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八识详解

发布时间:2023-11-22 01:17:07作者:心经问答网
八识详解

(一)心与身的关系
善男子,人的身体是由物质的四大假合而成的。
概括来说,人的色身可依功能分作六大部份,就是眼根(视觉器官)、耳根(听觉器官)、鼻根(嗅觉器官)、舌根(味觉器官)、身根(四肢躯体)和意根(脑及神经系统)了。
这六根都是由四大种,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本身没有精神生命,待众生死后,物质的器官躯体,便会朽坏、散灭、转化,再成为新的物体。
物质的四大,就是这样不断地形成、毁坏、再形成、再毁坏了。
善男子,能使六根发挥功能的,不是没有精神力的四大本身,却是心识的力量。否则人体的六根,只会是一堆废料,没有生命活力可言,犹如一只无桨的船,难有自发的活动了。
心识在眼根发挥功能的,叫做眼识。它使人能通过视觉器官,观察到世间各种事物。
在耳根发挥功能的,叫耳识。它使人能通过听觉器官,收听到世间各种声音。
在鼻根发挥功能的,叫做鼻识。它使人能通过嗅觉器官,感受到各种气味。
在舌根发挥功能的,叫做舌识。它使人能通过味觉器官,尝到世间各种食物的味道。
在身根发挥功能的,叫做身识。它使四肢躯体能在世间接触外境,作种种活动,又使内脏肺腑,发挥维持色身生命的功能。
在意根发挥功能的,叫做意识。它使整个神经系统能发挥功用,让整个色身,能通过此系统,由心识指挥,在世间动身发语,造种种业。
善男子,没有了心识这六种功能,生命力便不能藉色身在世间活动,过物质的生活,吸取物质世界生活的经验,却只如无情木石一样而已。
心识既有上述的六种功能,为什么不能离六根而存,独自活于世上呢?
善男子,心识的活动力,确是不需根身的存在,也能发挥的。但是若离六根,生命体经历的只是纯粹精神界的活动,再不是物质世间的生活了。
色身存在的需要与否,定于生命体从前的业力与修行境界。若由业力所牵,要以色身续命,那么,它便难舍色身而存了。
但是,无沦生命体以何种色身出现于世,心识永随不舍。否则生命体便没有生命力可言,再不能称为生命体了。
(二)心识的结构
善男子,愚昧无知的众生,难知根与识的分别。但是,以锻炼身心,成就智慧、力量、解脱为事业的佛弟子,却必要知道心识的结构及其特异功能,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行止的因由,认清心识的潜能。这样,他才可以强化自己的身心,超越物质的众多掣肘,能够逍遥自在,以心御万物,无处不自得。
善男子,人的心识以功能区别,可分作八个部份,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和身识又合称前五识。
行者于此八识,必要深究,始能登自度度他之阶梯,悟以心造物之法门。
(三)前五识一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善男子,人于日常的活动里,若要对外境作认知了别,必要依赖眼、耳、鼻、舌和身这五根,而使这五根发挥作用的,就是前五识了。
没有精神力的根身,只是物质,必待心识的调御,始能活动。
若四大本身自有能看、能听、能嗅、能辨味、能感觉、能思惟的功能,那么,一切的物体,无论有情或无情众生,皆有这些功能了。
因为它们同是由四大所造的。
若真的如此,木石钢铁、雨露微尘,便与—切凡夫圣贤,毫无分别,同具一样的活动力了。
这是多么不合情理的事情啊!
人的五识,是怎样发挥功能的呢?
善男子,五识特有的功能,就是通过人的五根——眼、耳、鼻、舌、身——去对外境起认知了别,且作出反应。
五识对现于它们前面的实境,无需思量考虑,便能立即了了分明、认知它们的形相本质,并且能对它们,即时生起善的、恶的、或非善非恶的反应。
五识在物欲的世界里,让生命体能作色、声、香、味、触的领受。
为了达成这五事的领受,五识有五种能力,能在欲界一切时空里,随缘起用。
这五种能力,就是对外境能产生接触(触)、起警醒注意(作意)、领受外境刺激(受)、认知辨别(想)和作思量反应(思)的能力了。
五识使居于欲界的众生,能通过根身,追逐物质欲乐,得色、声、香、味、触的满足。
但是,修禅定的行者,追寻的不是物欲享受,故能于不同的定境里,次第止息五识的活动,代以离欲的禅悦,也能从此而生智慧、神通与解脱。
五识在欲界里,各与色、声、香、味、触一法相应,与其他各识所司之事,并不涉及,无一能负责综合五法,为生命体建立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印象。
一辆有五匹马的马车,若无驭夫驾车,五马势必不羁,任意乱闯。
五识就如五马,若无统御,一切所受纳的个别印象,便互不相连,没有意义了。
那么,负起调御五识和综合它们输入的片面印象,令能生整体意义这责任是什么呢?
