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太上感应篇图说45:施恩不求报

发布时间:2024-10-14 01:19:15作者:心经问答网
太上感应篇图说45:施恩不求报

经文:施恩不求报。

【原文】

解网疏囚莫大恩,如何背地听妻言。

他年授首沙场上,冷雨凄风泣断魂。

注:君子以济人为念,一念触发,推恩给之,见得道理,自当如是。若施恩于人而望报,便不是真心好施,所施者亦必皆能报之人。或报以钱财,或报以声誉,而穷途望恩者不得蒙其泽,全是一团私欲矣。故必不求报而后心平,心平而后利溥,方算得真施也。

案:吴自修作寿张令,审一大盗,见其丰伟健爽,品貌非常,心窃异之。但盗所犯甚重,欲生之而无路,乃于夜半呼盗至内衙,谓之曰:“吾欲生汝,而律无可生,明日解司,吾嘱差半路释汝,可相偕而遁也。”次日,取银三百两,暗嘱解差中道共逸。事发,吴以签差不慎去官,囊空如洗,家人莫不忧之。

吴曰:“施恩而望报,不如勿施。贫穷,命也,何忧之有?”越数年,盗于边庭立功,跻显位,思报前德,以书招吴,吴心不欲往,家人强之,乃行至任所。盗事之如父,时刻不离,数日不归后堂。妻怪而问之,盗语其故,妻曰:“君误矣,妾闻大德不报,彼有挟而求,虽尽囊与之,不足,若不遂其意,彼播扬前事,君何面为官?不若致之死,归其棺,而后赠之,庶君事不露而彼亦受报矣。”盗恍然曰:“卿言是也,迟数日,当行之。”夫妇私计,不知已为厨役樊姓窃听。适进午膳,樊以肴馔不精被责二十板,樊怀恨尽将私计告吴,吴大惊,弃行李与樊宵遁。次早,盗知之,已远不可追矣。乃大悔,遣人赏千金送其家,吴却之不受。值覃恩,吴原官起用,历任尚书。盗领兵征西域,失机论斩,亦负德之报。

附:河南刘文正公讳理顺,乡荐后久不第。读书二郎庙,闻哭声甚哀,问之,其邻曰:“渠子出外七载,母老且贫,嫁媳图活,昨得远商十二金,今夕即去,姑媳不忍别耳。”刘忽呼其仆曰“取家中银十二两来。”仆曰:“家中乏用,只有纳粮银十余两,明日交官矣。”刘曰:“速取来,官粮再为借当。”遂假作其子书,言离家后获利五百余金,半月便归,先寄银十二两等语。姑媳得银信,急告商还其银去。越十余日,子果归,书中所言悉符。子闻骇甚,叹曰:“殆神明怜我乎!”合家叩谢天地。刘公是年会试,启行前夕,梦鼓吹列炬,二郎神送出庙门,及胪唱,果状元及第。其子后知刘公所为,踵门拜谢,公竟不认。(徐白舫太史《桂香镜》)

吴郡洞庭山席氏,其先世有诸生事与此同,其所拯者系木匠母妻,木匠归访,知是公,诣谢不认。匠曰:“相公行阴德不居功,小人岂可忘报,闻郎君将娶,小人亲造一床来,愿郎君吉利多男,相公勿却。”后果连生数子,至今科第连绵,为洞庭望族。

【译文】

注:君子以扶危济困、救世济人为己任,帮助别人的善念一旦被触发,就会积极施与援手,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如果帮助别人而期望得到回报,就不是真心诚意。其所帮助的人也必然都是有能力报恩的人,或者以钱财作为回报,或者宣扬他的好名声作为回报,而那些陷入极端困境,渴望得到帮助的人却得不到他的帮助,这样的话就完全是自私自利之心在作怪了。所以说,帮助别人必须能够做到不求回报,不求回报才能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才能使更多的人得到利益,这样才算得上真正帮人。

