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二)

发布时间:2024-08-27 01:16:01作者:心经问答网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二)

接下来,世尊将从“三种相续”的角度,详细地阐述山河大地,以及芸芸众生等等之发生情形,全面解答富楼那尊者的提问。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一旦陷入了虚妄的‘明觉’,就有了‘所明’和‘能明’的对立扰动。

其中,因对立而摇动兴起的部分成为了世界,如山河大地等等;澄静的部分则成为了虚空。”

“虚空成为了世界的‘同相’,山河大地等等成为了世界的‘异相’。而那些‘无同无异’的芸芸众生,则随着‘业果相续’成为了地道的‘有为法’。”

【有为法】指造作及生灭之法。因为造作的缘故,所以有了业,也必然将遭受业报。造作有开始的时候,也有结束的时候;业报有开始的时候,也有结束的时候。所以,有为法就是生灭法。

另外,因缘果报只存在于“有为法”当中。而“无为法”当中呢,由于没有造作的缘故,则无生灭,更加没有因缘果报了。

有人忽然提问:这么说,“妙明真心”应当属于“无为法”了吧?

答:如此见解,仍是声闻缘觉之见地,而非“妙明真心”之实际状况。倘若“妙明真心”只是“无为法”的话,山河大地及世界又怎会“现起”呢?

毫无疑问,“妙明真心”不可能属于“有为法”,但是,它又何曾拒绝一切“有为法”呢?一切“有为法”当中,哪个不是源自于“妙明真心”呢?

须知:法性无为,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实无所为。如此之法性,即是“妙明真心”也。它如此不可思议,又岂是“无为法”和“有为法”可以涵盖的呢。

这段经文承上启下,引出了“世界相续”、“众生相续”和“业果相续”三种相续。其中,“起为世界,静成虚空”即“世界相续”;“彼无同异,真有为法”即“众生相续”和“业果相续”。下面,世尊一一开示。

首先,是“世界相续”的具体情形: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

“由于错认为‘性觉必明’,便形成了虚妄的‘明觉’。相对于此‘明觉’之‘明了’,就现出了‘所明’之‘虚空’,它是昏昧无知的。”

“此‘明觉’之‘明了’与‘虚空’之‘昏昧’,相互对待而形成了摇动,因此便有了动转之巨大‘风轮’来承载世界。”

【觉明空昧】“明觉”之“明了”与“虚空”之“昏昧”。

关于“明觉”和“虚空”在“性觉”当中的形成,需要参考前文:“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

其中,“明觉”之明了就是“妄能”,也叫做“能明”;而“因明立所”之“所”就是“所明”,最初,恰恰显现为“昏昧”的“虚空”。

【风轮】如漩涡一般的巨大“动转”之力,属于“风大”,它是遍布于整个世界的。

“风轮”像啥呢?就像科学家们所描绘出的“星云”那个样子吧。“太阳系”就是一个巨大的“风轮”,而“银河系”则是一个更大的“风轮”。地球的自转呢,可算作较小的“风轮”。而“龙卷风”呢,只能算作“小小风轮”了。

再次提请大家注意,“风轮”与空气无关,它指的是“动转”之力,或者“运转”之力。甚至包括咱大家的血液循环在内,所有的“运转”都属于“风大”,都来源于“风轮”。

由本段经文可知,所谓的“动转”之“风大”,乃至于承载世界的“风轮”,都发源于最初的一念无明妄动——“明觉”。正因为有了“明觉”之明了,才变现出了“虚空”之昏昧;它们两个相互对待而形成摇动,这个“摇动”持续成长,就形成了“风轮”。

有了“风大”之“风轮”来承载世界,再来看“地大”之“金轮”的形成:

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此‘明觉’因为“虚空”而发生摇动,‘明觉’当中坚凝不动的部分,被确立为有碍之相,即是‘地大’。”

“那些构成世界的各类‘金宝’矿藏,就是虚妄‘明觉’当中所树立的坚凝之相,因此便形成了巨大的‘金轮’来保持国土形状。”