善男子,这就是第六意识了。
(四)第六意识
什么是第六识呢?
善男子,第六识可单称为“识”,又叫意识,是认知了别之识。
它是人体的感觉中心,负责指挥前五识的工作。前五识所传送的零碎片面资料,皆由它作有系统的组织,建立一个全面、有意义的影像。
善男子,意识根据从前的经验,能把前五识传送的资料,迅速整理,对外境能即时生起三种认知了别的作用。
意识对有实质存在之境物,能根据以往的经验,立刻达成认知了别,这是现量的作用。
在没有实质境物存在时,意识则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资料,迅速比较、测度、推论,而达成认知了别的目的,这就是比量的作用。
但是,意识并非时常都能作出正确的认知了别。有时,根本没有存在的事物,它却会无中生有,作完全错误虚妄的认知,这就是非量的作用。
善男子,意识所能了别认识的外境也可分作三种,就是性境、独影境和带质境了。
实实在在存在的外境,能为意识了别认知的,叫做性境。没有实质存在的境幻,也能为意识所了别认知,但是,这些叫独影境。
外境虽有实质的存在,但意识却不能对它作恰如其分的认知,却把它误作他物而不自觉。这些从错误了别认知而得知的外境叫做带质境。
意识以现量、比量和非量,对性境、独影境和带质境这三种外境作出了别认知后,又能起三种不同的反应。
善男子,那三种反应,就是善的反应、恶的反应和无记(非善非恶)的反应了。
意识能根据从前生活累积的经验,指挥前五识,不须思量,而能即时生起含有善、恶或无记的活动。
善男子,意识的活动最强,因此能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里,不断引发身、口和意的活动,作善、恶和无记的业,使生命之轮不停转动。
第六识于八识之中,了别认知外境的能力最强。因此众生的存在和生活,受此识之影响至巨。
对很多人来说,第六意识的活动,几乎等于他们整个生命的活动了。
为什么第六意识的作用那么强,对人的影响那么大呢?
善男子,这都是因为第六识具备了心识的全部五十一个心所有法的缘故。
(五)第六意识的功能
善男子,第六意识具备了心识的全部五十一个心所有法。
什么是心所有法呢?
善男子,心所有法,就是心识所能生起的五十一个心理状态或功能。此五十一个状态或功能只在第六意识中,才全部完备无缺,而于其他七识,则多付阙如。
因此,第六识于动身发语的能力上,比其他七识,就要强得多了。也就是这缘故,意识几乎操纵了人的全部生存活动。
五十一个心所有法是什么呢?
善男子,这五十一个心理状态或功能,可分作六大类,就是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和不定了。
什么是遍行呢?
善男子,遍行就是于所有时空,都能现行,作心理活动的意思。
隶属于遍行类的心所有法,是八识所共有的,有五个,就是触(接触内外之境)、作意(起警醒注意)、受(感受)、想(起影像或概念以作认知)和思(起意志活动)。
什么是别境呢?
善男子,别境是了别外境的意思。
属于这类心所有法的共有五个,就是欲(希冀)、胜解(彻底地明了)、念(牢记)、定(专注一境)和慧(智慧)。
什么是善呢?
善男子,善就是行善的能力和心态。
属于这类心所有法的共有十一个,就是信(信心)、精进(努力)、惭(羞己不如人)、愧(羞于己过)、无贪、无嗔、无痴、轻安(内心的解脱禅悦)、不放逸、行舍
(舍弃污染的行为)和不害(不作损害自他的事)。
什么是烦恼呢?
善男子,烦恼又叫根本烦恼,是能令人颠倒迷惑、苦痛哀愁的东西。
属于这类心所有法的共有六个,就是贪、嗔、痴、慢(轻慢自他)、疑和不正见(错误的见解)。
什么是随烦恼呢?
