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贾某以贩猪为业,其中有一头猪非常驯良,好像很通人性,贾某十分喜爱,用这头猪作为样猪。每次猪群结队而走,都是这头猪领头,已经养了十多年了。一天到宿州徐溪口,在旅店住下,店主见贾某很有钱,心生歹念,将贾某杀害,把尸体投到枯井里,没有人知道。店主把猪卖给屠户,猪逃走了,屠户去追,正赶上知州出巡,猪趴在轿前嚎叫,好像要说什么的样子。州官很奇怪,命令差役跟着猪走,看它要到哪里,猪来到一个枯井旁边,大声嚎叫。下井打探,发现一具尸体。询问屠户,说不知道。
问屠户这头猪是从哪来的,说是从某旅店老板那买的。到旅店传唤,伙计谎称店主出去很长时间了,猪突然闯入店主的房间,咬住店主的衣服不放,抓回衙门,审问了一次就招供了。州官命令把猪送到庙中放生,每天支给它粮食一升。州官升任走后,新任的官员不再支付。庙里的僧人担心没有吃的,把猪叫过来,令其去化缘,猪点头好像听懂人话。僧人便在猪脖子上一个袋子,引导它到街上去。众人都欢喜布施。第二天,猪就自己到街上去,已经给过的不再讨要,没给的守在旁边不走。众人都说:“这是猪道人。”从此以后,风雨无阻,有叫它“猪道人”的,就摇着尾巴跑过去,施舍的瓜果也不吃,想让人都装到袋子里,带回庙里,人们更加惊奇了。如此三十年,僧人赖以存活。乾隆戊子年,猪老死了,僧人用棺木埋葬在庙后,立碑曰“义猪坟”。徐太史说:“此猪前后报答两位主人,故事曲折分明。众人称其为猪道人,已经和人没有分别了,所以特此将此猪死去的年份记录下来,然而又不能将其视为寻常人。”
徐太史诗:“披毛乃以道人呼,跳出刀山快意无。灵蠢原来同佛性,何曾依样画葫芦。”
衢州的差役,到某乡民家催缴官粮,乡民家贫,没有东西招待他。只有一只母鸡,准备杀掉。差役恍惚之间见桑树下有一位黄衣女子向他祈求救命,还说:“自己死不足惜,不忍心儿子见不到阳光。”差役非常惊异,到屋子旁边见一只母鸡正在孵蛋,乡民正要宰杀,差役拼命劝阻。后来,差役又来了,母鸡领着小鸡来见他,跳跃着好像感恩的样子。离开乡民家,走了有几百步远,一只老虎从旁边窜出。忽然一只鸡飞起来扑向虎眼,差役才幸免于难。
徐太史说:公差往往如虎一样凶狠,而动了恻隐之心,这是虎心变善了,不然难以逃出真虎口。这只鸡灵幻莫测,真慈母,真侠士!
