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佛教中最高深的一部经典,六祖惠能大师在听闻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时,言下大悟,可见本经对悟道的影响之重要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本经的核心内容,今天咱们就简单分析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里最关键的词是“无所住”,是条件,是基础,对修行来说非常重要。什么是“无所住”呢?就是心里什么都不留,既不是有,也不是没有,是不停留。好像镜子一样,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有东西过来,就能照见,没有东西了,一丝痕迹都没有,缘来则有,缘去则无。
当我们静下心来,闭上眼,仔细观察我们的念头,真是波涛汹涌,前仆后继,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根本停不下来,这还是我们能感觉到的,按佛所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刹那间,我们还不知道,这么多微细的念头就已经过去了。
我们这个心在想什么呢?无非是过去和未来。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期盼着未来,想象着未来是多么美好;等老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回忆过去,觉得小时候经历的是是非非,酸甜苦辣,都是那么美好,那么让人留恋,难以忘怀。就好比做梦,梦中我们盼着赶快醒来,当醒的时候,又总愿意回忆梦中的情形。做好梦的时候,我们觉得时间太短,过得太快;做噩梦的时候,我们又觉得时间太长,过得太慢。我们这个心,总是跟着感觉走,被外境牵着鼻子走。
这就是心有所住,佛说三心不可得,就是指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这三心,都是妄想妄念,就是因为这些妄念障碍了我们本性智慧的发挥。好比一个灯泡,外面裹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看不到光了,被障碍住了,我们的妄想杂念,就是灯泡外面的灰尘,灯泡就是我们的本心。
那有的人就说了,我什么都不想是不是就对了?那也不对呀,你住的是“空”,是“不想”,你还有一个“什么都不想”的心,还是心有所住。
那有人又说了,是不是把大活人变成石头、木头一样就行了?那更不行呀,人是有情众生呀!有感情、有思想、有觉悟的呀!佛要是变成木头,谁给我们讲佛法呀?
所以说这个“应无所住”确实很难,无论色、声、香、味、触、法,都不能住,虽然在学佛,佛法也不能住。不是什么都不能想,是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有缘了就应,缘去了不留,一丝痕迹都不留,一切随缘而不攀缘。平常经常听人说某某“没心眼子,心里不装事,是个没心没肺的主”,还别说,这就有点“无所住”的意思了。
对于上根利智之人,像六祖惠能大师那样,听到后马上就顿悟了,可大多数人和我们一样,都是下根下智的凡夫呀!
所以佛教给我们一个办法,戒定慧三学,这个“定”就是“无所住”,持戒就可以生定,就可以不被外面的环境所扰,就不会迷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由“定”生“慧”,这就回到我们所说的这句话上来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的什么心?就是我们的本心,最原始的那个心,就是智慧。所以,既然我们是凡夫,无法顿悟,就只能好好持戒修行,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快点慢点的问题,多会能达到“无所住而生其心”了,我们修行也就成功了。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