我保持快乐”时,平时隐藏得很深的负面情绪立马浮现出来,会经常默默地流眼泪。坦诚地说,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想好好爱自己,却不知道如何爱。

一直以为只有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苛待自己,才能成长为别人眼中完美的榜样。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只会看到自己的缺点,看到对所有美好事情期待过后的失望;看到对感情、对事业求之不得的苦,经常活在自我批判与自责中。

每天发愿“愿他们无敌意、愿他们无精神的痛苦,愿他们保持快乐”,那些压抑的委屈、自责与烦恼逐渐地消融了。紧绷的心在这种柔和的引导中慢慢地放松下来,看见并能接纳当下的自己。是啊,如果自己都不爱自己,又哪里来的能力给予别人爱呢?正是因为体会到自己有这方面的苦,所以也更能体会别人的苦,对平时不接纳、不喜欢的人、事、物更容易理解和包容了。我不仅要学会慈悲自己,也要把这种爱传递给身边人,真诚地发愿希望家人、朋友、师长,所有的有情都能够保持快乐。

通过《慈经》的修习,带给我的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总是以自己为中心,眼里只有自己。

经过两年多的常课,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够觉察到别人的需求,并乐于给予别人帮助。比如以前开车的时候只要够位置可能就会别车,为此经常遭来别人的斥骂;有时候自己被别人紧急别车,内心也会起嗔心。还会怪人家“这个人怎么这么开车啊?差点就导致我出事故了”。经常听《慈经》后,慢慢地就不会有别车行为了,即使堵车也宁愿多等一会儿,不会见缝插针别车引起别人的嗔心。同时就算被别车了内心也不会起情绪,想着人家有紧急的事情,让一让他也没关系,我也不差这几分钟。遇到有主动避让的车主内心会立马生起感恩心,默念几句佛号送给他,祝愿他能够有因缘修学佛法。我发现当自己能够带着一份理解与祝福的心去生活的时候,内心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我认识到只要是带着爱心的行动、语言和心念都可以增长慈悲心,所以我不仅要在座上观修慈悲自己,更要发愿爱护及祝福一切众生;同时也需要把座上的这份信念带到工作与生活中,带着这样一份慈心去觉察、去体验。因为只有真正体验了,才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能理解别人的不容易,越来越能看到别人的需求,越来越愿意帮助别人。当我在实践的过程中受益了,心量不断打开了,才有更多的信心与力量去传递这份慈悲心,感染身边的人。

智慧与慈悲是统一的,座上与座下也是密不可分的。除了座上的修行,两套模式更是把禅修的法门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我这种钝根的人,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用心做好常课,用心践行两套模式,依教奉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