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抱拳、作揖、万福、合十,中国见面的礼仪这么多,都有什么讲究?那些见面、吃饭的老规矩,现在还记得吗?
母亲告诫我,逢庙莫轻许愿,许了便要还。她自己却常双手合十,初一、十五。上香,拜龛里的菩萨,供献时兴瓜果。
母亲是求观音保佑全家平安的。乡里信观音,女人的村落专门给观音过寿,二月十九,所有女性都去磕头。
以后,我行走各处,但凡遇庙,只淡淡施礼。从不许什么,因为再来,已不知何年。
大年初一,出门见人,遇着熟悉的即抱拳,男人们都左手抱着右拳,嘴里连连你好、我好、大家好。
个个脸上都赛似吞过二两白干。就连小孩也作模作样,学着连作揖。若是右抱了左,却会挨拳头,眼瞪得像牛蛋,呵斥,“怎么,瞧不起老子。”
至于为什么左抱右,都老辈儿传下来的,应是古人都尊左为上。不过,女人正好相反。女人右抱了左,才对。当然,现在,不兴女人玩拱手。
也当然不兴半蹲着双手扶膝。民国时候学着外国人开始让吻手背,后来是牵牵手指。手指于女人是一种妩媚。
女人平素都喜玩拈花指。母亲为我们缝衣,好拈根针在灯下做活,让人觉得那么好看。五岁的姑娘家好在那个拈个芝麻粒大的小东西,半天掐不起,大怒,手抓羊肉般开始粗鲁。
拈花指其实是佛礼。经里有“佛祖拈花,迦叶一笑”的典。佛祖因此悟透了万物:“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来”。
后世人若是坐禅悟道,经常用。传说,少林寺也流传出了七十二绝技之一“拈花指”。初中时候,点灯,拿手电钻被窝彻夜看金庸,《天龙八部》,晓得大师级别的才会这招,着实羡慕。
白天,也玩拈花指,让班里的女生齐唾骂女生女气。
咱不气,咱神功若成,世人皆称道。母亲也不喜我们吃饭时候拈花,看见哪个捏着筷子,不管指头一翘,便抓了筷子敲头,骂,“什么人,吃饭时候指指点点。”以后自然规矩。
我有很长时间将抱拳与拱手作揖混为一谈。后来才晓得不太一样。相比抱拳随意无拘束,拱手似乎文雅些,作揖更拘谨。
总觉抱拳有江湖气,让人以为抱完拳便能相互搂着肩寻个饭馆子大碗喝酒大碗吃肉。要么,便抽刀相向。就像老《水浒》剧里的莽人们。
拱手似乎有种跟人保持距离感,如同去银行取钱,某保安总吆喝:“一米线外站好了,甭给我靠前。”或是两人跳探戈,身子和身子一搂在一块儿便是俗不可耐,没文化。
最好是保持一把匕首尖那么远,近了,就捅肉里去了。明清剧里的老北京,拱手时,拳心向下,一般高过胸,高过头也成,
这个说,“久仰久仰”。那个回“高抬高抬”。然后恭恭敬敬请到饭馆里,小菜一碟小酒一壶,慢慢品,小日子过的那叫个悠闲。
拱手一般不必鞠躬,躬九十度,常人受不起。作揖颇麻烦。现在已经没人搞那些,不过,古装电视和电影里常演,可以进那里边观西洋景儿。
我最喜欢道士见人,左手拿个扫炕的拂尘,右手弯曲拇指食指,伸直其他三指弯腰行揖礼。说声,“三无量”或者“无量天尊”。然后站在那里,一脸的飘飘欲仙。失迎、失迎,我还是抱拳还个礼吧。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