善男子,随烦恼,是由烦恼或根本烦恼的存在而生起的。没有根本烦恼,它们自然不再存在了。
属于这类心所有法的共有二十个,就是忿、恨、恼、覆(隐瞒自己的过失)、诳(欺诈)、谄、骄、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恐惧、激
动、失去内心的安宁)、失念(忘记)、不正知(愚昧无知)和散乱。
什么是不定呢?
善男子,不定是指本质善恶不定,要看情形才可定其善恶的心理状态。
属于这类心所的共有四个,就是睡眠、恶作(悔恨已作的事)、寻(追逐寻求)和伺(伺察)。
善男子,以上六类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在八识之中,只有第六意识才全部齐备。因此,众生于生存所须作之身口意活动,便全皆可由此意识引发了。
(六)机械的意识生活
善男子,第六识虽然具备全部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但它的作用,只在于了别认知外境,鲜有思量的活动。就是思量,也只处于了别认知外境的层面。了别认知已毕,思量便止。
意识若是了别认知已毕,思量便止,那么,是哪个去作善、恶、无记等业呢?
善男子,如前所述,第六意识具有心识全部的五十一个心所有法。这些法在前六识遇外缘、起了别认知之后,便能即时相应生起,其间并不需要多大的思量活动。
为什么没有思量的必要,这些心所有法便能生起呢?
善男子,这都是习气的缘故。
众生于无始以来,于无数的生命之中,在不同的时空里,曾作数不清的业。而重复的行为和反应,便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习惯力,时刻影响了众生对外境所起的反应。
当外境相同或类似的时候,意识便即时生起惯性的反应,引发有关的心所有法,令众生经历某些感受,或作某些行动。
惯性有时太强了,以致众生虽想主动改变反应,也无能为力。
就是这缘故,意识的惯性作用,能使众生不需要思量,便能生活于世上,天天机械地做着重复或类似的工作。
善男子,外缘若引发善的心所,行为便属于善,若引发恶的心所,行为便属于恶;若与无记的心所相应,这些行为便属非善非恶了。
外缘能有很多不同的组合,各心所有法也能同时或异时出现。于是,众生便恒久处于苦乐善恶不定之中,作种种身口意的活动,而毋须着意的思量了。
善男子,虽然大多数的人,于大部份的时间,所过的是不自觉的机械反应生活,但是,他们总有些时间是在了别认知以外,作较复杂的思量推理,带有意志性质的心理活动,虽然深度与频密,则因人而异。
第六意识的思量能力既止于了别认知,那么是什么去作这些较自觉着意的心理活动呢?
善男子,心识中能负起这个责任的就是第七识——末那识了。
(七)第七识末那——思量执“我”之识
善男子,第七识可称为意,又叫末那识,是思量之识,是心识中掌管思量的部份。第六识依它而立。
它若遇外缘,随即生起你我之想,牢牢地执持着有一个“我”与外境相对。
七识末那是六识之本,也是八识阿赖耶的主观部份,但它却错谬地视自己为心识的全部,不知有八识阿赖耶的存在,更不知自己活力软弱,难制前六识,却常为意识所转,统治之权常失。
善男予,第七识共有十八个心所有法,比第六识所有的心所有法为少,故活动功能也自然比六识为少了;
末那识有四个根本烦恼心所有法——贪、痴、我见和我慢,
八个随烦恼心所有法——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和散乱;
五个遍行心所有法——触、作意、受、想、思, 和一个别境心所有法——慧。
善男子,这十八个心所有法,若遇外缘,便即生起。
第七识能不断地审察、思量内外之境。十八个心所有法中,以作意、想与思的活动力最强,为七识之特色。
无论末那识所起的心识作用是善是恶,都能影响第六意识,令它指挥前五识作业。因此,末那识活动时,便能指挥根身的活动。可是,它活动的时候却远比意识为少。这样,第六识便常代理他身口意的活动了。
为什么这现象会出现呢?
