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过后是苦月
经文: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说第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三章
今天,接着要给大家讲的是第二十三章。这一章前面跟后面有好几章,都是在讲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关于情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这堂课的主题,就是“谈情说爱”。
情跟爱像牢狱
我们先来看经文。经文中,“岂惮驱驰”的惮是害怕的意思,驱驰就是来回地折腾,这句话是说,这世界上的男人和女人,为了情和欲,不害怕种种辛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怕麻烦,乐此不疲。“虽有虎口之患”是说,谈恋爱的男女之间,总是赴汤蹈火,哪怕前面是万丈悬崖,也在所不辞,直接就跳过去了。“心存甘伏”是说,为了爱人,一切都心甘情愿,都豁出去了。这些,其实就是我们人的毛病。
“出尘罗汉”是说,如果人能超越这些情和欲,那就可以脱离红尘,脱离六道,就解脱了,成为阿罗汉了。
这一段经文主要是告诉我们,男女之间相互占有的这一种心态非常强烈和严重,为了彼此占有,每个人可以付出他的一切。正因为存在这种占有欲和贪婪,被情跟欲所控制,人才一直在六道当中轮回。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是很自愿地受这些痛苦的煎熬,以苦为乐,痴迷于六道轮回。但我们学佛的人,就要改变这些,把这些都舍离。如果把这些都舍离了,那我们就可以成为阿罗汉,就能脱离六道,解脱生死。如果解决不了这些情跟爱的问题,被情所困,那我们就无法成为阿罗汉,无法修成,还得继续轮回,这里面,主要是有这么一个关系。
其实,所有的佛经,都是在教我们破除情跟欲。破除情跟欲,我们就能修成阿罗汉——阿罗汉是无欲,没有一切的欲望,远离一切,才称为阿罗汉。但在座的都是在家学佛的,所以,今天针对这个情和欲的问题,我要跟大家说一说。我们这堂课所讲的情,主要是指男女之情。
在中国过去来说,对男女之情这个问题,一般都是避讳的,不太说。那么,在佛门中,更是不敢说,因为不知道怎么说。如果有人来说这些问题,就会觉得是离经叛道。在我们中国,这种状态是从宋朝以后才出现的。宋明理学产生以后,才把中国人的很多思想给禁锢和左右了。到了明代,尤其严重。
宋以前,中国人的观念里边,对情爱的事情,性欲的问题,是非常公开化的。这一点,从女性的服饰、着装上就可以看出来。你们看唐代时,女性服装的领子是敞得很开的;慢慢慢慢,到了宋代,就收了一点;到了明代,就彻底竖起来了;到了清代,整个脖子都给盖住了。脖子越露越少,正表现了中国人思想的演变:宋以前,中国人对性的问题毫不避讳,但宋以后,中国人一提到这些问题,就避讳不说了。所以,我们今天这堂课,就借助这段佛经,重点给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不光是修道的人要彻底搞清楚,任何人,只要想生活得幸福,都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在座的都是俗家弟子,作为俗家弟子,作为一个人,就都要知道,这个情跟爱,会使许多人被控制——正常人,凡夫,都会被它控制。它,就像是无穷无尽的牢狱。
斑鸠的君子风度
我们中国人关于情跟爱的最早纪录,大家说是在哪本书里?对,是在《诗经》里面。中国人关于谈情说爱最早的一篇纪录,就是《诗经》一开篇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这是《诗经》的开篇。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有好多都在“谈情说爱”,包括后来屈原的《楚辞》、《九歌》,也都是在谈情说爱。当然,屈原的谈情说爱,不是为了谈情说爱而说,而是借助谈情说爱的方式,来诉说他对国君、对国家的一种心情。
不过,《诗经》中的这一篇“关雎”,就说的是男欢女爱的问题。我曾问过许多人:《诗经》开篇为什么要用这一篇?在座的,好多可能也是属于教授级的,你们有没有谁能告诉我,《诗经》为什么要拿这一篇来开篇?《诗经》是被孔夫子整理和编纂过的,最终,他把这一篇搁到第一篇,为什么?这就是在说,作为人,以及天底下的所有众生,都是从男欢女爱开始的。从佛经的角度来说,天下一切众生,都是从情跟欲开始的。
那么,大家知道诗经里面为什么要用“关关”鸣叫的斑鸠来和君子作比呢?“关关雎鸠”中的“鸠”就是斑鸠,关关是它叫的声音。古人为什么会把斑鸠和君子连到一块,借用斑鸠来说君子呢?原来,我读书的时候,读到这句话,也没有读懂。因为老师给我们解释的,包括很多书上注解的,都没有把这句话真正解释清楚。后来,我来陕西以后,开始建佛家庄,差不多建起来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间明白了这句话中所包含的真正道理。
中国现在的很多学问,纯粹是在抠古人纪录的一些东西,可又欠缺许多常识,结果,总也抠不到项上。所以,越抠,越深奥;越深奥,越搞不懂。其实,古人写的一些东西,不是在制造学问,而是在纪录生活。古人常借用现实中的许多东西,来说明、表达一个道理,比如《关雎》,就完全是借用生活当中的一个现象来说明君子的含义。
