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之十二
下面,对于达摩大师,为什么不允许大家在禅修境界当中,礼拜佛菩萨的形象,有人提出了疑问:
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
他问道:“为什么不可以礼拜,在禅修当中出现的那些佛菩萨们呢?”
问题很清楚,咱看达摩大师的解答:
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现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
大师回答说:“因为呀,天魔波旬,以及阿修罗等等,它们显现神通的时候,都能够化作佛菩萨的样子;不过,那只是它们的种种神通变化而已,它们本身是外道,终究不是佛呀。”
“佛,就是自己的本来心,千万不要错误地去礼拜那些外道鬼神。”
哎,这位“魔王波旬”,它是欲界第六重天,大自在天的一位天王,可以说,它是欲界的主宰者,因此,它不愿意任何人超越它,超出它的统辖范围,每当有人禅修,即将出离生死轮回的时候,它就会前来扰乱,要么,用欲望来吸引,要么,用恐怖景象来恐吓。
佛陀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嘿嘿,降伏的就是这位老兄。它的神通很广大,可以变化出任何形相,包括佛陀的形相在内。
还有“阿修罗”,在这里,达摩大师指的是天道的阿修罗王,是《楞严经》当中,所说的四种阿修罗之一,最厉害的那种。它具有极大的神力,可以和大梵天王、帝释天王,以及四大天王争权。阿修罗王最喜欢喝酒,可是,业力所招感,它就是酿不出酒来,为此,它时常会发脾气。
阿修罗男众很丑,女众却很美,甚至于,阿修罗王的一个女儿,因为长得太美了,胜过了天女,于是,被帝释天王迎娶为妃子。所以呀,这天上和人世间一样,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的。帝释天王是佛教的大护法神,可是它的老丈人,却是扰乱修行人的阿修罗王,而且,它们之间不时还会发生战争。其中,决定一切现象成败的呢?是能力和福报;能力和福报从哪儿来的呢?嘿嘿,业力,自己的业力造作啊。
和魔王波旬一样,阿修罗王也可以变化出多种形相,包括佛菩萨的形相在内。由于它前世曾经也是修行人,喜欢争强好胜,没能够悟道解脱而已,所以,一旦有人禅修,深入禅定以后,哎,它就凑热闹来了。同时也是因为,按照《楞严经》所说,嘿嘿,一旦咱大家深入三摩地,自然会与一切菩萨、罗汉圣者之心地相通而清澈无比,于是,连虚空(是由心的痴顽所显现的,并非永恒)也开始消融;接着,魔王和阿修罗王等等鬼神们的宫殿,却会莫名其妙地摇动崩塌,因为,那些都建立在虚空里面嘛。您说,它们咋会不着急呢!所以,《楞严经》第九卷云:
“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都的意思)来恼汝。”
哎,世尊说得很清楚,一旦咱深入三昧,这些妖魔鬼怪们都来了。其中,最具有蛊惑性的呢,就是呀,它们会变作佛菩萨的样子,来迷惑咱大家;一旦咱相信,并且礼拜它们的话,就很容易被它们所摄受。哎,这时呢,咱忽然发现,在“佛菩萨”的加持下,咱自己一下子不得了了,得道了,忽然有了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咱的师父呢?嘿嘿,就是济公活佛,或者是观音老母,等等,反正不是佛,就是菩萨。其实呢?唉,都是鬼呀。
——像这样得到的神通,不是神通,是“鬼通”,啥意思?嘿嘿,鬼神加持得来的通呀。如今那些所谓有神通的人,绝大多数,百分之九十以上,或许会更多,都属于这种“鬼通”,不是自己修出来的,也不是宿世善根,而是鬼神师父们的加持。
问题是,这些鬼神在加持您,使您具有某种能力的同时,也就把您收归了门下,成为它的弟子,奉行它的旨意。要不然,嘿嘿,它就会收拾您,给您点儿颜色看看,看看你小子老实不老实。于是,您本来是个修行人,是要向往自由解脱的,结果呢?哎,修成了一个傀儡,还要随着鬼神师父的指挥去造业,无非是到处给人治病,看看因果,炫耀那点儿与众不同的能力,等等,以此呢,来博取名声和好处。岂知道,将来的业报,那真是,怎一个苦字了得呀。