善男子,七识末那,虽然恒审思量,能指挥第六意识作业,但是在一般的众生里,七识的活动力都较六识为弱。这是因为不爱思考的人总比爱思考的人为多。就是最爱思考的人,在日常的生活里,大部份的时间,都倚赖第六识的惯性活动去处理日常的刻板事务;真正要思考的时间,其实很少。
因此,七识便常备而不用,在审察思量力不生起、或虽生起而不强、或还未能即时生起的时候,活动力极强的第六意识,便会自作主张,抢先地根据惯性,引发身口意的活动了。
第六识机械、惯性的活动,本从第七识末那以往的思惟决定而起,或偶然随意的反应而生,现在却倒转来影响了七识未来的决策,使它恒依惯性行事,令惯性更牢固。有时在七识能够作出思惟活动之前,六识机械的反应已经出现,身口意的活动早已不自觉地引发了。
到这时候,七识要控制六识的活动,也倍感困难。
六七两识就是如此互相薰习,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了。
善男子,一般的众生,虽然少用七识的思量能力,却无时放下它的“我执”作用。只要心识的任何作用一生,那“我执”便同时并起。
就是因为这“我执”的生起,众生便镇日与外境恒起差别,与人生你我之想,妄念频生,争强斗胜,永远难知万法同体、你我本一了。
七识末那使众生感到有一个“我”在感受与做作,使他误认这“我”是心识之主体。
善男子,心识之主,其实是形相微细、凡愚难解难知的第八识阿赖耶。
(八)第八识阿赖耶心识之本
什么是第八识呢?
善男子,第八识可称为心,为第七识末那所依,是前七识的本体。观它不同的名称,可窥其性质与功能的端倪。
八识又名阿赖耶,意即无没,能于生死流转之中长处而不坏失。
八识又名藏识,因为它具有能藏、所藏和执藏这三个功能。
八识能贮藏前七识生活的经验,是一个永不会忘失存入资料的记忆中心。它不但能贮藏今生经历的资料,也能贮藏过去生和未来生经验的结晶,更把众生—切果报的种子收藏,待时机成熟时,便随缘引发现行。这就是能藏的功能了。
众生一切经验和业报的种子,都以八识为贮藏之所,除此以外,便没有其他的地方了。

这个提供贮藏之所的功能就是所藏的功能了。
八识能把这些经验种子,牢牢执着,不使忘失。这执持不舍的功能就是执藏的功能了。
善男子,八识又名出生识,因为它具有创造的力量,能现起各种现象、形相。
八识又名和合识,因为在它里面,有真伪,染净、善恶之法夹杂揉合在一起。
八识又名薰变识,因为它能受第六识和第七识末那的作业所薰习,而起变化,又能互为因果地薰习六七两识,使业果出现。
八识又名本觉识,因为在八识之内,有佛陀的觉性隐存,若能显现,众生便得真实的智慧,离诸虚妄,能成正觉。
八识又名真识,因为它与真如本体相通,与最终极的、至真、至善的法同体。
八识又名家识,因为一切法皆由它的活动而起,一切心物皆从它体内流出,为一切心物所依,如众生出生的家一样。
八识又名本识,因为它是一切识之根本,除此再无他法可依。
八识又名体识,因为它是一切心物活动的本体。
八识又名寂灭识,因为它有动而造万物之能力,也有寂灭不起相对法,烦恼法的特性,能处于清净无生无灭之状态中。
八识又名金刚智识,因为在它之内,包含了一切无上的智慧,能由众生开拓使用。
八识又名一切种智识,因为从它众生能得一切种智故。
善男子,八识尽管有那么不可思议的体用,却不主动作业,只任由七识末那起“我”的主观作用,恒审思量;又由六识机械地动身发语,作种种善与不善之业。
前七识所造之业,储于八识之中,便成未来轮回生死的依据;而八识也随前七识的业力,轮转六道之中。
由此可见,八识虽有大能,却不干涉前七识在世间活动的自由自主。
(九)阿赖耶识的功能
善男子,第八识有很多凡愚难知难解的世间与出世间功能,但是在桎梏的人间里,以人为主位的心识活动里,只与五十一个心所有法的五个相应。
这五个心所有法,就是触、作意,受、想和思了。至于其他四十六个心所有法,在第八识里,是全不生起的。
第八识的本性非善非恶(无记)亦非有覆(隐瞒恶行),因此,它的行为特质是无覆、无记的,与一切善恶有覆的心所有法,不起相应。
八识是前七识所依的本体,行相微细,凡愚不能觉知,且不起“我执”,又不主动作业,因此众生在日常的生活里,就忽略了它的存在。
因此,众生只知有一个我执——恒审思量的第七识,一个动身发语的第六识,却不知有一个能起无边体用的第八识在幕后主持根身形相的维持、业报的引发和精神力的供应。
善男子,第八识行藏甚深细,不易为人所知晓,但它所含的种子,却有如瀑流一般,起灭流转,延绵不绝,一遇适当的外缘,便即现行,以种种形相、种种时空、种种际遍由前七识去经历,直至所有业力种子,皆能结果为止。
为什么现行的种子,要由前七识领受呢?