徐太史诗曰:“片念仁慈转杀机,伏雌谁遣幻黄衣。柔肠儿女寻常事,不料雄心夺虎威。”
兴安差役郑某到乡下催缴官粮,夜里睡觉时听到隔壁好像有人说话:“我明天就要被杀了,你们要自爱,不要扰害人。”仔细一听,原来是母鸡对小鸡说话。早晨起来,对主人说:“不要杀鸡给我吃,可以把活鸡给我。”差役抱着鸡走到岑山,鸡挣开,奋力飞到一个山洞里,差役跟着进到洞里,见满地的金银,惊叹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啊,我该怎么处理这些财富呢?”于是用这些钱造桥修路,力行善事,后来出家为僧,终身严守戒律。凈因寺的僧人慧远,养了一只鹅,经常跟着听经。每次讲经,都到佛堂里伏地敬听。要是泛泛地谈论别的俗事,就鸣叫着铺着翅膀出去了。
徐太史诗曰:“闻到妙来心即神,香云花雨幸皈身。此间未许谈风月,不似孤高鹤傲人。”
万历二年,无锡县秦贞中年无子。时值端午佳节,家人准备宰鹅。秦贞见白鹅羽毛洁白光亮,冠爪如朱砂一样殷红,慈悲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不再宰杀,送到北禅寺放生。三年之后,秦贞梦到白鹅前来道谢说:“承蒙主人不杀之恩,我在寺中听讲《金刚经》,特此来报恩。”秦贞醒后,他的妻子觉得肚子疼,后来生下一子,取名为梦奇。聪明俊秀,十二岁考中秀才,进宫学读书。
徐太史诗曰:“六道无常疾电催,明珠老蛙孕慈胎。青衫一领休看易,三载闻经佛座来。”
李昭嘏参加秋季举行的乡试,主考官白天休息时,忽然醒了,发现一张试卷放在枕头旁边,阅览这张卷子,文章很平常,令手下放到架上。又假装睡下,瞥见有大老鼠衔着那张试卷,又放到枕头前,这样反复了三次,勉强录取了他。李昭嘏在发榜后来拜访主考官,考官问他什麽原因,李回答说:“先人积下什麽阴德我不清楚,只是我家已经三代不养猫了。”考官说:“这是老鼠报恩啊。”李昭嘏第二年春又联捷考中进士。
徐太史诗:“家家猫喜食鱼肥,世庇茅庐报棘闱。不俟帘官三度荐,点头卷已拔朱衣。”
关中一位商人在陇山得到一只会说话的鹦鹉,非常喜爱,用很好的食物喂养。曾经因为犯法被关进大牢,回来的时候,感叹悔恨不已。鹦鹉说道:“主人被关在狱中还不到十天,懊恼成这样,我经年累月关在笼子里,又能怎样?”商人有所感悟,于是把鹦鹉放归山林。后来商人的同伴每次从陇山经过,鹦鹉就会在林中问道:“主人现在怎么样?一定替我向主人问好啊。”
徐太史说:“雍陶在诗中写到‘自起开笼放白鹇’,此商可嗣响雍陶矣。”
徐太史诗曰:“片言打动主人心,可悟人心感易深!借问郎今无恙否,多情谁似陇山禽?”
江南某书生,夜里梦见一位身穿铠甲的人跪地求救说:“我明天早晨有难,在先生某朋友家,恳请前去搭救。”书生惊醒,急忙到那位朋友家中,见一小奴挎着竹篮进来,问篮里是什麽东西,说:“从集市上买的鱼,准备用来做早饭。”上前一看,是一条活鲤鱼。向朋友讲明缘由,放生到江中。一年后,书生要过扬子江,突然遇到风暴,船被吹到山下船底被石头刮破,眼看就要沉了。众人都呼天喊地,都说这下活不成了。过了一会船突然随风破浪前行,好像有东西托着船走,眼看船舱中的水都满了,船走的更快了,居然安全到岸。向后一望,原来有一只巨大的鲤鱼摇着尾巴消失在水中。
徐太史说:“不直接给书生的朋友托梦,转而向书生求救。这位朋友大概不是心存仁慈的善人。然而把梦境讲给他听之后,立即放生到江里,还是有善根的人。”
李景文经常跟着渔人,把渔人捕的鱼买下来,又放生到江中。景文向来喜好服食火炼丹药,积热成病,生了背疮,无药可治。恍惚中好像有一群鱼在毒疮上濡沫,感觉清凉爽快,很快就痊愈了。
徐太史诗:“同在清凉世界行,临渊底事杀心萌。求仙不少丹朱误,那识长生即放生。”
镇江的邵彪参加进士考试,多年未中。梦见自己到了一个地方,见一个大锅,正在煮蛤蜊,都说开人话了,叫着邵彪的名字说:“你考不中进士,就是这个缘故。”邵彪于是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蛤蜊都变成黄雀飞走了。邵彪醒后,永戒不食蛤蜊,并向世人讲述这件事,以作劝化。后来就考中进士,官位做到巡抚。
华梧栖说:“如果见到别人杀生,有钱就买下来放生,没钱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也是救护生命的一个方法。”
徐太史说:“黄雀潜入大海,化为蛤蜊,是飞而潜。这里则是蛤蜊化为黄雀,是潜而飞。阴阳造化变幻无穷,像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有很多。只是不理解锅中的蛤蜊为何能像人一样说话,且能预知人的祸福呢?”