【坚明立碍】“明觉”当中坚凝不动的部分,被确立为有碍之相,即是“地大”。

虽然“明觉”之明了与“虚空”之昏昧,相对待而发生了摇动,但是,“明觉”当中还是有坚凝不动的部分,就被确立为有碍的“地大”。

【金宝】泛指金、银、铜、铁,以及各类矿石等坚固宝藏,都属于“地大”。

【金轮】各类“金宝”矿藏共同构成的巨大轮体。地球的整个地壳,就是一个“金轮”,它漂浮在太阳系和银河系之“风轮”当中,保持着咱这个娑婆世界的国土形状。

有了“风大”和“地大”,再来看“火大”之形成:

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

“由‘明觉’之坚凝积聚成了‘金宝’,而‘明觉’摇动则生出了‘风轮’。”

“于是,此‘风轮’与‘金宝’一动一静便相互摩擦,所以摩擦出了‘火光’,它富于变化万物之特性。”

【变化性】变化万物之特性。

坚凝的“地大”之“金宝”,就咱这个世界来说,就是地壳,它是相对静止的;而“明觉”摇动所生出的“风大”之“风轮”,它是在不停运转的,其“动转”性无处不在。于是,两者一动一静,必然要发生相互摩擦,便摩擦出了“火光”,属于“火大”,它富于变化万物之特性。

例如,所谓的“火山喷发”、“地震”等等,都是“风轮”与地壳动静摩擦的结果,其中,往往伴随有“火光”之类。

“火大”就是暖热,也是热能,只要有了它,就会催促事物之间的相互变化。所以经文说,“为变化性”。

正是“火大”之变化性,从地壳当中催生了“水大”。世尊继续说道:

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金宝’与‘明觉’本是一体,故发生相互润泽;又被‘风金相摩’而摩擦出来的‘火光’往上蒸腾,所以在‘金宝’之上诞生了一层‘水轮’,它浸含着十方国土世界。”

就咱地球来说,地壳之“金轮”本是“明觉”当中的坚凝部分,它俩本来一体,便会相互润泽。这个“润泽”被“风金相摩”出来的“火光”往上蒸腾,便在地壳上面覆盖了一层“水轮”,也就是大海,大海水包围着世界上所有的国土。

就这样,在一念“明觉”当中,相续摇动变化出来了“风大”、“地大”、“火大”和“水大”。咱这个世界,从咱的“性觉必明”当中,随着无明妄动之“明觉”忽然而出了。

因此,全世界的“四大”之运转是否正常,是否协调,它取决于什么呢?

答:取决于众生的“心念”是否正常,是否协调。如果众生普遍心地善良,慈悲不杀,和气安详的话,那么,地水火风“四大”就会良性运转,全世界就会风调雨顺,没有灾难。

反过来,如果众生普遍放纵贪欲,杀生食肉,勾心斗角的话,那么,地水火风“四大”就会不良运转,全世界就会风雨不调,灾难频发。

当然,其他众生如何,咱通常管不了,只能够适当提醒,人家不听,就只好随他去了。但是,作为一个佛陀的弟子,咱必须要管好自己的心,让咱的心做到“心念”调顺,不轻易陷入贪嗔痴当中。一旦陷入了分别执着,则需要及时醒觉,不可放纵与沉迷。

这并不容易做到,这就是咱学修的方向。如果做到了,毫无疑问,咱就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安宁,就会让全世界的“四大”更加协调一些,更加风调雨顺一些,灾难更少一些。

因此,一个清净、慈悲、善良、祥和的人,就是这个世界一分福祉。但愿大家都成为这样的人,世界才会更好。您想要利益众生吗?请首先如此净化自己的心吧。

下面,是咱这个世界当中“四大”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相应的现象:

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火大’往上蒸腾,‘水大’往下沉降,在两者发生交接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坚实的山河大地。其中,‘水大’胜过‘火大’则湿润,成为大海;‘火大’胜过‘水大’则干涸凝结,成为大小陆地。”

“因为这个道理,因为‘火大’和‘水大’是相互交融而同在的,所以在大海当中,也时常会有火山喷发等‘火大’冲起;在大小陆地当中,也时常会有江河溪流等‘水大’灌注。”

【洲潬(音:滩)】指水中的大小陆地。“洲”乃较大的陆地;“潬”是“滩”的通假字,指较小的陆地,也包括岛屿等。

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

“‘水大’之势力劣于‘火大’之势力,就向上凝结为高山。因此,山石之间相互敲击则会发生‘火花’,属于‘火大’;山石熔化了以后也会成为熔浆,属于‘水大’。”

