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二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这是供具如意愿。
我们在讲上一愿的时候讲过,佛是无上的福田,任何一个佛弟子,都想在佛的福田中广做供养,广修供养,那就要有供养的心,所供养的境,还要有供养的物品。在佛住世的时候,众生因为福薄,要想用如意的供具去供养佛,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佛在给孤独精舍住的时候,波斯匿王非常敬仰佛,发心用一千斗油燃灯来供佛,有一位贫穷的女子叫难陀,她不但穷得缺吃少穿,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她看到这个国王和臣民们,都纷纷去供养佛,心想,由于我过去生的业障,以至于今生贫贱,虽然遇到殊胜的福田,却没有资粮来培植福报,因此,心酸伤感,非常的后悔自责。于是她就出去乞讨,想做点微薄的供养,结果乞讨了一整天,才要了一个钱,她拿着钱到油店去买油,准备来供养佛。店家问她,你这么一点点钱,买这么少的油想做什么用呢?她就把自己想要供养佛陀的心愿告诉了店家,店家怜悯她,给了足够一盏灯用的油。难陀心生欢喜,她拿到精舍去供养世尊,她把自己的灯,放在佛前的众灯当中,随即立下誓愿:我今生贫穷,只能用这样的小灯来供养佛,希望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智慧光明,灭除一切众生的垢暗。佛为她授记,来世二阿僧祇百劫当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种名号具足。还有,经中记载常啼菩萨,为了供养昙无竭菩萨,卖身为奴。所以,阿弥陀佛怜悯众生不能随自己的心愿,去供养佛菩萨,发此供具如意愿,加持所有极乐世界的菩萨,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时,在诸佛的面前现其德本,种种想要的华、香、伎乐、衣盖、幢幡,自然化生,应念即至,现其德本。这个德本就是功德,功德是本,这个功德,就是前面的愿中说的承佛神力,包括修普贤菩萨之德等等。所以,由于弥陀愿力的加持,功德智慧广大,种种的供具自然而至,满足供养者的心愿。由于弥陀的大愿,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阿弥陀佛为我们考虑的太周到、太周全了,只要能够帮助众生快速成佛的方法,这些事情,阿弥陀佛都为众生考虑到了。像贫妇难陀,以供养一盏灯的功德,都能感得二阿僧祇百劫当中成佛的果报。那现在极乐世界的众生,能够用无量的真妙,殊特的供具去供养十方诸佛,那所修的功德更是无量无边,肯定能够快速的成佛。
那有些人认为,众生心性中圆满一切的功德,般若法身中一法不立,为什么还要如此的执着去广修供养呢?其实,有这种认识的人,是没有正确的了解法身,没有真正认识到般若。《般若经》中说:“般若虽空,不坏一切法,合于一切法,正因为法身不立一法,而能炽然建立一切善法”。《维摩诘经》中说:“菩萨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普贤行愿品》中说:“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不仅普贤菩萨发此供佛大愿,修无边胜行,一切诸佛都曾广修供养。像世尊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之前,遇到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大智度论》中说:“大慈大悲,十力,四无畏,一切种智,自在无碍,皆从福德中生,古今善知识,都普遍上供十方诸佛,中供诸贤圣,下施六道群生”。蕅益大师晚年恨自己福德太薄,所以利他的事业不广,他勉励后人多积福德,所以我们要广修供养。我们把自己生平所珍爱的,这些珍宝、妙衣、灯烛、香花、净水等,用清净心来供养诸佛菩萨,及六道一切众生,内可以断除悭贪,增长法身慧命,外可以培植生生世世的福德尊贵之身,乃至成就佛的报化两种庄严身相。我们看是供养众生,其实功德都是为我们自己所修的,所以师父经常跟大家说:付出即收获。如果能用香花烛种种珍宝,供养佛的功德,回向求生极乐世界,那就可以作为往生之因,到极乐世界不受众苦,但受诸乐,而且能够一生成佛。
我们接着看第二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这是说一切智愿。
一切智是佛智。这一愿的意思是说,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中菩萨演说诸法,不能如佛所说,随顺法性,我就不取正觉。