徐太史诗:“幻中复幻幻中真,戒杀分明示鬼神。会得蛤蜊言外意,升沉何必问严遵。”
长洲(今江苏苏州)韩世能韩侍郎,世代居住在陆墓,家中贫穷。祖父韩永椿喜欢放生,又没有钱,于是每天早晨起来拿着扫帚沿着河岸,将岸边的螺蛳扫起,全部放回水中,有时忍着飢饿扫过好几里远。如此坚持了四十多年,不曾间断。隆庆丁卯年,韩侍郎去参加乡试,梦到一位金甲神对他说:“你的祖父放生功德浩大,从此以后,你家将代代富贵显要。现在先让你入翰林院,身享一品官之荣耀。”后来官至礼部侍郎,奉旨出使朝鲜,赐一品官服。曾孙韩治,为万历丙午年举人;韩沐,为崇祯壬午年举人。六世孙韩菼,为康熙癸丑年会元、状元。
南康狄相圃太守,在府衙中桂花厅饮宴的时候,讲述了关于内阁学士汪巽泉先生的一个故事,汪巽泉先生在主讲豫章书院时,太守前去拜访,二人偶尔谈及因果报应之事,汪先生说:“善恶报应,据我亲身所见所闻,是绝对值得相信的。”汪先生讲到:我考中进士后,一天在书房中小睡,梦见有两位童子,面貌如玉,各手提一盏红纱灯而来,说:“我家府君有请。”我问你家府君是谁,不回答。二童子在前面引路,我不知不觉就跟着走,到了一个水潭边,方圆有几百亩。幽深静绿,寒气逼人。二童子在水面上行走,如履平地,我感到很惊奇,也跟着走。在黑暗中恍惚看见是一座宫殿,过了很多层台阶,童子把灯挂在两旁,瞧见卫队森严肃立,有一位王者,头戴像古时皇帝一样的冠冕,正襟危坐,须眉苍古。我上前作揖,王者问:“你就是汪某吗?”我说:“正是。”王者说:“你曾经戕害生命数万,你知道吗?”我说:“如果是前世的罪孽,我并不清楚。今生恶业,我相信自己并无杀生害命之事。”王者说:“不是前生的事,你好好想想。”我想了很久,想不出来,说:“恕我愚钝,我实在想不起来了。”王者说:“你再仔细想想,你应该自己悟出来。”我又想了很久,说:“想起来我小的时候,在学堂上学的时候,老师外出,我和小伙伴们玩耍,捉了很多绿蝇。把翅膀掐掉,堆到土丘上,用土围起来,招来无数蚂蚁。就用硝黄围起来,然后点着火。一时间,苍蝇、蚂蚁都被烧成灰,相互拍手笑乐。是不是这件事呢?”王者说:“就是这个事,你知罪吗?”我说:“小时候无知,请求开恩原谅。”王者说:“你既然知道忏悔,就应该抓紧努力。当时一同害命的几个童子,福薄命浅,已经被地府诛杀。你本来应该中状元,现在降为第二名。你仕途顺利,但是也会时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最近五年命运,不太好,过后就渐渐进入佳境了。你要自勉。”忽然就惊醒了。徐太史跋:汪巽泉先生,是饶川乐平人,嘉庆丙辰年榜眼,现在官居礼部尚书。
姚端恪公《戒杀箴》(姚端恪公,名文然,字若侯,江南桐城人。癸未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顺治甲午年曾撰写《感应篇颂言》一卷。):“百物之命,一人之舌。命不再生,舌惟暂悦。盘内添馐,厨中积血。共孽心伤,独孽冤结。愿我同人,生灵爱惜。”
施愚山先生放鱼子法:凡是鱼子,千万不要损坏,也不要经过盐水,用干松的细软泥土拌裹,晒干收藏好。秋天、冬天到第二年春天,积攒到四月十五之后,放到河滩水草之中,大部份都能全活。如果是四五月间,鱼子孵化之时,或者不得已用鱼,可以将鱼子轻轻取出,然后用干泥拌裹,放在阳光照射到的地方,不到半月就能孵化出来,屡试不爽。
张文贞公《放生辩》(张文贞公,名玉书,江南丹徒人。):儒释道三教圣人教化众生的方式虽有不同,但是慈悲仁爱,遵奉上帝好生之德,则是一致的。迂腐的儒生见识浅陋,以为戒杀放生乃是佛道两家才做的事,难道说佛道两教热爱生命,而我们儒家就崇尚杀生吗?白居易写过《放生议》,真德秀写过《不杀诫》。颜真卿任官所到之处,郡县之中,必会建立放生池,共计八十一所,并请求皇帝亲自题写“放生池”碑额,以垂之不朽。苏东坡先生晚年极为喜好放生念佛,曾在杭州上奏朝廷重修西湖,以作放生池(西湖自宋真宗时即作为放生池)。这几位先贤,道德文章标炳千古,如果戒杀放生之事不那么重要的话,几位先生肯这么做吗?