案:吴自修作寿张县的县令时,审判一个大盗的案件,他见这个盗贼身材伟岸健硕,品貌不凡,不是那种鸡鸣狗盗之徒。但是考虑到这个盗贼犯的罪过于重大,想要为其开脱,也找不到办法。就在半夜里把盗贼叫到衙门里头,对他说:“我想救你不死,而按照律法,你犯的罪是必死无疑的。明天要把你押解到刑罚司,我叮嘱解差半路上把你放了,你们可以一块逃走。”第二天,取出三百两银子,暗地里嘱托解差半路上一块逃走。事情被发现后,吴自修因为派人不当被罢官,导致家中一贫如洗,家人都十分忧愁。吴自修说:“帮人而希望报答,不如不帮。我现在贫穷,这是命,有什麽忧虑的?”过了几年,盗贼在边疆屡立战功,做了高官,想着报答吴县令的恩德。就写了一封书信,邀请吴自修前去,吴公本来不愿意去,家人催着他去,就来到盗贼做官的地方。盗贼对待吴公像亲生父亲一样,时刻不离身边,几天后连后堂都不回去了。盗贼的妻子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什麽原因,盗贼一五一十告诉了她,妻子说:“你错了,我听说大恩无以为报,你有把柄抓在他的手中,即使把咱们的钱都给他,也不会满足,如果不能满足他,他要是把你以前的事播扬出去,你还有什麽面目做官?不若叫他死掉,把他的棺材运回,然后厚赠他的家人,这样你的事情不会泄露,他也得到了报答。”盗贼恍然大悟,说:“你说的对,再过几天,就这样做。”夫妇二人在那里谋划的时候,不知道已经被一个姓樊的厨子偷听到了。送上午餐的时候,樊姓厨子因为饭菜不可口被责打二十大板,怀恨在心就把夫妇俩谋划的事告诉给了吴自修,吴大惊失色,行李也不要了,和樊姓厨子半夜逃走。第二天早晨,盗贼知道后,他们已经跑远,追不上了。盗贼悔恨不已,派人送一千两银子到吴家,吴推辞掉,坚辞不受。后来,正逢皇帝加恩,吴自修原官起用,一直做到尚书。盗贼领兵征讨西域,因贻误战机被斩首,这也是忘恩负义的报应。

附:河南刘文正公,名刘理顺,乡试考中举人后,参加会试,长期不能登第。一次,他在二郎神庙读书,听到有痛哭声,就去打听,邻居说:“那家老人的儿子出远门已经七年了,母亲老迈而且贫穷,打算把儿媳妇嫁出去,以图勉强活命,昨天从一个远道而来的客商那里得到十二两银子,今天晚上就要跟那客商走了,婆婆媳妇二人不忍分别。”刘公听完这话,就对仆人说:“到家里取十二两银子来。”仆人说:“家里的钱也不够用,只有准备交纳的粮税十多两银子,明天就要交给官府了。”刘公说:“快点取来,税银再另想办法。”于是以那家儿子的名义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离开家后挣了五百多两银子,再有半个月就回家,先寄回十二两这些话。婆媳二人得到书信和银两,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客商,把银子退还给他。过了十多天,那家老人的儿子果然回家了,书信中的内容完全符合。老人的儿子听说这件事,大吃一惊,感叹道:“难道是神明可怜我吗?”全家拜谢天地。刘公当年参加会试,临走前一天,梦见鼓乐喧天,有人手持火炬,二郎神亲自把他送出庙门。等到发榜后,果然状元及第。老人的儿子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是刘公所做,登门拜谢,刘公并不承认。

吴郡洞庭山席姓家族,他家的先祖有一位秀才也做了类似的善事,他所救的人家是木匠的母亲和妻子。木匠回家后打听,知道是席公所为,前去拜谢,公不承认。木匠说:“恩公行阴德事不求回报,小人我怎么能忘记报答呢?听说恩公将要娶亲,小人亲手造一张床,愿恩公大吉大利,多生贵子,恩公不要推辞。”席公后来果然连生数子,到现在依然是科甲连绵,是洞庭的望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