因此,达摩大师反复强调,不让咱大家礼拜那些,禅修当中出现的佛菩萨形象,因为,那些,“总不是佛”。而真正的佛呢?就是咱的本来心,远非形象可及。咱大家,可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认假作真,“莫错礼拜”啊。
下面,达摩大师继续把真正的佛,展示给咱大家:
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
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佛陀,本来是西方印度的语言,在这个国度,叫做觉性。”
“所谓的觉,就是指灵觉,人们在生活当中,应对着各种机缘,而待人接物,乃至于抬抬眉毛、眨眨眼睛,运动一下手和脚,等等,都是自己的灵觉之性在活动。”
“这个觉性,就是人们的心,或者说本来心;而这个心,也就是佛;佛呢,也就是道;道呢,也就是禅。”
“禅,这个字呀,不是任何凡夫,也不是任何圣者,所能够测度的。”
哎,达摩大师本是印度人,他最清楚佛陀这个词,在梵文当中的原义,大师直接告诉咱:西方印度语言的佛陀,就是咱本土所说的觉性。
那么,觉性又在哪里呢?它又是啥东西呢?呵呵,就是咱的灵明之心呀。哎,人人都有,个个不无,不过,它就是没有形相,不可以用眼睛看到,也不可以用耳朵听到,甚至,没办法用思维心去观察到啊。
但是,咱生活当中所有的一切言行举止,一切作为,一切思想,一切见闻觉知,等等,不可能是虚空在做这些吧?所以呢,都是咱的觉性在无形当中的运作。因此,所有的这一切,当即就是咱的觉性本身呀。
这个觉性,真是不可思议,您找它,嘿嘿,遍寻三千大千世界,终究不可得;您不找它,一切处处,一切时时,一切物,一切心,试问,哪个不是它呢?
所以呀,它就是佛性,它就是本来心,它就是佛心,它也就是众生心。只不过,不迷惑的人,咱就方便地把他叫做佛陀;迷惑的人呢,嘿嘿,比如咱大家,暂时就名为众生。虽然名为众生,咱可要明白,并没有一个确定的东西,真是众生;众生之内涵,同样不可思议啊。所以,《金刚经》云:“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若不见性,咋知道《金刚经》之奥妙呢!若能够持念《金刚经》,咋会不见性呢?早晚的事啊。若见性,这个人就是佛;佛之运用,乃至于穿衣吃饭,屙屎拉尿,无非是道;道之所诠,即名为禅。
禅这个字呀,不想不明白,想了更糊涂。所以达摩大师说它“非凡圣所测”,为啥呢?嘿嘿,您一测,那不就是思维造作嘛!甭管您圣人还是凡夫,哎,您哪,已经落入了无明窟窿里了,咋能够明白禅呢。
——那该咋办?各位兄弟姐妹,咱该咋明白禅呢?
嘿嘿,禅不需要明白,因为,它就是咱本来的那个明白,就是咱那个能够明白一切的妙能力呀。您不要胡思乱想,不要攀缘造作,不要贪婪追求,也不要拒绝害怕,因为,您的心本来就包容一切。然后,在此基础上,您该干啥干啥。哎,这时候,该干啥,就干啥的那个东西,它很明白,它和它的一切运用,都是禅。
——禅,就是见性之后,本性的自在,与妙用的自在。对于明心见性之人来说,禅,虽不可得,而无处不在。对于那些贪图享受的人来说呢?嘿嘿,禅呀,就是一个遥不可及而虚无缥缈的传奇。
哎,现实生活当中,有些雅人们追求高品位的生活享受,追求高品位的好茶,偶尔呢,也拉来个和尚,拽上俩大师,高朋满座七、八人,品佳茗,论禅道,美其名曰“茶禅一味”。嘿嘿,不过,他们太低估自己的水平了,依我看呀,他们早已超越了“禅”这个俗不可耐的名字,而到达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那就是本人,永远将只能够仰望的“茶馋一味”的不可思议境界。
关于禅,关于本性,达摩大师继续开导咱大家:
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
“还可以这样说:见本性就是禅,如果不见本性,就不是禅了。”
“即使有人能够讲说千经万论,如果不见本性的话,他也只是凡夫;他所说的,不是佛法。”
“最上乘的究竟之道,是无比精微与深奥的,没办法用语言说明白;佛典经教,都是文字语言,又凭啥能够到达‘道’本身呢。”
“只要能够见本性,就算一个字都不认识,也没关系。”
