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佛度有钱人”的信仰错觉

发布时间:2023-09-09 01:21:01作者:心经问答网
“佛度有钱人”的信仰错觉

几年前,就曾经听说大年除夕,一家著名寺庙的头炷香卖出了高达5000元的价格。此后就有人评说,有钱人信佛菩萨,无钱人信基督教。值得深思的是,持这种观点和态度的人,乃是一位出家人!其后,每逢农历新年,除夕头香、撞钟拍卖等等现象也是有增无减,今年亦不例外。这些问题,可大可小,见仁见智。

然而,其中却包含了大家最关心的佛教信仰问题:什么才是最有普遍意义、超越了贫富贵贱、公正平等的佛教信仰?

私人化的功德信仰

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信仰自由和选择多元,伴随而来的就是大家在表达和实践自己信仰的方法上,亦是相应的多元和自由。所以,拥有同一种信仰,其实践的方法和结果也可能是千差万别的。为此,有钱人期待和参与的佛教拍卖活动,无疑是佛教信仰表达或实践的一种方式而已。但是,关键的是这种信仰的表达与实践方式,反映出了佛教信仰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依据佛教教义,其强调人成即佛成,以戒为师;强调信仰者个人心灵的自我约束,并不特别强调寺庙僧团对广大信众的组织控制。这样,佛教信仰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驱动的道德约束,具有私人化、个体化、多元化等信仰特征。尤其是佛教信仰传统所具有的私人化倾向,在我国当代社会变迁中得到了再一次强化之后,这种私人化倾向往往会导致佛教信仰的多元化。而信仰形式的多元化,又会使佛教寺庙为适应这种私人化与多元化的信仰要求,一再改变自己的寺庙运作方式,烧头香、撞钟拍卖现象就是其中的结果之一。其中,当然也难免出现市场化的倾向,甚至是不同寺庙之间出现类似商业市场竞争的特点,所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目标均是致力于吸引信众。

对大众信仰而言,佛教强调的是功德随喜,布施随意。但也有人认为,有钱人愿意多做功德,就要给他们多一些随喜的机会,或者有寺庙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尤其是经济繁荣与现代社会个人主义的强化,则使这种信仰私人化、个体化的倾向日益增强了。以致于这种倾向与佛教信仰的功德倾向相互推动,往往使信仰中的个人产生了多做功德的信仰要求。伴随而来的,就是做功德是否灵验的问题了。

在此基础上,功德是个人的,信仰需求也是个人的。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功德需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诚然,这种信仰表达方式,也会因人而异。对那些不仅仅是以功德表达信仰的佛教信仰者来说,他们对于佛教信仰具有更深的理解与体验,他们的信仰实践方式当然就不会局限于功德层面,而会拓展出更加丰富的信仰实践空间,如社会服务、法理布施、佛教教育、文化建设等等。

虽然说信仰功德者不能完全等同于佛教信仰者,但信仰功德者往往热心于自己做功德,图个好的果报,所以信仰佛教者往往要以功德作为佛教信仰的基本实践方式。佛教信仰者必然要有功德,否则无法表达自己的信仰。功德式的信仰,乃以功德为主。谁做的功德多,谁的功德更灵验的可能性就要大一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