在座的各位,谁见过斑鸠这种鸟?请举个手。咱们这么多人,只有两三个人见过斑鸠。你们一天到晚都在忙些什么?原来上课的时候,我问谁能分辨出麻雀早晚的叫声,也都分不清;今天,问谁见过斑鸠鸟没有,才两三个人见过。你们在西安生活了这么多年,却没有见过斑鸠!哎呀,这个生活质量实在是太差了!只能这么说。
斑鸠这种鸟在关中很多,像西安周围的农村都有。每天早晨,斑鸠能把你吵醒,它和麻雀差不多是一块儿起来的。《关雎》这首诗,完全是在描述斑鸠求偶的过程。你们没见过斑鸠,所以,就没办法明白斑鸠是怎么求偶的。
那《关雎》用斑鸠鸟来作为开篇,来说君子跟爱情的关系,原来的老师都没有讲过其中的缘故,今天,我就来告诉你们这个缘故,它就是我们的祖先从生活当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道理。
《关雎》之所以被排在《诗经》开篇,是因为儒家讲礼。当然,《诗经》的创作,是在西周甚至更早,周朝以礼著称。后来形成的儒家,格外崇尚周礼。而《关雎》的核心,正体现了一个礼字。
你们如果观察过动物世界,包括人,就会知道,在所有的动物当中,只有斑鸠这种动物的求偶过程是最文明的。它怎么个文明法呢?斑鸠求偶,是公的求母的,公的总是在母的背后走,等到距离母的有七八米的时候,这个公斑鸠就开始叫,咕-咕,咕-咕,叫一声,然后,磕一下头,一叫一磕头,边磕边向母斑鸠走去。这样一直磕一直磕,快要磕到跟前了,母斑鸠出溜一下飞跑了。之后,公斑鸠就在那里辗转反侧一下,然后,再跟着飞过去。不过,它不会直接落到母斑鸠跟前,而是仍然保持落在七八米开外。它完全有能力直接落到母斑鸠跟前,但它不会。之后,它又从那儿开始叫,开始磕头。快要磕到跟前了,母斑鸠又跑掉了,它便又开始追,就这样不断地、反反复复地追求。
斑鸠求偶的过程就是这样的,所以说,它是动物界里面最文明的一种动物,比我们现在的许多人都文明得多。其他动物,都是野蛮的。正因为斑鸠这么温文尔雅,符合礼,也符合君子风度,所以,《关雎》才会这么写。作为君子,要温文尔雅,有风度,就要跟斑鸠学习。所以,中国千百年来,男女之间的关系,都是男追女,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在上学的时候,老师都没有给你们说过这一段。
诗经开篇的《关雎》,就是这么来的。其实,它就是从生活当中总结出来的,没有那么复杂。中国的许多作品和思想,都是从生活当中,从劳动的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则。但后来的人,因为偏离了生活,对生活中的许多东西不懂,所以,就把这些思想和道理给上升到哲学的层次,上升到非常高的一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上去,结果,越读越深奥,越深奥越研究,越研究越复杂。弄一段时间以后,问这是什么道理,不知道。
像《关雎》这首诗中的道理,你们肯定不知道,因为你们连斑鸠都没见过,怎么可能知道。所以,大家对自己的人生、生活,有时候要检讨一下,要回顾一下,一天到晚都忙些什么?!忙得连斑鸠鸟都没见过,忙得连麻雀早晚的叫声都分不清。这种日子过的,都已经糟糕到极点了。这些道理,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我们稍一留意,就都能清楚的。但大家一般不会留意,因为觉得这跟工作没有关系,一切为了工作,而不知道说,当你把这些东西都弄清楚了,你就会工作得更好。
情欲最让人发昏
男和女的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作为修道的人,一定要脱离这些。就是俗家弟子,也要脱离这些,因为男跟女之间的这种关系,经常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人一辈子的痛苦和烦恼,都是从这里边来的,你摆脱不掉,所以,就会在轮回里不断地打滚。
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除了夫妻以外,男跟女彼此之间,相互存在着一种吸力。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相遇以后,彼此之间触动了,就会存在荷尔蒙的兴奋与相吸。大家知道这种兴奋与相吸能维持多久吗?我记得原来在学校的时候,看过一个西方的理论,说只有一个星期。这种西方理论说,男女之间的这种荷尔蒙的兴奋期,在自然的情况下,最佳的时期,就只有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以后,它就转化了。这个理论,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又被推翻,因为社会在进步,所以,这种持续度,估计也会被推翻了。现在可能是三天,也可能是一天,因为现在流行的是一夜之情,所以,估计就只有一天了。这些,是西方的,不是中国人的。
中国人在各个方面的持续度,都会比外国人长一点。我相信,如果西方人是一个星期,那中国人就应该有三个星期。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