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善寺是古代下邳州府城西羊山上的一座寺庙,今在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街西头。
东汉东平四年(193年) 丹阳人笮(zé)融任下邳相,在羊山修建浮屠寺,寺中有塔、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塔为九层八面,每面镶有铜境,塔顶亦有一面铜镜朝天,当地人称 “九镜塔”,后毁。 公元467年拓拔氏建立北魏,大兴佛教,召谕各地官府修建寺院,当地官府又在羊山九镜塔的废墟上重修九镜禅寺。至唐代九镜禅寺再次修葺,并更名为释迦院。可惜在宋、金交战时,被乱兵纵火焚烧所毁。 明朝成化年间,宫中太监邳州人徐瑛,奉皇后懿旨,敕资重建释迦院,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落成。宪宗皇帝赐名“宗善禅寺”。 徐州佛教志载:宗善禅寺依山取势、规模宏大,山门前有“敕赐宗善禅寺开山纪”碑刻一座,明清两朝修葺禅寺的功德碑数座。山门上方镶嵌汉白玉匾额一方。山门楹联为:“千秋泗滨三宝地,万古羊山一禅林”。向里依次为接引殿、金刚殿、罗汉殿、大雄宝殿。两侧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后为皇姑楼,楼下三宫,东西为毗卢殿、玄都殿、阎罗殿、大悲殿、藏经楼。 据当地八旬老人讲述:羊山宗善禅寺,殿宇宏丽气魄雄伟,古木参天,课人诵经之声,响澈山林。鲁南、皖北、豫东、苏浙等地佛徒信众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诞辰,数百里的信众三天前即来此,虔诚顶礼沐拜,香火缭绕极为鼎盛。寺庙中大雄宝殿,建筑巍峨、飞檐翘角,朱栋彩梁,内奉释尊铜佛坐像一尊,高2米余。佛身铸有小佛千尊,重4800斤(暗喻四月八日佛诞辰日)。铜钟一口为明朝嘉靖36年(公元1551年)灵壁人袁自登等所铸,铜钟高过一人,铸工精湛,重1365斤(喻一年365日)。寺僧撞钟声可闻30余里,真可谓"响震三更梦,声传四野秋"。 老人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寺中主持大因禅师来自山西省五台山,曾师从二世活佛章嘉。只因清朝建立后,特别尊崇西藏喇叭教,尤其十分崇仰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圣境,清朝的开国皇帝顺治帝,非常信佛,甚至还想出家为僧。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帝都曾多次朝拜五台山,可见信仰崇拜之心极致。由此五台山的佛教盛极一时,章嘉二世佛法无边,通晓汉、藏、满、蒙四种语言文字和梵文,曾以汉、藏、满、蒙四种文体翻译《大藏经》中的咒语,僧徒众多。大因禅师原本是汉人,学有所成后,便周游内地传播佛教。遇羊山观其宗善禅寺香火旺盛,则在此处挂单宣扬佛法,后出任住持。 老和尚所学甚广,不但深得佛学真谛,对琴棋书画也是无所不精。为人虚怀若谷,在当地广结善缘、普渡众生,很有名望。尤其和下邳州知府私交甚密,因知府也是痴迷黑白之道,与大因和尚乃棋逢对手往往三五局不分胜负,知府公事之余隔三差五常到宗善寺找禅师对弈,日久天长对佛教也颇有研究。和尚晓得知府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棋友往来相得益彰,闲时对弈赋诗相互敬仰。 康熙七年夏日正值大汛,雨后的一天傍晚,气候闷热。大因禅师蒲团打坐,朦胧之中突见一片汪洋,水势凶猛湿及袈裟,大师骇然。猛然惊醒方知南柯一梦,回味梦境忐忑不安。眼见天色已晚,想来知府公务已毕,便吩咐小和尚到府衙邀请知府过来对弈。下邳州知府正觉得连日阴雨不断、十分无聊,闻邀即至。和尚在寺院后堂玄都殿内焚香高烛,摆开棋局。殿堂周围松柏掩映,虽是风雨之中,却也安逸。一僧一俗、一黑一白,就在空空如也的棋盘上一步步落子,往来搏杀。行棋时,一招一势无不蕴含着先与后、多与少、胜与负、智与拙的玄机。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