这真是“水中有火,火中有水”呀!俗话说的好:“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其原因也在于此。“水大”与“火大”之性,如此遍布于世界国土当中,而皆发源于“明觉”之心。

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

“‘地大’之土壤,其势力逊于‘水大’之势力的时候,就会生长抽发为草木之类。因此,林木遇到火烧,把其中的‘水大’蒸干了以后,就会变成‘地大’之灰土;而树木的枝叶使劲拧绞,便会流出‘水大’之液体。”

【薮(音:叟)】聚集的意思。

【绞(音:搅)】扭转,挤压。

这是“地大”和“水大”的交互演变,花草树木等因此而抽发成长。

于是,山河大地草木就这样形成了。其中,无非是“四大”之间的相互变化而已。

关于“世界相续”,世尊小结道:

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就这样,妄心与妄境界交互发动,而生起了‘四大’;‘四大’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缘,便成就了山河大地草木之类。因为这样,才有了‘世界相续’。”

【交妄发生】妄心与妄境界交互发动,而生起了“四大”。

所指的就是前文“觉明空昧,相待成摇”,等等一系列变化。其中,“觉明”是妄心,“空昧”是妄境界。

随着“风大”、“地大”、“火大”和“水大”之形成,它们还会相互激荡转变,于是,便有了世界的持续演变,即:成、住、坏、空,等等,名为“世界相续”。

关于世界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说,与《楞严经》“世界相续”之描述颇多相似之处。不过,据蕅益大师《楞严文句》所说,“但彼不说唯心所现,便非正因缘境。”就是说,古人并未明言“太极”乃唯心所现,因此,不可以作为修行的正确依据。

就其中的相似之处,蕅益大师是这样描述的,今录出供大家参考:

“经文所称‘觉明空昧’,即彼所称‘太极’;太极图中,半白半黑,黑表‘空昧’,白表‘觉明’也。相待生摇,风轮持世,即彼所谓‘太极动而生阳’。以其周行地外,计以为天也。坚明立碍,金轮持国,即彼所谓‘动极复静,静而生阴’。以其成形于内,计以为地也。火光为变化性者,即彼所谓‘体阴用阳,离之象也’。水轮含十方界者,即彼所谓‘体阳用阴,坎之象也’。所以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正仿佛此惟心四大。但不达惟心,故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耳。”等等。有兴趣的同修,请参阅《楞严文句》卷四。

其次,是“众生相续”的具体情形: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

“还有,富楼那,‘明觉’之虚妄并非其它,以为‘性觉必明’就是其过失所在。”

【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明觉”之虚妄并非其它,以为“性觉必明”就是其过失所在。

其中,“觉明”乃是“性觉必明”的省略。请参照前文:“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等等。

紧接着,世尊继续开示“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的具体情形:

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

“‘所明’之妄境界既然已经建立,‘能明’之妄心理体也就无法超越妄境界的范畴了。”

“因为这个缘故,妄心之‘听闻性’超不出‘声尘’的范围;妄心之‘见性’超不出‘色尘’的范围,等等。”

“由于‘所明’之妄境界当中显现了色、声、香、味、触、法等虚妄六尘,与其对应的‘能明’之妄心也就分开为见、闻、嗅、尝、觉、知等虚妄六根,而失去了本来的圆融互用。”

其中内容,请大家仔细体会。

总之,“能明”之妄心属于阿赖耶识之“见分”,它随着妄境界(即阿赖耶识的“相分”)之六尘而分开为“六根”,于是有了“众生”。错认“六根”为我,就是众生。

反过来呢,咱大家修行,一旦破尽“五阴”覆盖,后文第十卷所谓“识阴若尽”,将能够六根互用,并从“六根互用”当中,证入等觉菩萨之金刚干慧地,而“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实修用功的下手处,则如《楞严经》第六卷所说,应当选择一根来返照观察,一根还源,六根解脱。尤其是耳根圆通,特别适合于娑婆世界的众生。如偈颂曰: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花。

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

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因此,《楞严经》的殊胜之处,就在于完全开显了“众生”的来历,反之呢,也就彻底显明了成佛之路。所以,大家仔细学习,学明白了,也就知道了修行方法,并自然拥有成佛之信心了。

