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宽运法师:放下.解脱.清净.自在

发布时间:2024-12-26 01:20:36作者:心经问答网
宽运法师:放下.解脱.清净.自在

放下.解脱.清净.自在

这两天跟大家谈及生命的担负、放下与解脱的问题。事实上,要做到真正的放下,又谈何容易呢?常听到有人洒脱地说:「放下就放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真的如此简单吗?当我们真正遇到困难或不如意之事时,是否真能如此坦然去面对呢?人对自我的观念,往往是深信不移、执迷不悟的。纵然事实真相摆在面前,我们却依旧固守自己的观念。依佛法来说,这就是我执;这种我执是牢不可破的,因而形成生命中许多的矛盾与迷惑,令自我束缚于五欲六尘的贪念之中,蒙蔽了生命原本的意义与真谛。佛教称之为「无明」。

我们都知道,非洲有一种动物叫「狒狒」;狒狒有一种习性,就是不肯放下已经拿到手的东西。人们就利用这一弱点设计陷阱,利用坚果为茸,捕捉狒狒,并且嘲笑狒狒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手,放下坚果逃命去?

」狒狒就是贪执手上已拿到的坚果,无法放下,结果就被人补捉了。其实我们人类何尝不是一样呢?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审视一下,就不难发现,并不是只有狒狒才会犯这种错误,我们亦时常犯着同样的错误。

生命犹如大海行舟,如何能载得动这许多的物欲和虚荣?因此,如果我们想令生命之舟在抵达彼岸前,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把该放下的东西慢慢放下,该舍弃的东西慢慢舍弃,从中学习开启心中尘封已久的智慧,破除种种的无明迷惑,寻回善良真诚、清明透彻的本性,重新获得解脱与自在。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陀的面前,运用神通两手拿起了两个花瓶,前来献给佛陀。佛陀大声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于是把左手拿的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再把右手拿的花瓶也放在地上。然而,佛陀接着还是说:「放下!」

黑指婆罗门只得回答说:「我已经两手空空了,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你为什么还要我放下呢?」

佛陀对他说:「我并没有让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都放下时,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由此可见,佛陀教导弟子的最重要教义就是「放下」。

「放下」,说起来很简单、听起来也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却很困难。那么,佛陀是如何教弟子放下的呢?

有一次,弟子拿一朵花走到佛陀面前进献。佛陀说:「放下花。」弟子放下花。佛陀说:「放下手。」弟子放下手。佛陀又说:「将你的身心也放下。」弟子听了觉得很疑惑,心想:「身心如何放下呢?」阿难于是代替这位弟子请问佛陀:「身心要如何放下呢?」佛陀说:「放 不下,就担起来。」弟子就领悟了。

佛陀教弟子放下,还有很多方法。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代替佛陀去一个偏僻的地方布法;临别时,弟子请教佛陀:「我出外传播佛法,可是信徒中有许多女众,眼见了,怕起心动念,犯戒律,要如何是好呢?」佛陀说:「不要看就好!」弟子又问:「不要看就好,很难啊!若碰到女众跌入水中,必须要救,又该怎么办?」佛陀说:「不要摸就好!」佛陀所谓的「不要摸」,并不是不要用手去触摸,而是不要用意念去触摸。我们凡夫往往是:手虽然没有去摸,却透过眼识生起了意识,因而起心动念,于是心透过眼睛变成外物的奴隶,外物变成主人,迷失了本心仍不自觉。

接着弟子又问佛陀:「当必须要用眼看,也要用手触摸才能救到她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佛陀说:「保持觉知,保持警觉。」佛陀的意思是指每一剎那都要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觉知自己所做的一切行为;虽然在看,在救,只要保持觉知,就不会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就不会有欲望,就不会犯戒律。一个人要从「不要看就好」,进而修到「不要摸就好」,再修到没有起心动念,分分秒秒保持觉知,保持警觉,真正放下外缘,放下内心的执着、罣碍,放下内心纠缠不清的牵绊、束缚,这才是真正的放下。

说到这里,我们再讲一个有关放下的故事:

有两师徒,一老一少。一天同时外出化缘,那时已经是傍晚时分。要涉溪返回常住寺庙的时候,发现溪畔有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哭泣,少年和尚看也不看,问也不问,自己径自涉溪而去。老和尚却慈悲地询问姑娘哭泣的原因,原来是姑娘怕溪水湍急,不敢过溪。老和尚眼见天色将晚,于是一言不发将姑娘背过溪,然后放下。这时,少年和尚仍然一个人兀自在前面,头也不回地向前走,直到临寺门口时,少年和尚终于忍不住了对老和尚说:「师父,你平日常常教诫我们要远离女人,不得接近,连想一想都罪过;可是你今天不但自己不远离,还背着女众过河,这是犯戒的,你竟然这么做!我以后怎么再跟你学呢?」老和尚回答说:「我背的女众早在溪边就放下了,你怎么一直背着,背到了寺门口还不肯放下呢?」

由这个故事可以知道,我们要放下一切,并非放下有形的事物,而是要放下内心的罣碍,内心的执着。故事中,少年和尚修行到「不要看、不要摸」,却尚未修行到「不执着、不罣碍」。相对而言,老和尚的修行就不同了,他已修行到对任何事,心内心外都能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念分分秒秒都能保持觉醒、保持清净。

我们常常说,修行人要做到六根清净;可是当我们的六根面对六尘的时候,六识能做到完全没有执着,这就需要修行的功夫。有什么方法才能做到「不入色、声、香、味、尘、法」?

从前有位很有修行的比丘,整天在荷花池边打坐。有一天,荷花开得很香很美,一阵风吹来,暗香袭人,他不禁闻起荷花香,正闻得很欢喜,而陶醉在花香里,忽然听见荷花池的池神说:「你怎么可以偷我的东西呢?」比丘说:「我那有偷你的东西呀?」池神说:「你偷了我的荷花的香味。」比丘说:「昨天有些人来摘你的荷花,你都不说他们偷;我只不过闻一下荷花的香味,你就说我偷。这是什么意思呢?」池神说:「你是一位修行的比丘,你用鼻子闻香味,即是偷。你的心透过鼻子来偷花香,你的心已走出去成为荷花香味的奴隶。」你看,修行的比丘为了香味,也会放不下,可见放下是多么不容易呀!

因此,修行者要修放下的,除了将有形的外缘、外物放下以外,内心任何的贪恋、执着都要放下,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统统放下。不然,就无法使内心安定下来,只有「万缘放下,一念不兴」才是真正的放下。真正放下之后,我们的心才能进入空无、宁静、美妙、喜悦的境界,如此才能真正脱离六道轮回,了生脱死。

所以说,做人其实不需要许多复杂的思想、高深的理论,只要懂得放下、愿意放下、舍得放下,这就是生命的智慧;能做到清心寡欲就会轻松自在,能随遇而安就会自得其乐──放下就是解脱;人生的道路就能远离痛苦、忧伤;获得清净、自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