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庄子》之成功者大境界――明心见性

发布时间:2023-09-19 01:20:17作者:心经问答网
《庄子》之成功者大境界――明心见性

庄子《应帝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南海的大帝名叫儵,北海的大帝名叫忽,这两海中央有个大帝叫浑沌,儵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

儵和忽在一起就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呼吸,唯独混沌没有,是个大肉球,我们为他凿开七窍吧。

他们两个每天在浑沌身上凿出一个孔窍,结果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赤子之心,混沌之态,只不过都留下了外界刀凿斧琢的痕迹,让我们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为什么说独特个性是成功者的大境界?

眼睛,有两重功能:向外,可看到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洞见无比深邃的内心。两者是成正比的,往往我们只注重外在,而忽视了内心,其实内心才是真正能体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基础。

庄子就假托孔子和颜回的对话,阐释了“心斋”的重要性。

颜回说要去卫国阻止卫君的暴虐。孔子说:“你去卫国就不怕被杀害吗?你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还没有根基牢固,还是先做到‘心斋’吧。

颜回说:“我颜回家境贫穷,几个月不吃肉、不饮酒,这难道不算斋戒吗?”

孔子说:“这不是祭祀前的所谓斋戒,而是心志专一,不用耳去听而用心领悟,甚至不用心领悟而用气感应!”

回归心理,就是空明的心境生出光明,“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人有修者,乃今有恒;有恒者,人舍(住所,依附)之,天助之。”

心境安静的人,就会显出人的天然本质,物就显出物的天然本质。具备恒常的本性,人们就会依附,天地也会助佑。天地万物变幻无涯,有人说多听所谓权威的意见能够少走弯路,找到成功的捷径。其实人生无弯路,成功无捷径,必须用自己的脚一步步丈量,保持自醒,也就是在形骸之外保持一双灵魂的眼晴,正视自己的内心,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普照万物的力量之源。

我们的一生有太多的被安排,学业、职业、爱情……并且乐此不疲地安排着自己最爱的孩子,强制他们几岁学这,几岁学那……为了所谓的竞技规则,剥夺了他们的童年欢乐。

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只会泯灭人的天性。有一只小鹰,被主人在鸡群中养大,它就认为自己是鸡,有翅膀而飞不起来。主人觉得养一只飞不起来的鹰着实没用,就从悬崖把它丢下去,没想到在高空坠落中,它突然扑棱扑棱翅膀飞了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性的培养与恢复是人生大计,不能单单追求外在事功。

如果我们选择的职业,并非是自己热爱的,也并不用心去做,而是用脑谋生,那么我们的有些潜能就会永远被遮翼,注意小编用的词是“遮翼”,就像那只鹰的翼,被遮蔽,如果不遇到挫折,就再也无法知道自己还有双翼可翱翔,就根本无法激发内心的真正快乐和成就感。

如果爱情没有听从自己的心声,选错了人,看似跟别人一样结婚生子过日子,实则已经错失自己,永远体会不到爱情的力量和真正的幸福,也没有发自内心的愉悦。虽说爱情不是人生全部,但最重要的一部分快乐已然缺失。

《庄子》看似亦真亦幻,实则离我们很近。《至乐》篇中,鲁侯把一只海鸟迎进太庙,演奏《九韶》这美妙的音乐给它听,还给它摆上好酒好肉,但海鸟不饮一滴酒,不吃一块肉,三天就抑郁而死了。鲁候说:“我都把最好的给你了,你咋还死了?”其实原因就是,不能“人养养鸟”,而要“鸟养养鸟”。

不能以人的养法去养鸟,而要以养鸟的方法养鸟。这就是说认清自己,才能善待外物和他人。连人性和物性都弄不清楚,你的善良和好意不仅没价值,更可能是伤害,害己害人,还侈谈成功呢?

世界的一切有自己的密码,我们的心性也有密码,要认识、发现、倾听、涵养孕育心灵,世俗的评判未必正确,惟有自己的心性才能给你准确回答。

我们这个时代比庄子的时代更具诱惑性和复杂性,流行像流感一样席卷一切,信息像雾霾一样左右思想,这更需要我们炼就火眼金睛,放眼大境界,明心见性,靠自知之明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使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