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宗性法师:持名念佛及道次第(上)

发布时间:2024-11-29 01:18:41作者:心经问答网
宗性法师:持名念佛及道次第(上)

佛教在线北京讯 2014年12月27日下午3时,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应邀在北京福慧慈缘文化会馆“佛教在线-闻思讲堂”作了主题为《持名念佛与道次第》的精彩开示。现场百名信众在聆听的过程中不时报以欢笑和掌声,法喜充满。

在法师开示前,北京福慧慈缘文化会馆的义工首先向法师供养了一台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禅茶《悦赞》、舞蹈《水墨禅韵》、禅剧《无门之门-达摩东渡》、独唱《阿弥陀佛在心间》、二胡独奏《瑶族舞曲》、独舞《南无阿弥陀佛》,得到了法师的嘉许。

随后,宗性法师登台升座为大众开演妙法。法师先是称赞了北京福慧慈缘文化会馆有正法道场的氛围,是佛教社会化传播的桥头堡。法师说,这样说并非是客套话,并借此延展开来,做了一番有关佛教要社会化的开示。

宗性法师:佛教要社会化

大乘佛教应该要随时随地落实利他。要把佛法让我们感受到的伟大和了不起的地方展示给世人,把内在的体会外化出去。做的好比说的好要更有效果。因此,佛教要社会化,要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生产方式。

1、佛教的思维方式

法师以圣诞节为例做了剖析。在西方社会,圣诞节不仅是一个宗教性节日,还是一个国家性节日,类似于中国的春节。而相比而言,不要说全国,即便是学佛人的家庭里又有几人知道四月初八日是佛诞节呢?由此反思而得到的结论是,佛法首先要变成老百姓的思维方式。比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是否依靠的是佛法的智慧?老辈人常说“离头三尺有神明”,这就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维方式,其实未必是经过什么教育,因为祖辈人就是这样口耳相传下来的。

法师为了进一步阐述,佛法成为思维方式后对念佛人的益处,讲了一个实例。一位老法师念了20多年的佛号,前些年因为脑部受伤,经常表现出烦躁情绪,但是只要把念珠一放到他手里,立刻就能恢复平静。法师说这就是念佛念出了功夫。要让佛法成为生活方式,要先成为条件反射!

2、佛教的生活方式

法师说比如你们刚才演的节目,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要以为佛教徒就是青灯黄卷、深山老林,不食人间烟火。学佛的人也要有人情味,不要搞得学佛的人就象个魔头一样,好象金庸小说里写的那个冷血的灭绝师太。(笑声)法师呼吁企业家们应该多开发点佛教徒能消费的产品。

3、佛教的生产方式

比如过去的白云观庙会、三月三、七月半,大家又祈福又消费,一举多得。这就是宗教变成了生产方式。如果佛诞节能够带动经济,大家不过这个节才怪呢。现在全球都一体化了,小农经济已经变成市场经济,这是无法抗拒的。如果能够用佛法的智慧去净化商业,商业不就会更崇高了吗!(掌声)

佛教要发展,就不要拒绝生活、拒绝时代,不融入就不能度众生。现在的人们已经从四合院进入社区了。佛教也要走入社区。

宗性法师:持名念佛与道次第

法师从三点开演了妙法:正确认识念佛法门、持名念佛与五乘佛法和持名念佛与五位阶梯

1、正确认识念佛法门

法师要求大众应树立一个正确见解,即:《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有佛法都是佛说的妙法,不能排斥任何一个教法,否则对佛法的弘扬极为不利。不能说就一个念佛法门好,因为众生根性不同,好比病不相同,所谓“应病与药”,所以才有八万四千法门。

法师介绍了汉藏两个体系的多个念佛方法。但依于善导大师的倡导,还是推崇持名念佛,简便易行。并鼓励大众,只要和净土法门相应,就要一门深入。同时,也不要一持名念佛什么经论都不学了。法师举了印祖的例子,印祖经常指导信众要与家人、邻居、社会处理好关系。所以,做为持名念佛人,不能与社会隔绝,要懂各种技能、技巧等善巧方便。度人就是要有多种方法。

法师还强调,大家修行方向上可以一致,但因根基各异,不能盲目模仿他人。也要避免心急,心急也是烦恼。急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在哪个阶段。

2、持名念佛与五乘佛法

佛法分五乘,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虽然菩萨乘最究竟,但不能认为不究竟的就是不好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虽然人天乘不究竟,但这是最基础的,没有最基础的,哪有最究竟的?

人乘是修持五戒;天乘是修十善业;声闻乘修四谛法;缘觉乘是见到无常法而自悟;菩萨乘要发菩提心,修六度四摄。

念佛的五乘,即:人乘,念佛是为了求家人朋友平安的;天乘,不为了生死,不为解脱,为了止息众人的灾难等而念佛。声闻乘,因为人生不圆满而自求解脱;缘觉乘,看到别人念佛,自然就念佛了;菩萨乘,念佛是为了到极乐世界是去“留学”,然后回来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去极乐世界。

净土教法讲三根普被,所谓五乘念佛方法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这就是汉地修行的次第,说汉地没有次第,是因为没有去找。这些次第要根据对方的根基去推荐。否则你什么人都用一个方法度,度化众生就不可能广大。

3、持名念佛与五位阶梯

所谓五位,即: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究竟位。佛法里讲,一个凡夫从发心到成佛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从空间上是这五个阶段。

资粮位,是修行的准备阶段,好比筹备粮草、车乘等;加行位,加工用行,即出发、迈开脚;见道位,见到点影儿了,还没走到,但是心里有底了;修道位,看见后还有距离,但不着急,稳当地走;究竟位,最后走到了,成佛了!

法师又以熬粥做比喻。先准备锅、水、米,就是资粮位;然后,点火开始熬,就是加行位;等水开了,就是见道位;水开了,为了不让粥糊就要用小火了,就是修道位;粥熬好了就是究竟位了。

念佛的五个阶梯。资粮位,起信、修三福,对极乐世界不怀疑,对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不怀疑,对念佛能往生不怀疑。加行位,做定课!散心念佛是人天福报。要以固定数量,一段时间内专念,雷打不动。这样念下去,即便临终有点业障现前,别人念一下,你马上跟上就往生了。也要注意质量,不管念几字洪名,不着急,听清楚。见道位,念到纯熟,不念耳朵里仍有,内心能生起喜悦感。

修道位,烂熟,修行的巩固阶段。究竟位,念佛三昧,往生绝对有保障了。

法师最后殷重叮咛,一般念佛不受用,都是前两步没有走扎实。不要模仿,要消化,理解,才能有质量。并希望大家找到自己相应的念佛法门,早日让那句佛号与念头合一,不用等到命终,你的通行证就紧握在手!

法师的精彩开示结束后,大众排队从法师手中接过计数器,发愿精进念佛,并纷纷和法师合影。最后,在恋恋不舍的氛围中,众人合掌恭送法师离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