这里的一切智是指佛智,佛智包括三种智。一是,声闻缘觉所证的一切智,是空性之智,他们证到一切法的总相是空。第二,是菩萨所证的道种智,从空出假,借假修真。第三,是佛所证的一切种智,佛智圆明,即空即假,证得中道第一义谛。佛智中这三种智慧都有,都包括了。佛智照空时,如二乘人所见;佛智照假时,如菩萨所见;佛智照空假中,都能见到实相。这就像佛具足佛眼、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他也都有,但是成佛以后,这四种眼也都圆满了,圆融了,就全部都叫做佛眼了。所以这里的一切智是三智具足,通达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极乐世界的菩萨还没有成佛,本来是不可能具足佛智,那么他在去他方世界,为这些众生演说佛法的时候,由于智慧有欠缺,就不能善谈诸法秘要来度化众生,这样就不圆满。所以,阿弥陀佛发此大愿,以他的慈悲愿力,加持极乐国中的菩萨得一切智。无论是去有佛的国土,还是到像我们娑婆世界无佛的国土,都能像佛一样演说诸法秘要,无违无失,妙契中道,开示悟入佛知佛见,普导群生安立于无上正真之道。上面两愿,谈到了这个极乐世界的菩萨,分身到无量刹土,供养一切诸佛,所用的供具是自然化生,应念即至,修无量无边的福德。这一愿,是加持所有的菩萨,都能够具足佛的智慧,到无量的刹土,去为众生讲经说法,福德和智慧都圆满了,这样就能成就圆满的佛果。阿弥陀佛的这个大愿,不但能帮助极乐世界的菩萨快速成佛,而且能够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无量寿经》中,讲阿弥陀佛的大愿成就的状况,佛语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随顺智慧,无违无失”,就是说,这些菩萨能够与佛的一切种智相应,能够了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了知中道第一义谛,因为契理,所以他们宣说的都是正法。这些菩萨能够善解世间无量方便,能够随众生的根器,以及他们的喜好来观机逗教。
那什么是正法呢?就是无相无为,无缚无脱。有相有为不是佛法。《涅槃经》中讲:“涅槃名为无相,以何因缘名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曰无相”。这些相都没有,称为无相。《净影疏》中说:“诸法悉空,名为无相”。诸法都是因缘合和而生,无相。无为就是没有因缘的造作,不是用心意识去造作,有个目的,有个目标,这就叫有为了。无为,就是不是因缘造作,不是靠一些条件,不是有计划的安排在那里去造作,这就是无为。我们讲的就是随圆就方,我们随缘去做,应该讲没有目的性的,没有所知的去做。无缚无脱,就是没有谁捆绑住你,也没有什么叫做解脱,没有缠缚也没有解脱。隋朝的时候,十四岁的沙弥道信,我们禅宗的四祖道信,到三祖寺去求僧璨大师,求三祖赐他解脱法门,那个僧璨大师就问沙弥道信:谁缚你?道信想想,回答:无人缚。僧璨说:既然无人缚你,那又为何解缚?道信听了当下大悟。我们世间人都把无明烦恼叫做缚,把断惑证真叫做解脱,殊不知这个无明和法性是一体的,无明实性即是法性,幻化空身即是法身。我们来做一个比喻,大家就好理解,法性就好比是水,无明就像冰一样,这个水因为没有障碍,它就是流动性的,这个冰因为有障碍了,它就被固定了。冰和水不是一个相,可是他们的本体都是氢二氧,那这个就说明这个冰,举体就是法性之水,所以说无明和法性没有分别,没有两样东西,既然冰和水是一样的,也就没有什么叫做缚,叫做解脱了。所以古大德说:息下妄心,即是菩提。总之,正法就是真实的道理,这个真理不是佛创造的,因为它是本来就存在的真理。释迦牟尼佛发现宇宙人生的真理,发现缘起性空的真相,体悟到众生皆有的如如不动的清净本性,都本来成佛。那么为了让这些沉溺生死苦海的众生,看破世间的假相,了幻非实,远离妄执,于是不辞辛苦,为我们宣讲了三藏十二部经典,帮助众生了脱生死。在《大毗婆沙论》中认为,正法有两种。一是世俗正法,就是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二是胜义正法,是指圣道,即无漏根、力、觉支、道支。要想让正法久住,有两种做法。第一,是读诵,解说。宣说经典,让佛法相续不灭。第二,是能修证无漏圣道,相续不灭。这两种都能让正法久住,所以讲经说法对于正法久住,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末法时期,弘扬正法的善知识非常难遇,而且现在大家的根机都非常的陋劣了,开悟的人非常的稀少,所以讲经说法的人,大都是凡夫僧,都是凡夫的身份。永明延寿大师在《万善同归集》中说:“台教初品,即是凡夫,若信入圆门,也可说法,以凡夫心,同佛所知,用所生眼,齐如来亲证”,来把握真理。但是,只要以信心为先导,解行并进,深入经藏,理解如来的真实义,然后把佛的知见转述给大众,把亲证的真理转到众生的心里去,转凡夫的知见为佛知佛见,这样也是可以的,这是永明延寿大师说的。就是说凡夫虽然不能像佛菩萨一样,用他们现量所证的真理,但是,只要知见不错,用佛的真理也是可以的。佛在《大方广总持经》中说:“佛灭度后,若有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菩萨学大乘者,及诸大众,有发一毛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滴泪者,当知皆是佛之神力”。弘扬正法的法师,在讲经说法的时候,都会得到佛的加持,我们听经的,同样也会得到佛的加持。所以佛虽然示现涅槃,其实从未离开过我们。