有了虚妄的“六根”与“六尘”,便会执着于“六根”为我,就显现为“中阴身”,再随着因缘而投生,于是有了胎、卵、湿、化四类众生,名为“四生”,生生不息。

以下就是“众生相续”的具体过程,世尊继续说道: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

“中阴身与父母属于同类业缘,便会发生相互纠缠,而入胎为‘胎生’,或者入卵为‘卵生’;中阴身与湿暖之气相合,就会托形为‘湿生’;中阴身离开旧身体奔赴新身体,就会显现为‘化生’。”

“以‘胎生’为例,中阴身由于‘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之无明习气的缘故,而到处寻找‘明相’,终于,在同类业缘的感召下,见到了有缘父母所在之处有些光明,便奔赴过去,现出了父母交媾的色相场景;中阴身一旦看清楚,就会随着业力习气而发生爱欲之想。”

“其中,同性别相排斥,属于‘异见’,便会发生憎恨之心,即男孩儿比较憎恨父亲,女孩儿比较憎恨母亲;不同性别相吸引,属于‘同想’,便会发生爱恋之心,即男孩儿比较喜爱母亲,女孩儿比较喜爱父亲。”

【同业相缠】指胎生和卵生。

【合离成化】“合”指湿生,“离”指化生。

【见明色发】指中阴身见到了“明相”,其中现出了父母交媾的场景。

【明见想成】指中阴身见到有缘父母交媾,便会随着自己的宿世习气而发生爱欲之想。

【异见】指同性别之间的相互排斥之心念。

【同想】指不同性别之间的相互吸引之念想。

这段经文特别简略,上面是大体补全了之后的样子,意思就比较清楚了。当然,以上只是中阴身所见之境界,其父母通常并不知晓。紧接着,便会发生入胎:

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

“中阴身有了爱欲之后,便会加入到父母交媾当中,男孩儿试图取代父亲,女孩儿试图取代母亲;这个爱欲之想注入其中,成为受生的种子。于是,中阴身随着爱欲之想被吸纳进了受精卵当中,形成胎儿。”

“通常,在父母发生交媾的时候,就会吸引来同类业力的中阴身。因此,随着中阴身的加入,因缘具备,便形成了有活力的胎儿,在母体当中逐渐生长发育,例如,胎儿生长的头七天,名为‘羯罗蓝’,意思是‘凝滑’;第二个七天名为‘遏蒲昙’,意思是‘疱’,即肉包,等等。”

【交遘(音:够)】指发生男女关系,在动物则为交配。“遘”:相遇。

据蕅益大师《楞严文句》,胎儿生长发育的前五个七天(前五周)状况如下:

头七天(第一周):名为“羯罗蓝”,犹如“凝滑”;

二七天(第二周):名为“遏蒲昙”,其状如“疱”;

三七天(第三周):名为“蔽尸”,意思是“软肉”;

四七天(第四周):名为“羯南”,意思是“坚肉”;

五七天(第五周):名为“钵罗奢佉”,意思是“形位”,四肢形成了。

当然,这些内容也都来自于经论,只是蕅益大师并未注明出处。比对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会发现这些描述非常准确而形象,在古代印度,这只能依靠佛陀或圣者们的神通力才可以观察到。

据说,当夫妻发生关系的时候,招感来的中阴身可能会有多个,于是,就会发生竞争,因为,做“鬼魂”的日子并不好过,四处漂泊,极不安定,谁都想尽早投胎做人。不过,最后竞争的胜利者,是比较有福德,且与父母缘分较深的那个中阴身,此时,最大的力量来自于“福德因缘”,也是中阴身与父母之间的“业缘”。

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

“就这样,胎、卵、湿、化四生,随着中阴身各自的相应业缘而投生。”

“其中,卵生是由于欲望之念想而投生;胎生是由于情爱而投生;湿生是由于与湿暖之气相合感应而生;化生是由于厌离旧体奔赴新体感应而生。”

于是,世尊对于“众生相续”小结道: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胎生之‘情’,卵生之‘想’,湿生之‘合’,化生之‘离’,胎、卵、湿、化四生相互之间还会发生因缘转变。”

“总之,六道众生所有的随业受报,都将会追随着业缘而上升或堕落。因为这样,才有了‘众生相续’。”

