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的“种”与“受”
在生活当中,不管是做一个企业,还是做一个家庭主妇,抑或是做一个简单的自己,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来面对这些问题,从什么角度来解决,这跟一个人的智慧、心胸、眼界有关。
我们来禅修,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心打开,把自己从事物中解脱出来。
佛法里面讲,要解救某个众生,他需要有一定的善根、福德、和慧根,这样他才能接受,否则就很难达到成功。
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一个人,他在团体或生活中能得到别人的拥护,那这个人,要么特别有智慧,要么很有善根。有智慧的人,别人都佩服他。有善根的人,为人就特别好。因此,他才得到拥护,有一定的人望。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影,讲美国的法庭要叛一个人死刑,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人格力量,让美国11个州的法庭都放弃了对他的死刑判决。这个电影就是讲人格魅力的。同理,一个企业的发展要靠人才。但是,能不能吸引到人才,那是你的福德决定的。福德,也就是我们说的福报。具体讲,即是看你有怎样的人格魅力、怎样的品牌,怎样的价值。
做企业,人才决定了产品。那什么决定人才呢?文化或者价值决定人才。什么又决定文化或价值?就是企业创立者的一种使命或人生定位。那什么是使命?就是自己来到这个世间做事,以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方式,来展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理想。
比如说,你做这个企业,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消费者都能得到物有所值。如果抱这样的信念,第一,你不会偷工减料。第二,不会以次充好。第三,不会马马虎虎。第四,会不断地精益求精。老板是这样,他手下的员工也是如此,这就会促成这个企业品牌价值的形成。而这个品牌价值,便会吸引到同样优秀的人才。此叫物以类聚——你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吸引到同样的人过来。世界500强企业,都是靠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市场,而每个集团背后的掌门人,他的个人思想,都跟自己企业的理念是一致的。
为什么说“要做事,先做人”,“做小事,凭的是技巧,做大事,靠的是人品”?这便是背后蕴含的道理。
企业界经常讲一个词,边界效益。实际上我们的产品有边界效益,而心中是没有的。心中没有的时候,就会不断地去冲破产品的边界效益,从而延伸开来。公司、产品、自我定位等等,都是一样。
所以佛教认为,一个人最终的成就,取决于他的福报。福报,究其本质是你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解读世界,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为人处世,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看待事情……当然,福报可以包含很多,如祖宗的“阴德”。阴德是什么,即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为人处世积累下的德行。祖宗的阴德影响了我们潜在的特质,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父母怎么做人,子女会跟着学。父母要是借债不还,子女也会变成无赖,因为他觉得这是正常的;父母若是乐善好施,子女也会仁慈博爱,因为他觉得人生本该如此。而我们的父母,还会受到他们的父母长辈影响,他们身上就有遗留下来的基因,因此,“阴德”作为福报的一种,惠及子孙,是自然而然的。
为什么要戒?
佛教里讲三不漏习:戒、定、慧。戒放在第一位,很多人一看这个字就头疼,觉得要守好多戒律啊,什么都不自由。其实佛教里面的戒律,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法身慧命。什么是“法身”,我们大殿里坐在顶上最高的那尊就是法身佛,叫“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他面相如婴儿,眼睛也是婴儿的眼睛,所以,他看到这个世界就是纯净无染的。这就要求我们每天看到他,让自己的内心达到净化。“慧命”是什么呢?即是智慧的身家性命。人活着,要用智慧去引导自己的生命走向。但佛教里面讲的智慧,和我们平常讲的智慧有所不同。世间的智慧叫聪明,就是怎样把事情做得好、巧、圆满;但佛法中的智慧是让人站在生死轮回的高度,看待世间的成住坏空,了解宇宙万物存在的规律,这个才叫智慧,也叫般若。
佛教中的“戒”,是为了保护我们。比如喝酒,它本身没有多大罪过,但是它容易引起其他后遗症。有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喝一点就行了,喝后也不闹事,不乱说话。有的人控制不了自己,酒后打架斗殴,砸人砸物,无法无天。这还不算,有的人最后喝成了肝硬化、脑血栓。据说俄罗斯每年冬天,都会冻死很多人,其实这些都是酒鬼。因为他们喝醉后摇摇晃晃往回走,遇到一个稍微可以避寒的地方就躺下来,睡着了。这一睡,就睡成了冰棍。