我们应该深信释迦牟尼佛的教诲,精进念佛,以坚固的信愿求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后,受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就能与佛智相应,等我们再回入娑婆的时候,根据一切众生的根机,为其讲经说法,巧把尘劳为佛事了,这样就能度化无量的众生。
好,我们看第二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这是那罗延身愿。
我们前面讲到极乐世界的菩萨,到无量刹土去供养诸佛,而且能够具足佛的智慧,为无量的众生说法。但是如果身力衰退,经常生病的话,还怎么到这个生死海中,开化恒沙众生?虽然身体能够游诸佛国,说法也能如佛一样,具有广大心力,但是不具足身力,就不能自在教化众生,就不能满自利利他的心愿,我们今天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阿弥陀佛兴此大愿,让国中的菩萨,都能够得金刚不坏之身,具有非常坚强牢固的力量。
金刚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金刚石,我们知道,金刚石的硬度是非常的高,可以去裁玻璃,甚至可以去磨种种的宝石,这里是比喻身体坚固不坏。《宝积经》中说:“如来身者,即是金刚之身,不坏之身,坚固之身”。那罗延,那罗延天的力士力大无穷,那罗延指佛的身体具有非常牢固坚强的力量。《俱舍论》中说:“佛身支节,一一皆具那罗延力”,佛的金刚那罗延身之力是怎样的呢?据《抛石经》中记载,佛住在森林中的时候,拘尸那城的人们,想请佛去应供,在入城的路上,有一块非常高非常大的石头,挡住了道路,他们就用了上百只牛,还有上百只的马、大象,想把这块巨石拉走,结果巨石岿然不动。这个时候佛来了,他走到巨石旁,翘起右脚拇指,将巨石轻轻地挑起,放到右掌中,顺手一抛,巨石呼啸着飞向高空,顷刻之间无影无踪,一直飞到大梵天。接着这个巨石从天而降,落到了佛的手掌中,佛吹了口气,这个石头顿时变为了粉末,佛又使神通,把石头的粉末重新聚成巨石,安放在一边,人们在一旁看着都惊叹不已。其实何止是一块巨石,佛能把恒河沙数世界,放到脚指一毛端上,抛出恒河沙数的世界,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都能有这样的神力。据经中记载,阿罗汉们的神力,能把我们的地球放在手掌中,像扔皮球一样的,随手扔到银河系以外,一座高山用手一捏,轻轻的一捏,立刻就碎如粉末,还能重新聚合成山。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也有这种神通道力的。总之,阿弥陀佛的悲愿,是让一切往生者,都能够得到金刚不坏之身,不仅心力无限,身力也无限,这样就能在自利利他的菩萨行时,永不疲惫厌倦,勇猛精进地去广做佛事。
我们现在的身体叫做业报身,是由于我们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感得的这个身体,善恶业的因缘和合的这个身体,所以善恶业不同,身体就会出现不同的状况。有的短命,有的多病,这些都是我们过去生中,善恶业的果报。别说我们这些凡夫,就是证得阿罗汉果,也会受疾病的困扰。佛的弟子中只有两位尊者一生无病,一个就是阿难尊者,他活了一百二十岁,一个是薄拘罗尊者,他活到了一百六十岁。舍利弗也是阿罗汉,他有一次生病的时候,连站都站不起来,佛叫别人把他用担架抬到法堂去听法。那对我们凡夫来说,疾病的确是不可以避免的,人生病以后,就会障碍修学圣道,影响弘法利生,但是如果能够正确的对待病苦,那这个病也会成为我们修学的增上缘。像净土宗的九祖蕅益大师,在这方面为我们末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蕅益大师一生,可以说是病苦缠身。尤其是他在五十六岁的那一年夏天,他发病两次,发病的时候虽说是酷暑,但是他还要盖上几床被,还觉得非常的寒冷,分分秒秒都在剧苦当中,就跟寒冰地狱,刀山地狱一般。平常人夜里一觉睡到天亮,而蕅益大师却像一小劫一样的漫长,七天七夜,不能坐不能卧,不能吃也不能喝,这个医疗药物完全都没有作用,唯有痛哭称念佛菩萨的名字求生净土。这个时候念佛,可不是我们平时松散念佛滑嘴而过的,这个时候称名,不异儿号乳,就像嗷嗷待哺的孩子,饿到拼命哭嚎,要让慈母听见,快来喂奶止饥。蕅益大师病到百苦煎熬,他没有怨天,也没有尤人,更不怀疑因果,这一定是我们的榜样。他说:“病是吾辈良药,消尽尘寰妄想,觑破此身虚幻,深明苦、空、无常、无我观门,皆赖有病境耳”。大师把病看作是良药,因为有病消灭了无始的妄想。本来妄想很多,攀缘的心很重,有病痛,正好什么都不要想了,帮助对治了妄想。