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有一天上午,佛陀在阿难尊者的陪随下,前往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抵达之后,他们在一条僻静的街巷中,逐家次第乞食。
在小巷的另一头,出现了另一位出家比丘的身影,看样子也在托钵乞食。佛陀与阿难很快就认出来了:他就是破僧首领 提婆达多。
佛陀见状,默默地转回身,举步朝着另一条小巷走去。
面对佛陀此举,阿难感到疑惑。他跟随在佛陀身后,不解地问: 世尊!您怎么改变乞食方向了?
佛陀问道: 阿难!难道你没看到那个人吗? 阿难答道: 看到了呀!难道我们还怕他不成?
怕倒是谈不上,我只是不想与恶人碰面而已。 佛陀说道。
阿难听后说: 世尊!如果您实在不想见他,那就干脆把他驱逐出僧团,不就一了百了了吗?
佛陀答道: 阿难!不能这样做。佛教讲善恶有报,每人造的恶业,都会招感相应的恶果。如果仅仅将他驱逐出僧团,其实于事无补。
阿难说: 世尊!既然将提婆达多留在僧团里,就难免要与他碰面。面对这种恶人,我们该如何与他打交道呢?
佛陀开示说: 身处五浊恶世,恶人在所难免。与恶人相处,我们需铭记三点:第一,尽量不要与恶人碰面,能避则避;第二,如果碰面无法避免,那就设法不要与恶人共事;第三,如果既要碰面,又要共事,那就不要与他谈论是非短长。阿难!与恶人过从甚密,只会增长你的邪知邪见,最后是自取其辱!
阿难听后频频点头。不经意间,师徒二人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智海微言】
当遇到恶人或小人之时,我们常常会感喟说: 不是冤家不聚头。 我们身处娑婆,既有善缘也有逆缘,想从根本上杜绝恶人行世,那是不现实的。佛陀的经历就很智慧: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当阿难建议将提婆达多驱逐出僧团时,佛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本文由界定法师根据《增一阿含经 第200经》改编,原标题《怎样与恶人相处》。
作者简介:
界定,1971年生,1988年出家,现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