【逐其飞沈】追随着业缘而上升或堕落。其中,“飞”指“上升”,“沈”指“下沉”。在六道轮回当中,天界最高,福德受用最是胜妙安乐;地狱最低,受用也最苦。

第三,是众生“业果相续”的具体情形。其中,杀、盗、淫三业是其根本。世尊继续说道: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富楼那,众生之间,因欲想与情爱纠结在一起,产生了情爱牵挂而无法分离。于是,就有了一切世间当中,从父母到子子孙孙的相续生育不停。这些都是以情欲之贪婪为根本而发生的。”

【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于是,就有了一切世间当中,从父母到子子孙孙的相续生育不停。

其中是有深意的,那就是说,同一个家族当中,许多已逝去的长辈,如果有资格转世做人的话,往往还会投生在本家族当中,给晚辈做子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为家族做出了许多贡献,也参与了其中种种或情或爱的纠缠,业缘在此啊。业力如是不可思议,人世间的颠倒如是不可思议。

【欲贪】情欲之贪婪。

在烦恼当中,通常说来,有“贪、嗔、痴、慢、疑”五种根本烦恼。其中,“贪”烦恼最为根本,它可以统摄一切烦恼,是烦恼之源头。

因此,这里的“欲贪”也包含了“欲嗔(由情欲所引发的嗔恨)”、“欲痴(由情欲所引发的愚痴)”、“欲慢(由情欲所引发的傲慢)”和“欲疑(由情欲所引发的猜疑)”等烦恼。

“欲贪”之情和欲,大体属于“淫业”的范畴,或者是由于“淫业”间接引发。因为,所有“亲情”的内在纽带,其源头都是“淫欲”,都围绕着夫妻关系而展开。如前文“众生相续”当中所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因缘,其实,也是建立在中阴身投胎时,对于父母的“淫欲心”之基础上的。

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

“‘欲贪’与情爱相互滋养,就会为了情爱而贪爱色身,这个贪爱一发作就无法收拾。于是,就有了一切世间当中,胎、卵、湿、化四生相互之间,随着力量强弱不同而发生的弱肉强食。这些都是以杀害来满足色身贪婪为其根本。”

众生之间为啥要相互杀害?为了满足色身的营养,也就是为了满足色身的贪婪。把色身滋养好了以后干啥呢?欢乐于情欲。因此,“杀贪”来源于“欲贪”。

同样,下面的“盗贪”也是来源于“欲贪”: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

“因为人吃羊的肉,这似乎是约定俗成,殊不知,羊死了以后一旦投胎为人,他们也会吃羊肉;而他们吃的那些羊是谁呢?恰恰是以前吃过它们肉的那些人,如今投胎做了羊。”

“就像这样,包括所有的十类众生在内,都在死死生生的轮回当中,随着业力而相互吃食。它们与这些恶业相伴随而生生死死,即使到无边的未来也不会穷尽。这些都是以盗食来满足色身贪婪为其根本。”

【十生之类】在《楞严经》第七卷所讲的“十二类众生”当中,除去第六无色众生,所谓“空散消沉”之类;以及第八无想众生,所谓“土木金石”之类,除这两类之外的十类众生,它们相互之间弱肉强食。具体种类,后文再详细介绍。

所谓的“盗贪”,其实就是强行吃了人家的肉,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有人立马就会不满了:咋是“强行”呢,老子花钱了呀?

答:大爷,您是花钱了,可钱归了屠夫和中间商,等等,被吃的动物们能得到什么呢?因此,只不过相当于吃肉的人们,大家花钱雇了凶手(屠夫)杀害了动物们,又花钱雇了厨师把动物们的肉烧成了菜肴罢了。这一切,何曾得到过动物们的同意呢?又有谁会同意呢?

在戒律学当中,“偷盗”的含义是“不与取”,换句话说,就是人家没同意给你,你强行夺去了,或者偷偷地弄走了那些本不属于您的东西。其中,也包括动物们的东西和鬼神们的东西在内。慈悲的佛陀,不仅仅重视“人权”,也同样平等地重视“动物权”和“鬼神权”。动物们,尤其是野生动物们,人家的身体属于它自己,可是,却被凶残的人类给剥夺了。

因此,对于动物们来说,喜欢吃肉的人们,不过是有钱有势的“两脚强盗”罢了。它们怎会不怀恨于心呢?