师父就有这种感觉,在病痛得没法止住的时候,赶紧念佛,这样还真有作用,这个时候的念佛,还真的是作用非常大的,所以这个病苦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正如印光大师所说,若无贫穷病疾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所以这个病苦,能止住我们的攀缘心,我们在有病苦的时候,一定要念佛,这是我们的增上缘,我们世间人一遇到病苦怎么办?都念我的个娘哎,我们现在把他转过来,我们念佛。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看破此身的虚幻,知道这个生死的无常,知道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不是永远存在,业报尽了的时候,四大分散,哪个都不是你的了。
再有,通过疾病带来的痛苦,能够帮助我们深达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无我观。无常、无我的智慧,平时是很难修学的,我们说富贵修道难,当你身体自在的时候,你想不起来,只有在痛苦的时候,就把我们教会了。由此看来,病的确是我们修学的良药,帮助我们能够增上菩提,增上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万缘放下,一心求生净土的心。将来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能得金刚那罗延身,寿命无量,再不会经受生老病死的困扰,可以精进勇猛的修菩萨行,永无疲倦的去度脱一切众生。好,我们看第二十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这是万物殊妙愿。
阿弥陀佛观察到诸佛刹土中,有的国土虽然众生形色殊妙,但是所受用的万物粗劣。有的是用泥土装饰宫殿,有的用木石来建造楼阁,我们都是用泥土砖瓦这些木石来建造的,有的想雕金镂玉来庄严所居住之处,但是很难获得。而且这些宫殿、楼阁、住宅,还容易被污垢沾染,时间长了褪色破损,长短大小也不能称心如意。所用的衣服、饮食屈指可数。阿弥陀佛悲悯众生居住在这个污秽之地,万物不严净,所用资具缺乏,所以发此大愿,成佛的时候,国中天人,所有一切的万物,都能清净庄严,光洁艳丽,形状色彩殊胜奇特,微妙精巧,无能称量。极乐国土所有的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得天眼通的人,能够明了辨别这一切万物的名称和数量的,阿弥陀佛就说了,我不取正觉。
我们来看愿文,这里说了,国中天人是这一愿所被之机。这个国中天人虽然也包括圣人,但是菩萨不会去分别净和秽,他们想的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人天有厌秽欣净之心,所以这一愿所被之机,主要就是人天,一切万物。阿弥陀佛的这一愿已经成就,佛在《无量寿经》中说:“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华、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又以众宝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践之而行”。一切万物就包括了这段经文中,提到的宫殿、楼阁、缯盖、幢幡、华、香、衣服以及微妙音声,还有饮食等等一切万物。这一切万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严净光丽,形色殊特。那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都非常的庄严清净,光明华丽,形体和颜色殊胜奇妙。在《观无量寿经》中,对极乐世界的严净光丽,形色殊特有非常具体的描述: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地,内外映彻,这个地是透明的,在琉璃地上用黄金做的一条条道路,《阿弥陀经》中讲是黄金为地,这是因为《阿弥陀经》因为它是略讲,所以用这个黄金地来为代表。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说:“或以杂宝为地琉璃作道,或以琉璃为地白玉作道,或以紫金白银为地百宝作道,或以不可说宝为地,还以不可说宝作道,或以千万宝为地,二三宝作道,而且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光光色色各不相同,而无杂乱”。所以极乐世界是光明的世界,非常光明的。极乐世界的树,我们再来看极乐世界的树,是一行一行的,行行相直、茎茎相望,排列的非常整齐。有七重,它七重一个组合,七重一个组合。宝树上面的枝、叶、花果,都是枝枝相对、叶叶相望,花对花、果对果,整齐排列,一点都不杂乱,非常的庄严。这就是师父从这么一段经文里面,来教会大家我们在摆桌椅的时候,一定摆的整整齐齐,桌子椅子都要对的整整齐齐的,这样,我们从现在开始的心性锻炼,就和极乐世界有这么个遥呼相应的感觉了。