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法师讲解《妙法莲华经》第四十八课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
经文不复杂,大概的意思是:房子着火了,小孩子玩乐高、玩吃鸡游戏玩得很带劲,但是不肯走,他不觉得着火问题很严重。
他说:我玩完这一把再走,我把这个乐高搭完再走!这个父亲就说:别玩了,外面比这个更好玩,我给你更好玩的游戏。他就觉得很好,还有比我这更好玩的吗?那一定很刺激,于是出去了。
早期佛教、佛陀在世的时候的佛教,主题是一切皆苦,说法的核心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涅槃寂静,是佛陀的境界,基本不考虑。主要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它的核心内容是一切皆苦,人生没有任何可以贪恋的,只有体会到人生没有任何可以贪恋的,然后你在不可能的事情上面去寻找可能性,就是最终的觉悟,这是佛教的核心之核心。
现实如今的佛教,或者说我们这个时代离佛陀的教导太远,不仅仅是那些不学佛的人沉迷于生死,学佛的人甚至也不知道佛陀说法的教义是无常,这是个巨大的损失。为什么?
因为我们与自己人生的真相失之交臂,我们因此而不能够知道自己的人生真相。
也就是我们活着,我们从来没有活过;也就是我们活着,我们不知道为何如此。我们不了解生命的真相,于是一辈子不能觉悟,生生世世因此而轮回。早期的佛教,佛陀的觉悟基于如何才是人生的解脱。所以一切皆苦不是说人生没有意义,一切皆苦引出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命题就是,既然尘世不可恋,那应该如何活着?觉悟是最终的出路。
可是后期的佛教就如同我们这段经文所说的,我跟你讲苦,我跟你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你已经不信了,你不能理解,怎么办呢?我只能谆谆善诱,只能告诉你,我的东西很好玩,比你这个游戏还好玩,你不要玩,你跟我玩这个,我保证绝对好玩。
也就是说,从不好玩,到真好玩,佛教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也是为什么学佛的人看很多佛教教义之后,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有讲有的,有讲空的,有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涅槃经》里面还讲常乐我净。
有讲这个心是最大的贼,它能够偷掉我们一切的功德,也有讲心是如来藏,能生出世间所有一切的善法。到底怎么回事,能给我一个靠谱的答案吗?
这段经文就给你一个靠谱的答案,它是两重说法风格的交汇。我们不了解佛陀的教义,以及不了解佛陀的苦心与慈悲的时候,你是没办法了解它的。
早期的无常无我,是佛陀看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应该如此、事实如此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一切皆苦,诸行无常。到了后来,佛教越来越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大乘佛教它把弘法的重心立足在信众人群,它在边际上努力,就是使那些不学佛的、不信仰佛教的人也能够来学佛,也能够来信佛,也能够来修行。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