哎,所谓的“至道”,就是指道体本身,也就是究竟的觉悟之道。所谓的“不可话会”,就是难以言诠,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啊。为啥呢?因为呀,语言文字是思维心的产物;而道呢?则是本来心,及其妙用,远比思维心要精妙微细呀。
所以,就好比,用大孔渔网,捕不了小鱼一样,用语言文字,并不能够准确地诠释道本身。但是,在咱娑婆世界来说,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要传道,还是需要运用语言文字。只不过,咱要明白,文字本身,概念本身,不能够代表道;而是呢?嘿嘿,咱必须要学会“以文会道”。那就是说,咱学习佛经祖论,必须要“以文会义”,哎,需要先明白其法义;然后,让咱自己的心,跟随着法义运转观察;嘿嘿,最终呢?咱会欣慰地发现,咱大家的心,随着经文妙法之运转,而到达了道,成为了道,回归了道。
——倘若能够如此的话,就算自己不认识字,听别人念经,听别人说法,哎,只要听进去了,也可以见性,也可以悟道啊。所以,达摩大师说:“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这正是圣人无虚言,最终,应验在了六祖惠能大师的身上。而且,六祖大师的如此示现,对于咱泱泱文明大国,不啻于一剂良药,就是告诉咱大家,学法要会义,会义才能够达心,心,本来是道呀。
达摩大师继续给咱解说达心之道:
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名言犹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
“如果见性,那就是佛;心性圣体本来清净,其中,本没有任何杂思污秽。”
“所有的经论言说,都是圣者们,从心体当中发起的妙用。”
“发起妙用的那个心体,本来就是了不可得,空而无相;文字语言本身尚且无法到达那里,三藏十二部经典,又凭啥到达得了呢。”
哎,所谓的“圣体”,就是指咱的本来心之心体。不过,这也是方便之说,因为,所谓的心体,它不属于有和无,没有确定内涵,它空而不断灭,也就不会被染污,因此叫做“本来清净”。所谓的“杂秽”,是相对于“本来清净”而言的,咱的心体本是纯净无暇,如净水;它无暇而具有随缘觉知和起念的能力,如净水可以反照景物,也可以随风而兴起波澜。
——最奇妙的是,咱的心体,无论如何地觉知和起念,哪怕是如此折腾了一辈子,折腾了无量劫,嘿嘿,心体依然如故,丝毫也不会被觉知和念头所破坏。就犹如呢,净水无论如何地兴起波澜,净水还是净水,丝毫也不曾染污呀。
——各位兄弟姐妹,咱那个不会被念头所破坏的心体,就是本来心,就是法身如来,请您找到它,认识它,明了它,回归它,一切就OK了。修行,就是如此地简单。
问题是,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属于思维心的产物,通过它们,并不能够直接契入咱的清净心体。所谓清净,就是指超越念头,也叫无念;而所谓染污呢?就是指心念扰动,有念头就有扰动,就有虚妄分别,哎,那就叫做“杂秽”。
“杂秽”之心,也就是念头扰动之心,用它无法契入心体。犹如,波澜起伏之水,虽然本来是净水,却无法到达净水的本然澄澈,通透明照之净性;因为扰动的缘故,净水,不见了净性,失去了如同明镜一般的明照啊。
——那该咋办呢?咱该咋通过经论文字,而到达本来心体呢?
也不难,因为,一切经论文字,都是佛祖圣者们从其心体当中,所发起的思维妙用,而形成了佛经祖论。那么,咱大家逆水寻源,通过对于经论的闻思修,让咱的心,按照经论那样去思维观察,久而久之,一旦,咱的心境与经文相吻合了,哎,那就是说,咱那一刻的心,和佛祖那一刻的心,完全一致了呀!哎,就在此时,不就是心心相印了嘛!与佛祖心心相印之心,不就是佛心嘛,不就是本来心体嘛。
就这么简单,虽说心体本来无形,空而无相,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够到达的,但是,会运用经论文字,进行闻思修的人,嘿嘿,就能够如此简单地借助于文字,而引导自己的心,逐渐与佛祖心心相印,最终,到达本来佛心。
——必须告诉大家,这是需要长期反复实践的,不是朝夕之功。因为,咱大家在生死轮回里面,攀缘分别惯了,要想转回头来,接受佛祖经论的引导,而回归本来佛心,嘿嘿,那惯性,那杂乱习气,那胡思乱想,那无端的执着,那男欢女爱,那美食和珍宝,等等,啥都来了。