《易经》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天地之间最崇高的道德就是爱护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所有的生命,在将死的时候,都是哀号痛苦,有声有泪,只是我们这些凡夫肉眼凡胎,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罢了。这是为何呢?因为只有圣人才能听到无声的语言,也只有圣人能看到凡夫俗子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圣人能深刻体察各种生命的哀号痛苦之情,备受倒悬之苦,迫切希望人们赶快来解救。此时如果能够积极救护生命,真可谓是天地欢喜,神明赞叹!不只是所放的生命对你感恩戴德啊。陶石篑写过一首诗:“一虎当邑立,万民骇散走。万人惧虎心,物命谁当救?勿谓彼肉肥,可疗我身瘦。彼此云露命,但当相悯佑。”读到这首诗,怎不令人感叹?而佛家讲的因果报应的道理,还是其次的。
林则徐先生跋屠太守《书后》:天人感应、因果报应的道理是昭然不爽、绝对可信的。我的好友屠潜园太守,在辛巳年秋天得了重病,医生误用药,几乎要不行了。自己发誓从此以济人利物为己任,以此作为忏悔,别的事一概不再挂怀。一天,感应到观世音菩萨前来入梦,菩萨对他说:“你前世在湖南某地做官,做事虽然公正,却过于苛刻,有伤忠厚,虽然不是为私利,也应削减福禄、官位,又因为过多杀害物命,应得短命之报。幸亏病中誓愿坚固,念念不忘济人利物,不曾有过任何的抱怨。地府用别的福报折除,应该可以延长你的寿命。阴律中说放生可以延长寿命、增加福禄,你要努力啊。”醒后,于是命令全家戒杀,大量放生。当年冬天就先后被任命为袁州、九江知府,再次蒙受朝廷起用,实在是殊遇。第二年春,病就痊愈了。太守了解到佛法以“自利利他”为大愿,希望人人都能获得戒杀放生的福报,却又担心人们不相信,所以写下《好生录书后》这篇文章,用来畅明我们儒家也要奉持戒杀放生的道理,而对于感应观音菩萨入梦这件事,不曾提及。太守写的这篇文章,体例严谨,但是在劝世的意义上,还有不全面的地方。所以我在这里把这件事叙述清楚,使人知道因果感应的道理,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近来风俗奢侈靡费,随便吃喝饮宴,就要杀生害命。只有归安张师诚巡抚,独自坚守不杀生的戒律。他在担任江苏巡抚的时候,曾经写过《戒杀文注释》一书,来劝戒百姓。有人议论说:“大臣应当以百姓疾苦为己任,妇人之仁,好像不是那么迫切。”听说的人都心生疑虑,唯独屠太守辩论说:“只有对人民仁爱的人,才能爱护生命,没有爱护生命而对人民不仁爱的道理。我现在正要向张巡抚学习,你们疑惑什麽呢?”原来太守的坚定信念,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我还听说太守的父亲,中年才得子,就发愿戒杀放生,期望自己的儿子以文学科名来显亲扬名。太守果然以翰林起家,现在太守又在病中感得观音大士入梦,看来福德善根种子早已经种下了。希望读到太守文章的人们,人人勉力奉行,那么,仁爱之风盛行于世,祥和之气扩充宇宙,对于世道人心大有补益。而文学科名的福报,延寿病愈的效果,如此殊胜的感应,也绝非偶然了。道光壬午年六月,侯官林则徐跋。
遂安人洪子泉先生题《立愿生生》册说:“只有实行放生才能益寿延年。没有财力放生的人,可以力戒杀生,发誓放生,这样作就能如愿以偿。有决心,立善愿的人们,就能感天动地,得到回天之力相助。
【今人附录:戒杀放生诗歌】
(一)劝人戒杀诗
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他若死时你救他,汝若死时天救你;众生原同一种性,只是业缘别形体。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会将刀割自身。
生离死别常恻恻,临行频频复回首;从今此去不再还,心念念儿儿知否?
