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学诚法师-重视三个教育,构建汉传佛教完整的学修体系

发布时间:2024-11-21 01:17:31作者:心经问答网

2010年12月17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在福建省厦门市南普陀寺举办的“妙湛和尚百年诞辰大法会”上发表了题为《妙湛老和尚僧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的致辞。学诚法师缅怀了妙湛老和尚为兴学育僧呕心沥血、为救济疾苦鞠躬尽瘁的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认为妙湛老和尚独到而又深刻的教育思想对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教育事业开展有诸多启迪。学诚法师指出,应当将学院学僧的教育、丛林僧侣的教育以及在家居士的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并以此为出发点,对于汉传佛教完整的学修体系构建下一番苦功夫,为佛教的全面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诚法师总结,妙湛老和尚毕生以兴办僧教育为职志,并对以僧教育为核心的佛教教育有深刻独到的远见卓识。早在1940年,妙老在湛山寺求学时,倓虚老法师即交代他将来条件成熟时办佛学院。上世纪80年代宗教政策恢复后,妙老与同仁先后复办或创办了佛教养正院、福建佛学院和闽南佛学院。妙老对僧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认为培养合格僧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和千秋大任的历史使命。”并对佛学院僧教育中存在的信心淡薄、与实修脱节、知识面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积弊有深邃的洞察。为此,妙老提出分系教学、培养具有多层次多专业知识、信仰纯正、学修并行僧才的僧教育目标和系列具体实施方案,以冀除弊革新。1995年首届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北京召开,妙湛老和尚发出“佛教大国一定要有佛教大学”的倡议,提出要培养高级的佛教人才,为在中国及向世界弘法。

学诚法师认为,妙老如上对僧教育见解的提出,距今虽然已经一二十年了,但今天看来,仍能给人诸多启迪。学诚法师指出,结合我国佛教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现状,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三点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佛教学修理论体系的构建

妙老在《跨越世纪的传灯事业》一文中提到,千百年来,佛法屹立在世界宗教和哲学之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真理体系不依赖于神秘的启示和强力的权威,而依赖于对智慧的理性探讨和修行实践的验证;并认为佛教是一种提升人生品位和精神境界的思想信仰体系。

实际上,佛教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佛法是一味的,但因趣入的角度或侧重点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宗派。但若不同宗派之间不能融会贯通,则彼此之间不但不能相辅相成,反而相互障碍,以至影响对佛教正信的生起,以及对佛教教理的通达。南传佛教的《清净道论》及藏传佛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为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统一及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传佛教八宗的主要思想,虽然来自不同的佛教经典,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历代祖师大德的努力,已经渐有融合的趋向。但与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相比,汉传佛教在相共的学修理论体系搭建上,尚显不足,这也明显地制约了汉传佛教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相续性。因此,对于汉传佛教学修理论体系的构建,将成为新世纪中国佛教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二、“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的双向型发展

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居士,曾于1992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就佛学院学僧所出现的信仰淡化、戒律松弛、毕业后离教还俗,不能在佛教事业中发挥作用等现象提出“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的佛学院教育思想。妙老在扩建闽南佛学院时,尤其注意到学僧们修行环境的打造。妙老认为,现在一般佛学院在教学上最大的弊端,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为此,闽南佛学院还专门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禅堂。在妙老看来,佛学院禅堂相当于普通大学的实验室,学僧在课堂或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必须在禅堂里得到证实。无疑,这种“学僧生活丛林化”的倡导,对于增进学僧实际的佛法修持,有着莫大的裨益。然而,这主要是针对佛学院学僧的教育来说的,对于为数众多的寺院丛林来说,广大的僧侣并没有机缘接受佛学院的系统教育。那么这些僧侣如何在承担寺院各项工作中,接受佛法的再教育,从而能够继续提升自身的佛法修为和素养?

与学院教育提倡“学僧生活丛林化”相对应,丛林教育也需要提倡“丛林生活学院化”。简而言之,就是“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由于目前汉传佛教的很多寺院都是十方丛林,僧众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组成也相对比较复杂,这对“丛林学院化”也构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困难并不是不可能。丛林可根据僧侣的年龄特征、学历背景、兴趣特长及具体承担而开设相应的学习班或培训班,邀请佛学院的法师、居士大德,乃至高等学校的老师给予授课。若是丛林僧侣人数比较少,师资力量短缺,也可以考虑就近组合若干所丛林的僧侣一同参加学习或培训。一方面加强了不同寺院僧侣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够增进僧侣们学业和道业上的长进。

三、佛教居士教育的重视

清末民初,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延续千余年的佛教丛林,由于积弊太深,对社会的变化,较难做出及时的回应。这时以杨文会为代表的在家居士,对于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近代以来颇有影响的佛教居士团队和组织。然而,“佛法二宝,赖僧弘传”。如何正确地看待佛教僧团与在家居士之间的关系,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的发展,关系甚大。一方面,出家为住持佛教,在家为护持佛教。出家之人,既已舍俗向道,自当以学道修道为要;在家之人,不离世间职业,亦常当护持三宝,多累积福德资粮。僧俗二众,各司其责,相互配合,佛教方能长久住持世间。另一方面,佛教僧团与居士团队亦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僧团的僧才来源,最直接的,莫过于居士团队。这样一来,居士团体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僧团的素质。因此,僧团在自身学道修道过程中,更应该分出相当的精力,加强对居士的引导和教育。不仅如此,僧团要回馈社会,行菩萨道,往往还需要藉助居士的力量来完成。

学诚法师最后总结指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佛教教育,应当将学院学僧的教育、丛林僧侣的教育以及在家居士的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并以此为考量的出发点,对于汉传佛教完整的学修体系之构建下一番苦功夫,稳打稳扎,假以时日,方能为佛教的全面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5本指シュー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uploads/cache/mobile/article/37/27/dadeb89d33248a0953be452f72ee04e5.cache):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xinjingwd.com/m.xinjingwd.com/include/com.fun.php on line 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