——该来的,请它们都来吧,不要紧。
——哎,咱就学那海燕,就让烦恼习气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随着各种习气的泛滥,咱呢,就是坚持静坐闻思修,踏实地观察思维,接受经论的引导。哎,您会发现,自己是在慢慢的进步当中,这就是福慧资粮的积累过程,这就是量变。没有长期闻思修的量变,就不可能有将来明心见性的质变。实际上,就连开悟,也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哎,在闻思修的觉悟之路上面,大约是这样的:从小悟,得法喜;小悟次数多了,变成大悟,开发般若智慧,通达一切法义道理,还属于解悟,不是证悟;大悟之后,不要拘泥于经论文字,不要拘泥于法理,应当结合禅修来观心,来参悟自性;最终,嘿嘿,机缘和合之际,就会打破法理文字以及种种习气的执着,在一刹那间,见到本来面目,也就是本来心体——这才是见性,初步的见性。
见性之后,才有了初步降伏习气的力量,才可以在境界当中去磨练身心。同时,还应当依据经论进行闻思修,拓展和透彻见地。因为,最初的见性,往往是比较狭窄的,不够宽广,咱必须接受佛祖经论的进一步引导,让自己的见性充分融入法身。这就是悟后的实修实证,禅宗,叫做“牧牛行”。当然,见性之后,完全可以一边弘法,一边修行,那就是《圆觉经》所说的“如幻三摩提”法门了。
在藏传佛教当中,把最初的见性,叫做道光明(或者:子光明);咱本有的如来法身,叫做基光明(或者:母光明);最终,通过见道以后的修道,将来,当道光明完全融入了基光明,也就是子光明完全融入了母光明的时候,那也叫做“子母光明会”,那,就将是咱成佛之时。
到那时,达摩大师告诉咱,咱会发现:
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
“道体,本来就是圆满成就的,本来不需要任何修证。”
“所谓的道,不属于声音、色相等等外尘,它无形质,所以极其微妙,难以见到。”
“见道的人,就如同一个人喝水的时候,水的冷暖、味道等等感受,只有他自己知道,而没有办法准确地说给别人听。”
“这个道,只有如来能够知晓,其余人类、天神等等,都尚未觉知。”
哎,所谓的“道本圆成,不用修证”,是说啊,道体本身如此,本来是圆满成就的,并不因为修,而成“道”;也不因为证,而得“道”。但是,咱大家还需不需要修行呢?
——毫无疑问,需要。
——那咱修啥呢?不会白修了吧?
——嘿嘿,恭喜您!答对了一半。最终啊,当咱大家圆成佛道之时,咱会发现,一切修行,犹如幻化,以幻修幻而已;幻化灭尽了,才发现一切都是如如不动心,一切都是清净法身,本来如此,实无可修,实无可证。就修行行为来说,它是如幻的,是生灭法,所以,可以叫做白修了;但是,就修行效果来说,哎,以前咱认假作真,整日里分别执着,造作不停,真是烦恼不堪呀!现在呢,当下明了,一切无非实相,不加造作,本然天成,到处都是本来的大自在呀。所以,也可以说,没有白修。
所谓的“不可向人说也”,意思是没有办法,准确地说给别人听。哎,比如说,我请您喝一杯水,一杯用花椒、大料、芝麻、桂皮,等等,还有几十种调料,秘方浸润出来的特殊水,款待您这位贵客。
哎,您尝了一口,做了一个极其丰富夸张的表情。别人问您,这水啥味道呀?您呢,实在说不清,只好把杯子推给人家,哎,让人家尝尝。
一杯水的味道,尚且如此,尚且没法准确地表达出来,更何况是不可思议的如如自性,也就是道体呢!即便是佛陀,也没有办法把它直接呈现给咱大家呀。哎,要是能够如此的话,呵呵,那就太好咧。以佛陀的大慈大悲,那就无私地给咱一呈现,哎,咱大家一下子都成佛了。一切众生,也是如此,一下子都成佛了,那咋还会有生死轮回呢。
这是做不到的,没有人能够把自己觉悟的道体,准确地表述给别人,当下地呈现给别人;因为,道体,非语言可及,非形相可及呀。不过,慈悲的佛陀和菩萨祖师们,已经尽了最大力量,把不可言说的法身道体,通过经论文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示给了咱大家,这就是三藏十二部妙法,以及佛教各个宗派的妙法。咱大家呢?哎,只要依照如此妙法,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学习、观察、运用,等等,持之以恒,终究,咱也会明心见性,成就法身道体的。
