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导师《印度之佛教》导读
释果灯/文
印度佛教为世界各地区佛教的源头,对佛弟子具饮水思源的意义,也是各地区佛弟子在法义的抉择或应用上,所应依循的根本,否则一旦忘此法源,佛陀所嘱付之正法即有毁灭之虞。唯正法住世,乃有僧宝,甚至佛宝,此理甚明。
明朝末年之后,汉传佛教走入黑暗期,口头禅和音声佛法成为当时佛教的风潮。及至清末民初,汉传佛教凋零破败至无以复加,此于太虚大师和印顺导师之相关作着,有颇多披心沥血的针砭。这两位佛教大师,都不禁自国族灭亡之痛,全面检讨当时佛教何以无助于国家社会之健全,人心之理性和净化?
印顺导师的《印度之佛教》,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使命下,对全体佛法进行体检、正本清源的一本时代性巨作。这对于一向偏于宗派意识,重大乘轻小乘的汉传佛教,不啻是一当头棒喝、醍醐灌顶,摇醒沈睡千年的狮子,急起改革死灰般的民初佛教,复燃佛法的一线生机,免于国族衰颓之连累、社会观感不佳而寺产被充公兴学的威胁,为佛法之绍隆留下可贵的活水源头。
印顺导师的《印度之佛教》写成于民国30年,比起于民77年后续补充说明的姊妹作《印度佛教思想史》,早了47年!对于一位大师,47年的研究成果,有其相当可观之处,这证之导师系列性的著作可见一斑,然而,《印度之佛教》仍有其不可取代之重要性,最主要的是导师对印度全体佛法的本质和脉络演变,早于《印度之佛教》里一窥无遗,其论证之精辟,组织严整,见识独到,佛学涵养之渊博,可谓前无古人!
导师于印度佛教之史识,最令人激赏之处,是提到「缘起」乃佛教之基本教义,是大小乘的共同主张。特别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依缘起而成立。这三法印也是大小乘一致认同的,然则一味和合的佛教,却也因为对三法印的偏重发展,而渐于此离异、分裂成三系!这不仅是声闻佛法、大乘佛教同时如此,印度佛教的整体发展也一样有此前后偏重倾向。
无常法印,主要是说生灭,时间上的前生后灭;无我法印,重在说明因缘于空间上的离合;涅槃法印,为修学的目标,圣者证道的境界。这三者,立基于缘起,应是有机的三而一,一而三,学人如未察及此要点,执守其中一法印,便可能愈深入其中愈不得其真义,直至将中道佛法解读得支离破碎以救其偏执;或者发现其机械之弊端,反向另一极端靠拢,以为即可解决得了问题,殊不知早已陷入两端边见的摆荡,而不知何时可停息诤议。
《印度之佛教#8226;自序》说:「能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阐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也欤!」印度佛教三期三系,各有其意义和特长,如此宏观视野,岂是一般宗派徒裔者所能体会!如此深入佛教各宗各时期之精微处,更非一般急求证悟者所能窥探万一。
望似仙风道骨、书生多病的导师,多年的用心学道,终究不忘报答佛恩,复兴佛教,为国族救亡图存,一尽棉薄之力。每读到这段,常有泫然之感,导师总能在平凡之中,示范大悲无私的身教,比起他老人家犀利的空之探究,更叫人五体投地,原来宗教的神圣一直在平凡中啊!深心感恩平凡,让我有机会体验大悲大智!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