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五部九卷之中,无“念佛往生愿”五字,而其意显然,如前所引《往生礼赞》言:“上尽一形,下至一念”。
法然上人在这里说“善导总言‘念佛往生愿’”,可是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当中,从头到尾都没有“念佛往生愿”这五个字,其实,这样的含义是很明显的。如《往生礼赞》所讲的“上尽一形,下至一念”,以及刚刚所念的“念佛延促之文”,“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就有这类词句。这些都在显明念佛往生,而不是说只要十念,因此也可以说是“念佛往生愿”。法然上人对善导大师法义的遵循与维护,从这几段法语就可以看出来。
《法然上人全集》有一篇“十二问答”,其中第九个问答提到:
值遇本愿,迟速不同,故发“上尽一形,下至一念”之愿也,是以善导和尚释言“念佛往生愿”也。
行者遇到阿弥陀佛救度本愿有迟速不同,也就是说,有人年轻的时候就遇到,有人年老的时候才遇到,甚至有人是临终的时候才遇到。如果是年轻的时候就遇到,他就上尽一形地念佛;年老的时候才遇到的,就下至几年地念佛;乃至临命终才遇到的,就下至十声、三声、乃至一念地念佛:就有这种含义在。
所以,阿弥陀佛于第十八愿就发“乃至十念”——上尽一形、下至一念的愿,善导大师因此将此愿之愿名解释为“念佛往生愿”。
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的解释,文字简短,意义却非常明确,完全不会让人疑惑而有种种不同的诠释。当然,更不会令人产生模棱两可的困惑。譬如,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也解释说: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这里就有“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观念法门》又说: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这里就有“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
还有刚刚提到《往生礼赞》所讲的: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这都是就“乃至”两个字来解释的。同时也会通第十八愿“乃至十念”,以及《观经》所讲的“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以及最后“流通文”所讲的“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同时也涵盖《阿弥陀经》的“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的解释是融合净土三部经一起解释的,法然上人对善导大师的著作看得很细,思惟得很深,因此能够作出这样的解释,是很不容易的。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