善男子,这皆因种子乃由前七识所种下,亦只有前七识才有适当的心理功能,去领受各种世间果报之故。
八识虽具能藏、所藏、执藏的能力,能引发种子现行,本身却无覆记,没有我执,对外不起差别执着。因此,它超越了一切善恶、烦恼的法。
但是八识对六七识的活动,却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是众生经验、晶流习气的永久贮藏处,能随时为前七识供应资料,作为它们活动的依据。
六识的惯性活动和反应,从八识贮藏的习气而来。
七识的思考得着,也从八识提供的知识累积而来。
六、七、八这三识互相熏习,便使生命体能于世间作种种活动了。
善男子,一期生命完结之后,为该期生命特别构成的前七识(除七识的主观作用外)悉皆灭亡,只有第八识的本质与能力,如前一般无异,只是加添了另一生的经验与业力。八识能以此作新的牵引和依据,随顺着因缘,再建立一副新的色身和——副新的前七识,令一个新的生命体能在适当的时间与空间里活动。
善男子,八识在生命体未成立之前已经存在,但却在生命体坏灭时最后离去。它虽是众生之主,却是退居幕后,恒让它前七识的主观作用与做作,带领它营造众生于六道之中。

(十)阿赖耶识与身心外境的塑造
善男子,阿赖耶识不但根据众生的业力,变现了他的根身、—一副在六道中活动的心识,同时也变现了他所应处世间的种种境地。
众生的际遇,看似身不由己,像是出于意外和被动,其实皆是由自己业力所导致,各各合乎个别行为业报之所需。
因此,众生所处的境地,皆是独一无二,自作自受,并非由人摆布,却全是由自己依业所造。这样,众生就非要绝对自我负责和承受自己行为的果报不可了。
众生的行为能导致善或恶的境地际遇,一一皆依行为的本质而定。因此,他才是自己命运的真正主宰者和创造者。
善、恶、和无记性的行为,贮藏于第八识之内,遇缘便起果报。
众生行为不同,所处的境地、所受的果报就大异了。
善男子,共同的行为,使众生有共同的果报。在这时候,对众生来说,世间就好象同是一般无异。但是,在同一世间中,也有个别不同的果报。这便使大体相同之中,有着个别的不同了。
事实上,每个众生所处的境界,都是独—无二的。只不过在与其他众生因缘巧合相若时,他们才处于一起,互相渗入对方的世界,互相成就个别独立的果报而已。
善男子,阿赖耶识就是这样塑造众生的根身、心力、环境与际遇,使各能受报无误。
(十一)阿赖耶识与真如
众生的阿赖耶识与真如又有什么分别呢?
善男子,真如若是一个大海,那么,八识阿赖耶,就是构成大海那无量的水份子了。
海中的水份子不可胜数,构成真如的阿赖耶识,亦复不可胜数。
每个阿赖耶识的种性与其他的阿赖耶识,完全一样,绝无差别,只是它受生命体业力的牵引,轮转投生于不同的时空而已,在本质上实是不分高下。
阿赖耶识,互相依存,互相摄受,协调不悖,合成了真如的本体,成为一切心物的来源,使一切心物众生相通、不一不异。
阿赖耶识的各种变迁,都在真如之内。从这角度看,真如像是在变异之中。
但是,阿赖耶个别的改变,并未使真如整体在本质上有任何的改变。从这角度去看,真如却又是亘古不变的。
因此,真如实是超越了生灭、断常、一异、来去之形容的唯一常住法;而阿赖耶识,便是真如体内生灭万法之种了。
(十二)圣者八识转智
依佛法修行的众生,在证道的时候,八识会有什么转变呢?
善男子,行者修行圆满时,八识能转识成智。
什么是转识成智呢?