懂得了“法身慧命”的重要性,便懂得约束自己,保护自己。佛家的很多戒条,道理在此。比如我们常讲的“杀生”,为什么不能杀生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守住一颗慈悲的心。你想想,每个动物都爱护自己的生命,当你杀它的时候,它会跑,会哀叫,会痛苦,就连一只小小的蚂蚁,面临危险时,也会想办法逃开。还别说我们人,如果大家坐在这里好好的,忽然进来一群,把我们杀掉了,那是什么感觉?希特勒和日本人之所以坏,乃因为他们随随便便残杀人的性命,所以大家把他们称之为魔鬼。
同理,在动物的眼中,我们随便残害它们,我们也是魔鬼。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基本的道理。回过头来看,“戒”是什么?“戒”就是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生命往正向成长,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像一艘航船安稳地驶向彼岸。松下幸之助曾经回答记者一个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问他做什么的,其实全世界人都知道他做电器。但是他回答说:“我是做教育的,顺便做做电器。” 这个回答有人一时悟不出来,他为什么这样回答呢?——原来,他的思路是通过教育形成公司的文化,再通过文化去吸引人才,再通过人才,顺便做做产品。你仅仅看到他成功的产品,可比他产品更成功更长久的是他背后的文化。作为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是这样看待问题,但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又怎样,一天到晚想的是什么呢?产品,业绩,利润。
禅修是让心静下来,产生觉照力
我一个企业家朋友,认识他时,他有三十多家快餐店。后来不到几年时间,就扩展到300多家。他想在未来三年内,在全国遍地开花,发展到3000多家,然后挂牌上市。有次我去上海,他请我到他的某个饭馆吃饭,恰巧那天上的汤是凉的,米饭又是半生半熟的。作为朋友,我就告诉他:如果你的品质做不上去,就是开再多的店也没用,这样下去,上市的理想永远都是纸上画饼、空中楼阁。
如果不能做好品质,可能一夕之间,你前面所有努力的累积,都坍塌了。所以最终能让你走向什么样的结果,就是取决于你的文化使命价值。
好比运载货物,如果现在觉得力不从心,就应该选择停船。开车跑得太快时,刹车也要相应多按一些。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得车毁人亡。有个笑话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就像美国刮飓风一样,刮飓风的时候,连猪都会飞。现在有人赚了一笔钱,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其实仔细想想,说不定那就和会飞的猪一样,不要以为自己真的长了翅膀。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
禅修的目的是什么?即是不断地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心安静下来才能觉察,在佛法中,也可以叫观照。你的观照力如何,这个可以通过禅修来提高。打坐的时候,静下心来,眼睛闭上,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很多不通的东西也通了。开始你的腿会疼,那是不通,当腿不疼了,就是通了。这时不仅不疼,还有很舒服的感觉,全身产生暖流。但有一种打通的方法,是别人无法给你的,只能帮助你,譬如母鸡孵小鸡,当小鸡成熟时,母鸡在外面琢壳,小鸡在里面蜕,真正的小鸡才能出来。所以,首先我们内在要清修,才能和外面的相应,最后形成突破。
安住当下,是禅修培养我们到达一个最基本的状态。你不能坐在这里,想着家里,在家里,想着工厂,在工厂,想着学校,在学校,又想着这里,总之,你都不在位上,都不在当下。这样你便不能专注,不能专注,能把事情做好吗?
安于当下的另一点,是要善于转换自己的角色。比如,回到家里,面对孩子,你就是爸爸;面对老婆,就是丈夫;面对父亲,又是儿子。你不能回到家里,想我还是公司的领导,把老婆当秘书使唤,这即是没有从从角色中转换出来,进入新的角色。在家里扫地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清洁工。你现在是一个清洁工,就要把地扫好。角色定位便这么简单,这才叫活在当下,安于当下。
借鉴别人与发挥自己
做企业,在市场当中一般有两种,一是快速做大,二是做长。这是个浮躁的时代,也是讲求速度的时代,所以许多人都没有耐心静下心来做长。于是,快速做大就成了多数人的追求目标,这时便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有多少资源,能占领多大的市场,我的管理、我的品质、我的财务,会不会出问题?这样的一种快速扩张,也许是跟我们的国力、市场息息相关的,但如果你忘乎所以地无限制扩张,就像以前的史玉柱巨人集团,最后只能垮掉。有句话说,“要一个人毁灭,先要他疯狂”,所以无限制的膨胀最可怕,而这是经商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通病。