它每一株宝树上的树叶,颜色各不相同,有上千种的颜色,叶子上边还能出现种种的画面,有一百多种,叶子中间生出许多奇妙的花,花会像火轮一样的旋转,向右旋转,还会生出果实来。它果实的形状,经中讲,像忉利天主,像帝释的宝瓶,这个果实还有大光明,能变化无量的幢幡和宝盖。另外,还有极乐世界的宫殿、楼阁、七宝莲池、八功德水,它的七宝莲花、妙真珠网、百宝色鸟、清风、宝铃等等,都是严净光丽,形色殊特,阿弥陀佛为往生的人准备了如此庄严、美妙、华丽的修学环境。彻悟大师说:“以彼土之乐,回观娑婆之苦,厌离自深,如离厕坑,如出牢狱,以娑婆之苦,遥观彼土之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如奔宝所,总之,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冤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我们如果能以如此恳切的心,求生极乐世界的话,那一切的境缘,都不可能转变我们的信愿,那这样大家是肯定往生的。
好,我们接着看下面的愿文,穷微极妙,无能称量。穷微极妙就是微妙到了极点,有美皆备,无妙不收,没有遗漏。《会疏》中说:“点事妙理相即,故谓穷微,无漏之相,故谓极妙”。意思是极乐世界极小的一点事相,都是由实际理体而显的,是跟妙理相即的,所以叫做穷微。极乐世界的一切相,都是清净心所现的,弥陀无漏的功德之所招感,所以都是无漏之相,实相之相,所以叫做极妙。无能称量,因为极乐世界是法性土,全显的是事事无碍法界,一中含多,多中含一,小可包大,大可包小,互融互摄,重重无尽。就像我们平时拿两个镜子,相互对照,镜子中有镜子,镜子当中还有镜子,这就是重重无尽的镜子在里头,所以不可称不可量。上至等觉菩萨,下至证得天眼通的众生,都没有办法来明了辨别极乐世界的万物名称,也不能知道它的数量,因为这是佛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窥基大师说,极乐世界和弥勒净土有十大差别,其中一个差别,就是这个国土庄严的差别。他说弥勒净土的庄严,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制的,那有限制的庄严,就不是最高级的庄严。那为什么弥勒净土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度呢?因为他是业感的缘起,生到弥勒净土的人,是因为持戒、布施,造了善业才去的,你持戒的时候,你的心就有所得的心,有所得的心那就会有限量了。你在因地用有限量,有漏的善业去招感,就会招感一个有限量的国土。而极乐世界就不同了,极乐世界的庄严是无限量的,它是殊胜的庄严,我们不是用这个有漏的业力去招感,信愿持名就是以众生心投入大觉海,以具足信愿的心称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名号,这就是以一念凡夫妄想的心,直接进入弥陀的功德海中,你的身心世界就不复存在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就在我们的心中成就了。即凡心为佛心,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全摄佛功德为我们的自功德,那我们所招感的就是一真法界,是无限量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法身所现的,所以它是法界体,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时空无尽的,所以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的圣号有如此广大的功德利益。
但是,我们现在念佛,这一句佛号在我们的心中,它也产生不同的作用,什么原因?就是一切法因缘生,你的因缘不同,你的因缘不具足,那阿弥陀佛殊胜功德的利益,你就不能完全的表现出来。我们念佛如果为了是求平安、求财富,那这个功德就转换为了人天福报。念佛得不得人天福报?得的,肯定得的,得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等于把这个无价的摩尼宝珠,你当糖果来吃掉了。本来我们是无量的,把佛的功德全摄在我们凡心的功德上,让我们的法性也显现出来,但是你只落个有漏的人天福报。那念佛如果是为了享受清净,有的居士来跟师父说,师父我一天很累,但是我一念念佛,我的心就特别清静,如果你要是用这种心来念佛的话,那你所得的就是一个心安定而已,佛号的功德不能完全显露出来。念佛我们的心是可以静的,因为当你念佛的时候,你的心性也会放光,但是就因为你的信愿不具足,他心性的功德不能完全显现出来。所以我们有脚,还要用眼睛来引导,要有真实的信心,真实的愿力来念佛,以念佛心投大觉海,这句佛号才能引导我们灭恶生善,消除罪障,增长福慧,往生净土。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