那时,咱才会如实了知啥叫做“道”,啥叫做“禅”,啥叫做“佛”,啥叫做“清净法身”啊。那时,咱就如同喝过了,刚才那杯特殊水以后,自然,咱就知道了水的味道。嘿嘿,不过,我要是问您,那杯水到底是啥味道呀?恐怕,您未必说得清楚吧。哎,这就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到那时,咱大家,因为明心见性的缘故,就叫做佛。而除了佛之外的,其它一切众生呢,无论是人,还是天神,等等,它们都无法知晓道体,如同没喝过那杯水的人,就不知道水的味道一样。
接下来,达摩大师继续给咱解说觉性之佛,本来之道:
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本来空寂,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若知诸法从心生,不应有执,执即不知。
“这个本来圆满的法身道体,一切凡夫的智力,所无法到达;因此,他们才会有了对于各种境界相的执着。”
“如果一个修行人,不能够当下明了自己的心,本来是空明寂灭的;他就会以虚妄心,去执着外相和一切法,于是,就将堕落于外道当中。”
“如果一个人,真地知道一切法都是从自己的心中幻化而产生的,那么,他就不应当对任何事物有执着;如果执着的话,就说明,他还不知道‘诸法从心生’啊。”
哎,这段文字,达摩大师给咱大家上了一堂,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基础课——嘿嘿,那就是,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啊。
生活当中,修行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学佛不少年头了,自以为懂得了很多佛理,满腹经纶。可是呢?当面对着财、色、名、利的时候,嘿嘿,他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当面对着种种不同见解的时候,嘿嘿,他恨不得把别人一口吞吃了,都捏碎了才好。
——这就是达摩大师所说的“妄执相及一切法”,其原因呢?嘿嘿,还不曾明白“诸法从心生”啊。
——这个人听了,马上就拍案而起了:你个臭和尚,老子学“万法唯心”的时候,你还穿着开裆裤呢!还,还,还我不明白“诸法从心生”。
——人们哪,就是喜欢这样自欺欺人。
——问题在哪里呢?就在于呀,他们把“记忆的知识”,错当做了“理解和明白”。记忆的知识是死的,没法用;理解并明白了以后呢?知识才是活的,才好运用,才有力量化解烦恼呀。
所以呢,达摩大师告诉咱大家,一个如此朴素的道理,连小学生都不陌生的道理,那就是:真懂了,就能做到;做不到,是因为还没真懂,懂得太浅啊。
因此大师说,如果咱大家确实知道了“诸法从心生”,就不应当再有对于各种相的执着;如果咱还有执着呢?嘿嘿,那就说明,咱还不知道,或者说,知道的太浅。
——那该咋办呢?咱大家?
——简单,承认自己不够懂,然后,继续对照经论,念经闻、思、修,深入体会观察,不全懂,不罢休。
——实际上,在这样成百上千遍的闻思修当中,专心的人会发现,每一遍,自己都体会得更深入了;于是,他就有了信心:好,长此以往,我将来肯定会大彻大悟的!那就如此地精进吧。
——这就是有智慧和善根的人,了不起。
——这样的人,踏实的缘故,反而会迅速地开悟自性。因为,他没有了别的乐趣,只有这个修行最轻安呀。其它,无非是些攀缘执着,无非是些分别烦恼,都是苦呀。
那么,一旦这样的人,通过闻思修,解悟开发以后,就会完全明白法义和道理,没他不懂的法理了,请注意,这还不是见性。此时,您还在思维理路里面打转儿,只不过是理路圆了,转得顺溜了,理解得深入全面了而已。这也很了不起,此时,见道所需要的福慧资粮,就基本满足了。下一步,就是去明心见性。
咋见,咋明?各位兄弟姐妹,法义既然已经通达了,福慧资粮也攒够了,经文就可以暂时放下了,因为,见道,非语言文字可及。此时,应当转为禅修观心,在禅修当中寻找自性,寻找法身道体。这时,观心也罢,参禅也罢,反闻闻自性也罢,就是一回事儿了,与那些不学习经论,而直接参禅的人相比,您会迅速获得成就。
——为啥呢?有人说了:不学经论,不闻思修,直接参禅,不是更直截了当吗?不是更简洁吗?