去年,我有个企管同学,他给公司搞培训,想把公司的整套管理系统都梳理一遍,上一个台阶。请来咨询公司,三个月后,每个人像蜕了一层皮,最后花了100万。但这些人一走,那些管理的理论都没法用了,问题层出不穷,最后又回到以前的状态。他说自己100万打水漂了。后来我跟他讲,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来我们这里做禅修。
反思一下,这种所谓“最好的管理模式”,它的土壤在哪里?适合的人群在哪里?产品是什么?它针对的客户是什么?不要把这套管理搬过来一用就行,有时候,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不适合自己。你看别人穿的鞋好,直接要过来,未必就能穿上自己的脚。所以我给他讲了两点:第一,别人创造这种管理模式背后的思想,可以学。就是他产生这种管理模式好的思想背后推动力是什么?第二,从自己的身上去找原因。你想花100万,把别人的东西直接移植过来,完善自己。但他对你的文化,你的公司状态都是不熟悉的,只是觉得把国际上认为可行的方法套上来就够了。结果你发现,并没有完全溶解,好比把茶和咖啡搅在一起,是一杯浑浊的液体。所以真正好的管理,应该是从自己原有的状态里面去升华,去形成一种纯净的状态。
就像我和徐飞他们谈论的一样,中国的经济如果想影响世界,首先中国的企业家就要有世界格局。不要总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从自己的管理体系中摸索出一种模式,然后给世界做输出,做出贡献。这样才是中国的企业真正走向了世界,而不是我在世界上开了多少子公司、多少分店就可以证明的。
那么这种好的管理模式从哪里来呢?当然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起。
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别人产生这种管理模式的思想。比如在某个问题上我们走不出来、困惑的时候,可以去学习,去探究,最终融合自己的情况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
其实一个人不管做什么,把自己的最佳的一面发挥到极致,就是天才。香港的明星沈殿霞,我们叫他肥姐,她那么胖,如果是我们,可能会唉声叹气,“为什么我的脸这么好看,却长在一个如此肥胖的身体上?” 但是她没有。她每次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所以尽管她很肥,但是大家都喜欢她。后来她去世了,记住她的人仍然很多。还有黄渤,我们都知道他不是帅哥,在这个声色消费的时代是很不占优势的,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他演土匪牛虻,简直逼真极了。他演什么像什么,很有自己的特点。和沈殿霞一样,他也是把自己最佳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成功地规避了自己的短处。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是天才,都可以成功,但为什么最后都很平庸呢?因为我们顾虑太多,我的头发不好,怎么当演员?我的腿不长,怎么去跑步?就像我们讲课,如果我老是在想,讲的不好怎么办?没有人听怎么办?会不会得到认可?这么想的时候我的心就不能安定下来,肯定讲不好的。歌唱家开始训练自己的时候,想象下面的观众是大白菜,这样才能尽情地发挥,如果你在意下面每个人的反应,就不敢唱了。要知道,任何一件事情,没有100%的人满意,课讲的再好,也可能有人打盹、玩手机、或往外跑。非常惭愧,有次我在听一个老师讲课,头一天晚上忙的太晚了,第二天听课的时候,我用力把眼睛睁开,又很快合上,结果他讲课的时候我都在睡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说老师课讲的不好。
大格局,空掉“我执”
一个人把自己的事业做到很大的时候,首先就应该与自己的格局相适应。什么是格局,打个比方,今天一个人突然莫名其妙甩了你一耳光,你会不会痛苦,会不会破口大骂,或者是拳脚相加?当然一般人都做不到心平气和、不与计较,但是想想,一个小人,如果我们和他去争的时候,你会是一个大人吗?和一个不理智的人论理你会是个理智的人吗?这就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不断地反省自己。你是老板,今天一个单子丢了,一个高管走了,某件事没有做好,在生活当中又碰到什么问题了,都要及时反思。有位女士向我诉苦,她老公把另一套房子卖掉去澳门赌博,输得一塌糊涂。还有个男人,说他妻子夜夜到舞厅去,吃摇头丸,鬼混,他很痛苦。我说,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呢?他自己不好,不幸福,难道你要跟着他一起吗?如果你能从生命的高度去看:老婆出轨,财产破灭,家庭矛盾,这些都是小问题。为什么说佛法是世间的一切终极智慧,就因为它能从生死的角度去看待人生,从无量生死的场合去看待这一期生命。所以,他所得出的结论就是人要修行。如果不修行,我们就会心随境转,逐物迷己。