于是,在临死的时候,在被锋利的刀子宰割的时候,在被活生生烹煮的时候,在万般痛苦之时,它们通常都会有这样的愿望:将来一旦做了人,有钱有势了,也要花钱吃你们的肉,也要让你们尝尝被利刃宰割的滋味。

这是天经地义的要求,早晚会实现的。所以,善良的人们,请尽量不要吃食动物们的身体,那不过是些血肉淋漓的尸体而已,贪吃的人,早晚会被业力所牵引,要去还债的。到了那个时候,嘿嘿,您的叫唤声再响,恐怕也没辙咯。

记得在北欧的某些地区,在接近北极圈的冰面上,有些人群近代以来一直在从事一个极其冷酷无情的行业——屠杀小海豹,仅仅为了谋取海豹宝宝们的那张嫩皮。这,就是典型的“盗贪”。

不过,依据《楞严经》,如今,正在被屠杀的那些小海豹们,或许,正是逝去的先人们投胎而来,来还债的。而正在屠杀小海豹的那些强壮的人们呢?或许,恰恰是那些被先人们用锤子敲击头部而亡的海豹宝宝们投胎而来,来讨债的呢。

——这是不是有些残酷?是不是又有些好笑呢!

不过,当脑袋活生生被锤子敲碎的时候,谁还笑得出来呢?谁不后悔呢?

不要等到那时才后悔,那就来不及了。世尊说得好:“众生畏果,菩萨畏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有些同修,总是感慨自己如何如何地不顺利,不如意,不能够得到家人支持,不能够发财,不能够出家,不能够得遇明师,不能够开悟,不能够证果,不能够上天入地,等等。殊不知,能得到一个人身,能够听闻学习佛法,能够有基本的衣食受用,这,已经是莫大的福报了。咱只有好好珍惜的份儿,哪有抱怨的必要呢。

学佛,大家要向前看,眼光要长远一些,看看未来之因果,多关心一下自己内在的“不生灭性”,要对它负责。至于外面的这些生活小事,事业前程,人际关系等等,能放下就放下,能简单就简单,能不管就别管。在凡夫地,只有静修才是第一选择。这个机会,只有靠自己去创造,去争取,去善巧抉择。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于是,一切众生之间,你欠我的命,我欠你的命;你还我的债,我还你的债。如此业缘相续,就算经过了百千万劫,还是常在生死轮回当中而无法解脱。”

“你爱我的心,我爱你的意;你怜惜我的美色,我仰慕你的英俊。如此业缘相续,就算经过了百千万劫,还是常在情爱纠缠当中而无法解脱。”

“这些都是以杀生、偷盗、淫欲三种业为根本。因为这样,才有了‘业果相续’。”

以下是世尊对于“三种相续”的小结,同时,也全面解答了富楼那尊者关于“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的提问。世尊说道: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富楼那,世界相续、众生相续和业果相续,这三种错乱颠倒之相续,都是从‘觉明’之‘明了知性’当中,因为‘明了知性’而发生了虚妄境界相,它是‘所明’;对应着‘所明’而产生了‘能明’之妄见。”

“于是,在能所对待之摇动变化当中,四大发生,并显现出山河大地、国土众生等等一切有为境界相,它们不停地迁流变化,遵循着成、住、坏、空的次序,不断地循环往复。”

所谓的“觉明明了知性”,也就是前文之“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既然错认为“性觉”必然是“明了”的,那么,“明觉”也就应运而生了。此“明觉”的内容,就是具有“明了知性”。在这个“明了知性”的促动下,发生了“境界相”之虚妄境界和“能见相”之妄见。其后,“四大”摇动发生,世界、众生、业果三种相续也就陆续纷然而起了。

三种相续一旦发起,就将会迁流变化不停,生生灭灭不息,不断地循环往复。众生呢,也就迷失了本自如如的“性觉”与“本觉”。

到这里,世尊已经充分解答了富楼那尊者关于“山河大地诸有为相”的疑问,并将其开显为三种相续。不过,这又引起了尊者对于“有为习漏”的疑惑。

另外,富楼那尊者关于地、水、火、风四大之性,为何能够一同周遍法界的疑问,世尊将在后文予以解答。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