——嘿嘿,那的确是一条路,不过,那条路,适合于两种人:第一种,他前生本来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今生,行菩萨道来了,没问题,他善根太深厚了,直接禅修,可以;第二种,就是有明心见性的老师在身边指导,老师手把手地教他参禅或禅修,那也可以。
除此之外的人呢,咱是大多数,咱应当先进行经论的闻思修,然后,等到福慧资粮具备了,也就是解悟开发了,这时,慧解透彻了,业障习气也比较淡了;同时,哎,平时习惯于盘坐念经,坐得久了,腿子也练好了。这就等于说,您哪,禅修的基本功,都具备了;哎,禅修乃至于成佛的地图呢,您也谙熟于心了,那就大胆地,通过禅修去见性成佛吧。
就好比呢,嘿嘿,柴刀已经磨好了,那就开始砍柴吧。前面磨柴刀,虽然花费了时间,可是一点儿都不会耽误事,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嘛。哎,所谓见性成佛,就是要用般若智慧之刀,也就是文殊菩萨手里拿的那把宝剑,那就象征般若智慧;咱哪,用咱闻思修,培养出来的般若智慧,它像刀一样锋利,咱在禅修当中,就用它来斩断无明,斩断烦恼之根,刷地一下子,自然就见性成佛啦。
其实,念经闻思修,一旦解悟开发,也就到达了《圆觉经》所说的“凡夫随顺觉性”,有了“法界净”的智慧眼,哎,也就是文殊菩萨的宝剑;此时,再来禅修,深入禅定也可以,专修三昧也可以,住山也行,闭关也行,等等,借助于禅观的力量,深入熟练了以后,一念回光返照,般若宝剑斩断无明,就会明心见性。
因此,那时候,您的见道会比较彻底,甚至于,您自己太清楚了,自己是否已经见道,都不需要问别人。为啥呢?因为呀,有关于见道的智慧,您早已熟识了,尚方宝剑已然在手;一旦亲见,自然就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
关于明心见性以后,如何看待经论文字,达摩大师说道:
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如果亲见了本性,就会明白,所谓的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变成了没用的闲文字。”
“因为,千经万论,只是帮助咱大家明心见性的工具而已;一旦,咱在教言的启发下,豁然契入,而大彻大悟了,那么,教典文字还有啥用呢?”
“最究竟的妙理,是超越语言文字的;经教只是语言词汇而已,实在不是道本身啊。”
“道体本身,从来就没有语言之相,因此,所有的言说,都是虚妄的。”
哎,必须要指出的是,达摩大师所说的“若见本性”,指的是初地菩萨的见性成佛,而不是指地前菩萨相似的见性。那时,初地菩萨亲证了法身,即使没有了经论的指导,也不要紧了。而初地以前的菩萨们,虽然见性,却不够透彻,还是需要依据经论,进行闻思修,来升华见地的。
初地菩萨见性成佛以后,就到达了解脱的彼岸,所以,他渡过生死苦海时,所乘的那艘船,也就是它所闻思修的经论,就可以放下了。嘿嘿,就好比咱大家,出远门,哎,来到了一条河边,路的尽头,是一个小小的码头,上面栓了几只小小渡船,是前人,给咱大家准备的。
咱呢,看看四周没人,只好自己挑一只小船,坐上去,划过了河,到达对岸以后,也把小船拴好,同样留给后来的人使用,人来人往嘛。然后,咱就轻松地踏上了旅程。过去呀,很多地方就是这样的,这是过去那有道德的时代,各地都常有的现象。
可是呢,就有一些人,贪婪的人,他过了河以后,喜欢上自己乘坐的这只小船了,放不下了。于是,他干脆就扛上小船,继续赶路。您说,一条小船,最少也一百多斤,就算他身体极为强壮,他扛上这玩意儿,还能走得动路吗?所以呀,他苦海无边了。
哎,达摩大师就是这个意思,所谓“千经万论,只是明心”,大师告诉咱,所有的经论,就是让咱用它来闻思修,然后明心见性的。一旦咱在经论文字的启发下,大彻大悟了,“言下契会,教将何用?”那咱还死抱着书本不放干啥呢?那不和扛着小船,赶路的那位一样吗,自讨苦吃呀。
乃至于,究竟说来,法身道体无相,所以,其中,根本就没有言语之假相,所有的言谈说法,都是虚妄的方便之说。正如《楞严经》所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哎,最终,要想明心见性,就必须要放下对于经论当中,一切语言文字,一切名词名相的执着。在见性的一刹那,咱的心,是离相的,是无相的,是放下了一切虚假相的;因此,也是无比通透的,无比明了的,那就是咱的本来心,它就是道。
各位兄弟姐妹,咱大家,就从这里开始用功吧,咱把达摩大师所开示的,见性成佛之妙法,也就是这部《血脉论》,反复研读,参透它,终究会有“言下契会”之时,当即明心见性,才不辜负大师一片苦口婆心呀。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