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十善》心得分享之二十四 永离瞋恨 降低欲望 三善根

发布时间:2023-09-19 01:21:06作者:心经问答网
《十善》心得分享之二十四 永离瞋恨 降低欲望 三善根

《文钞》。“古有极毒之人,现身变蛇。极暴之人,现身变虎。当其业力猛厉,尚能变其形体。况死后生前,识随业牵之转变乎”?古时候有这类的事,今天就更有了。为什么?今天人们的贪瞋痴,比古时候严重百倍、千倍都不止,只是消息没有传出来罢了。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发脾气,生气时把笔插在桌子上,把桌子插一个洞。对待孩子有脾气,老师告状时就起脾气,情绪不稳定。先打一巴掌,再说话,情绪极不稳定。孩子脸上五个手指印子能够红好久,等一问孩子,他也没有犯多大事,孩子所犯的多是不爱写作业一类,哎!不写又怎么样?打就起作用了吗?知道没用,也没有改掉瞋恨心。

现在孩子大了,都三十多了,也不爱和我来往。今天看起来,没有任何理由打孩子,能用教育就不必打,讲清楚他的错误,让他知道改就可以了,何必以打结冤仇呢?!

瞋恨心不可用,不能用在家庭,不能用在任何地方。学佛了,最早知道的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句话有多么重要却不懂,那就更提不上运用了。今天知道《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徳相,只因烦恼障碍不能显发”。我们学佛法,就是要恢复如来的智慧,要用什么方法呢?就是断除烦恼,自性自然显发出来。自性是本有的,不从外来,只要没有烦恼障碍,就可以完全恢复。烦恼分三大类,以执着为最粗,分别、无明微细。执着里面第一影响人们生活的就是贪瞋痴。

这是学佛路上最要紧的大事,但是引起三毒烦恼主要来自五欲的诱惑,这样看来,降低欲望就是我们一定要有的功夫。我们知道儒家的基本功夫,叫“格物”。这就是儒家把佛法用在他们修行的第一步了。格是革除,物是物质欲望,革除物质欲望。

佛祖在世时,他放弃了王位的继承,过着三衣一钵的生活,这三件衣服在热带就足够用了,一个饭碗,沿街乞讨,再没有其他家当了。我们比起佛祖要富裕很多了,有房子,有种种衣服,可不要为物质生活再增加欲望了。我们不和人比富裕,我们学佛人只和人比快乐,他们再有钱、有地位,不快乐;我们欲望小,很快乐,把欲望减低到有一点生活就足够了。再增加欲望,就很容易引起贪瞋痴。

我有一处房子出租,只涨过一次房租,一直延续了九年。那时北京的房租很低,可到了期限,我请租户帮助我找个新房客,他把我的房租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我们不为贪瞋痴做引子,要处处小心贪瞋痴升起来。

“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善恶之报,祸福之临, 乃属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过因其所为而主之耳”。大师把因和果讲得很清楚,因地的功夫很重要,所以有“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的说法。有贪瞋痴是三毒烦恼,没有贪瞋痴叫三善根,一旦三善根修出来,一切善法就可以成就了。可以说三善根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没有三善根,所做一切善法都是假的。三善根是十善的主体,三善根修不成,十善也修不成,佛家的一切戒律没有基础,戒律不成功,定慧都提不上了。戒定慧不能建立,佛法都成了假的。

“生死循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福与祸,健康与疾病,都是梦幻泡影。

离苦得乐,还要靠信愿念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