一声长叹老牛哀,跪向屠门乞命来;白刃临头魂欲断,纷纷泪落口难开。
耕田辛苦几经年,颈破皮穿未敢眠;老命自知无足惜,前功还望主人怜。
水边垂钓,闲情逸致。是以物命,而为儿戏。刺骨穿肠,于心何忍。愿发仁慈,常起悲愍。
(二)愿云禅师戒杀诗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三)寒山大师戒杀诗
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
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地藏。彼此莫相吃,莲花生沸汤。
(四)白居易戒杀诗
其一: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其二:世间水陆与虚空,总属皇天怀抱中。试今设身游釜甑,方知弱骨受惊冲。
(五)黄庭坚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形殊性不殊。原同一性命,只是别形躯。
苦痛教他死,甘肥作己须。莫教阎老断,自想意何如?
(六)戒杀醒世歌(近代慧道人)
世人生儿如掌珍,心心常恐儿难育。不幸少时疾病亡,声声哭出亲儿肉。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多护儿牛舔犊。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身常鞠。
物杀我子恨如何,我害他儿不怨毒?世人夫妇愿齐眉,绸缎无限情交笃。
有时恩爱不到头,最苦行单与影独。鸟有雌雄迭相呼,兽分牝牡群相逐。
双鱼比目必同游,孤雁分离不独守。人贪滋味美喉咙,何可拆开他眷属。
畜生苦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试把他身比自身,何待纷纷判直曲。
(七)莲公凈语
果报相寻事可哀,谁从因地识轮回。漫天劫火炎炎里,都自杀生一念来。
(八)苏轼戒杀诗
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九)陆游戒杀诗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十)苏轼薄饮食诗
秋来霜露满东园,萝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十一)劝食素(宋慈受怀深法师)
吃肉何如咬菜根,且图身口戒香薰。莫言死后无因果,八两须还他半斤。
(十二)放生诗(清寿光禅师)
放生赎命事虽庸,无限阴功在此中;一岁积成千种福,十年培养万重功。
已赴网罗遭困厄,将投汤火近惊冲。临刑遇赦恩无量,彼寿隆兮尔寿隆。
(十三)劝放生戒杀(民国泰县顾子香)
杀业多时孽亦多,劝君何忍伤天和。须知果报无差错,人死为羊苦若何。
(十四)放生诗(唐陆甫里)
万峰回绕一峰深,到此常修苦行心。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有猎人寻。
(十五)大智度论
诸余罪中,杀罪最重。
(十六)弥勒菩萨偈
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十七)劝人信因果素食戒杀放生歌
辱骂相侵报不忘,况于食肉剖心肠。何如与物同安乐,白饭青蔬大吉祥。
算来牛犬最堪怜,夜雨晨霜不计年。费尽一生辛苦力,残驱无要受熬煎。
好种良因广福田,半生愦愦悔从前。而今喜获青云路,戒杀放生总在先。
命债须偿理应该,冤冤相报几时开。决心戒杀皈依佛,利己利人免劫哀。
持斋念佛具悲心,感召天和百福临。普愿同胞倡素食,升平有象颂而今。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