善男子,转识成智,就是说,心识从前对外境所起的错误认知和见解,现在已经纠正;从前的妄想颠倒,现已祛除;对一切事物,当下便知它的本体实相,所有心识的活动,都与最高的智慧契合,绝无谬误。转识成智,就是识的彻底净化。
善男子,得道的圣者,前五识不复与凡夫一样。因为它们的污染已除,再不为物欲所缠、虚妄所惑,已能知一切现象的实相了。
圣者能以五识用于尘世,随缘说法,指点迷途,除众生之苦恼,授解脱之方。
他能随意运用五识,事事无碍,一切皆随心所欲,不但能完美地完成一切欲作之事,更能于一切活动之中,契合最高的智慧。
五识这种能力,就是成所作智了。
善男子,得道圣者的第六意识,对一切人我诸法、皆能观察明白,远离一切虚妄错谬。
意识为前五识所依,若它清净无污,五识也会因而变得清净。五六识皆清净无垢,那么,它们便互相净化,加强了无误的了别认知能力。
圣者就是倚赖六识这无误的观察力,才能于世间里,慈光普照,为众生开示生命的真谛,解说一切的真伪,而与最高的智慧无悖。
六识这种能力,就是妙观察智了。
善男子,圣者成道时,第七末那识,能舍弃我执,亲证一切平等、万法同体之义,再不陷于你我的虚妄执着里。
行者在修行的路上,早在第八不动地的菩萨阶位时,你我分别的执着,已经永断无余。因此,能无私地行种种功德,而绝无望报之意。
他已进入一个无我而我、无为而为的境界了。
此地的圣者,不从说理上知万法同体,却是在凡愚难解的神秘禅定境界中,亲证同体之妙、一切皆是平等之性。
亲身的体验,使他能够真正地放下我执,知平等的真义;在法界之内,真的再不起你我分别之想。
七识这种能力,就是平等性智,或无分别智了。
善男子,圣者证道时,第八阿赖耶识,也转识成智。
行者修行至十地菩萨阶位时,我、法二执,都彻底地破除了。八识田中,再没有新的烦恼种子。一旦从前的业力种子结果,受报圆满,八识便再没有业力的牵
制,对一切无所亏负,得到自由。
八识至此,已除去一切污染,纯然无垢,与从前染净参半的情形有别了。
行者此时;能以清净无垢之识,起金刚定。在定中,能得一切极圆满的智慧、神力与解脱。此无垢识就是佛心了。众生之能够修行证果,全赖它的存在而来。
八识转净所生的能力,就是大圆镜智了。
它使圣者超越了一切的束缚,能以心造物,游戏神通,随缘救世,成为天人之师。
(十三)如来隐藏于众生的心中
善男子,众生的心中,存有真如佛性,能起无边智慧、无量神变。但是这些能力,只是潜藏的种子,若不净化心灵,便不能显现,难起其妙用。
未曾显现的佛性,就象植物的种子,未曾种于土壤中,未得到充足的阳光、水份,故终不会发芽生长,难见绿叶成荫、花开结子的时候。
善男子,佛的显现,从心识力量的开拓与锻炼而生,是要由众生的自我努力才能成就的。
佛性在心之中心,也在众生之内,三者同是一体。心佛众生,实是三无差异。
因此,如来觉者,早就隐藏于众生之中了。
善男子,八识阿赖耶,是妄心之主,待污染除去,便能起佛智。而八识的清净,是要依佛法修行始能得着的。
八识既为心识之主,能转万物,能变现万物,为什么又要有前七识的建立呢?
善男子,八识之智,虽能造物,运转宇宙,按业生报,使万物并行不悖,却是无欲无情、无分别之智。
众生若要在相对的世间里,行你我相对的世间活动,就必定要具备能起如是差别活动的前七识。否则,便没有—个能在世间活动的本位,而心识潜藏的功能,也不能通过这些世间活动得以发挥。有了前七识,行者才能以慈悲为根本,行一切佛智大能,使佛心常住于世,救度无量众生。
若无世间生死轮转、悲欢离合、所求不得之苦,那么,众生便没有修心学道的场所,难以清除八识的污染种子。这样,如来(即佛心、清净真如心)的显现、清明无垢的觉醒、超越的解脱,便成为不可能的事;智慧、力量、解脱与慈悲,也不能从艰苦挑战中磨练出来。
善男子,磨练挑战越多,悟道的机会就越大,证果的时间就越近。
因此,身行佛法的如来弟子,能勇敢地面对一切艰难挑战,绝无畏惧,永不退缩。对一切逼迫,不但能以和平的心,泰然领受,不生怨恨,且能令一切困境,
成为强化自己身心、增长智慧力量的机缘,使自己的道行更进一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