台湾慈济功德会的创办人,是证严法师。有次她的弟弟跟别人打架,被误杀了。后来这个凶手被抓到,按照法律要枪毙。当时证严法师年龄尚小,她就跟母亲讲,一个人,误杀了我们的弟弟,如果法律使这个人偿命了,那么又将有一个母亲痛失自己的儿子,你说我们于心何忍?!最后,她母亲在痛哭失声中,接受了她的建议,没有要求对方偿命。这件事情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在南京,也有一个这样的案例。德国奔驰公司派到中国南京的一个区域总裁,他们一家三口,一个晚上在别墅里被暗杀。这是国际案件,一定要破的,最后,很短时间内就破案了。原来,杀这个总裁的是苏北一个偏远农村里三个孩子。当这个案子破了人被抓到的时候,中方通知受害者的亲戚朋友来到中国。这样的案犯一般都要枪毙,最后这个人的母亲,通过对三个孩子的了解,发现他们不是十恶不赦的,只是没有受到正规教育。所以她就发动自己身边的朋友,投资成立了一笔基金,并在他们村里资助三个小孩上学,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可以用那笔基金供养到底。看到这件事情,我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我们中国一直说自己是礼仪之邦,一直在宣传仁义廉耻,但实际上这几年各种各样的报道,给我们的感觉并非如此,根本与老祖宗的传统道德不相应,反而是国外人做的好。所以最近我读《道德经》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道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一个人一天到晚讲我怎样怎样,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样;而一个人真正把事情做了,反而可能是沉默的。
设若有人拿把剑,在一楼,而你在二楼或三楼,他就伤不到你,因为你和他不在同一个高度。再举一例,假若你腿不好,人家说你是瘸子,你就暴跳如雷,这正说明你内心存在着巨大的自卑,正好点住了你的痛处。所以,当别人能伤害你的时候,说明你和他是一个频道,你和他就是一个高度。
能以这样的高度来看待世间,就是智慧,没有这个智慧,必须靠修行。所以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第一,每天静坐,反醒自己。然后找一个墙壁,在上面写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做错了的事,每天对着它们参悟、思考。
第二,把你认为较好的书籍,如《道德经》、《金刚经》、《南华经》等等,每天读它们,用这种思想关照自己的内心。
第三,身边至少有几个比你优秀的朋友,有时间聚在一起交谈。因为他们会带给你正能量,让你不断进步。
第四,希望参加我们的读书会。这不是为了收你们的钱,因为1000块钱根本买不到多少好书,我们这个是非盈利的。进了读书会就会不断把好书推荐给你,同时你又可以推荐给家人朋友,辐射到更多的人。因为现在的书籍太多,各种各样,我们看不过来。所以给大家推荐的书,并不是我一个人看过的,都是身边许多人看后觉得好,再推荐给我们。
第五,有空去大海,或者高山上,或者沙漠里,坐一天。不要带一群人,就自己,或者一个和自己差不多频率的人。当你看宇宙,看山河,看大海,看一切的时候,就会悟出很多。
第六,如果你是一个领导,有一天去做公司里最低贱的一件事情,比如打扫厕所,把马桶洗干净,洗到能把里面的水舀出来喝的程度。这样做了之后,保证你有收获。
上一期读书会,我们推荐了《读佛即是拜佛》系列里的《六祖慧能传》,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呢?因为现在世界上(中国还没有开始)已经有种非常普及的生活方式,叫静心。说白了就是禅修的前提。练瑜伽,打坐,写书法、绘画,打高尔夫,都是静心。在生活中静心,在禅修里静心,将静心贯穿到每一个过程。
企业家们应该多读读《道德经》,它会让你越读心越静,而心越静就越容易产生智慧。此是其一。其二,要有空的思想。实际上静是空的基础,静的进一步就是“空”,因为你只有空了才能容纳一切,如果心装满满的,很多东西是进不来的。
如果一滴水,放在哪里才不至于蒸发掉呢,只有放进大海。什么是大海?就是天下,就是芸芸众生,就是利益一切。没有明白这一点时,想赚钱、想做大公司,都很难,除非你宿命里本来就有很大福报。如果把自己的一滴水融入大海,把自己的公司融入行业,把自己的行业融入天下,以利益芸芸众生为出发点,这样想的时候,结果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的发心不同,结果当然不同。
做到这样的人,就不会觉得,我开个名车很有面子,住个豪华酒店,很了不起。也不会跟人炫耀说,我已经赚了30个亿。此时,他不以得失萦怀累心,他的眼光、胸襟和价值,已经是天下式的。以天下为己任,以大我代替小我。
我们能修到这样一个高度,一种自觉觉他、自他圆满的无上境界,就突破了自己,超越了自己。这时候碰到的任何问题,都不再成为问题。
所以,我们要修行。一直修行。佛教的经典,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宗教当中理论最丰富的。但是再多的理论,对我们人生来说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在于,我们要把这种思想、理论付诸于实践。这也便是《二十四章经》里所说的: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